】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中國新能源產業已可統籌兼顧多頭並舉
http://www.CRNTT.com   2024-05-20 00:09:23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供圖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5月10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自主研製的中國首款百公斤級液氫系統“賽道1000”在北京發布。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裝備之一。安裝這套系統之後,中國卡車續航能力可以超過1000公里。這標誌著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多頭並舉,統籌兼顧,全面爆發。

  眾所周知,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不俗成績。美國、歐洲聯盟決定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實施制裁措施,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占有份額相對較大,在美國和歐洲市場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力。為了阻止中國在電動汽車產業領域持續發展,美國和歐洲聯盟決定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雖然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企業表示反對,但是,歐洲聯盟根據特別條款,在沒有企業提出申請情況下,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更令人費解的是,歐洲聯盟在選取調查樣本的時候,有意識地選擇中國本土電動汽車製造企業,而不是對外資電動汽車企業和中外合資電動汽車製造企業進行全面調查。這說明歐洲聯盟相關措施的指向性非常清楚,調查的目的就是要對中國本土電動汽車實施制裁。

  中國商務部等部門多次明確表示,對於美國和歐洲聯盟的做法表示反對。中國希望美國和歐洲聯盟充分意識到,調查必須透明,不能先入為主,出於政治目的,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但是,美國和歐洲聯盟對中國電動汽車調查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中國作出怎樣的解釋,美國和歐洲聯盟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徵收懲罰關稅都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企業當然可以通過法定程序,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中國政府也會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但是,國際市場形勢已經發生深刻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持續蔓延,美國和歐洲聯盟出於地緣政治戰略考慮,對中國新能源產業圍追堵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另辟蹊徑,發展氣體產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