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如何應對與穩定台海局勢

http://www.CRNTT.com   2024-05-05 00:02:07  


 
  其二因素是台灣多數民意對“主權”與“安全”議題的關注和重視,可能讓賴當局誤以為“抗中”政策有社會支持基礎。台灣社會一向存在國民黨所主張的“親美和陸”與民進黨所主張的“親美抗中”兩條路線的分野與爭議。選舉中統與“獨”對立議題下降,“主權”與“安全”議題成分的上升,昭示著台灣多數民意在意“台灣安全”與“主權”問題,至少是“主權”與“安全”議題重要於“發展”與“繁榮”議題。這也是民進黨“抗中牌”可以發揮一定作用並贏得選舉的憑藉。因為民進黨總是“藉台灣波瀾變化的歷史,每逢選舉必提悲情往事,區分敵我”,“操作反中仇中等仇恨情緒,讓選民因氣憤而遵從,藉政治意識與身份認同,形成穩定支持的板塊”。④對此,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蔡東傑就指出,影響台灣選舉的一個關鍵變數是涉及“中國問題”的選舉操作手段,他認為台灣有超過80%以上民眾支持幾乎等同“台灣獨立”的“維持現狀”選項,這讓民進黨有機會利用國民黨對大陸較友善的立場,將“反對中國”操作成為“反國民黨”,即便國民黨企圖凸顯“維持現狀”的“和平面向”,將支持民進黨等同於誘發戰爭危機,事實上還是後一種選舉操作方式長期以來都不太有效。⑤在這樣的情景下,賴當局的“抗中”政策不僅可以在多次選舉中屢試不爽,而且可能讓其以有民意支持為由,持續推進“抗中”政策。

  其三是美國總統大選及國會諸多涉台法案外溢的衝擊。或許美國總統拜登有穩定台海局勢的現實政治需要,但由於提出或推動更強硬的對華主張與政策在美國國內有一定的政治社會基礎,共和黨包括其很可能的候選人特朗普基於自身選舉政治的需要,一定“拿台海說事”,或批評拜登政府台海政策對中共“示弱”;“親台”的美國國會議員通過一系列涉台法案干涉台灣問題與中國內政、衝擊台海和平穩定也應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不僅是以“不確定性”為主要特質的特朗普的可能當選及其台海政策的調整,將給台海局勢帶來衝擊,而且是前後將有十個月之久的美國總統選舉的過程,在在都將讓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充滿變數。日前美國知名台灣問題研究專家任雪麗(Shelley Rigger)提出“她更擔心的是,美國某些人鼓動甚至逼迫賴清德,做某些不符合台灣利益、但他又無法反對的危險事情”。⑥特別是美國反華勢力與賴清德當局的勾連,將嚴重衝擊台海和平穩定。因此,董雲裳在台灣“二合一”選舉投票前就認為:如果賴清德獲勝,肯定又會進入新一輪需要各方努力管控台海緊張度的時期。盛氣凌人的特朗普與“全力反中”的民進黨,“很難不讓人對兩岸關係產生極度不安的預感,一旦美台最激進的抗中右翼民粹力量、政治力量再次匯流,後果不堪設想”。⑦

  研判未來兩岸關係可能進入“高風險期”,需要未雨綢繆。同時,也應看到,台海兩岸可能出現的危機應也不至於發展到軍事衝突甚至爆發戰爭的程度。一方面,由於賴清德個人的“台獨”理念與背景及其堅定的分裂主義立場,必將給台海帶來兵凶戰危、持續緊張的陰影甚至可能,但另一方面,除了俄烏、巴以兩場戰爭之外,美國政府應不樂見賴與民進黨當局製造兩岸衝突的新危機,讓東亞地區出現第三個令美方頭疼的新戰場,因此,美方必將加強對“台獨”的戰略管控。如在賴當選的次日,美國就派非官方團到台灣,“名為溝通美方立場,實為‘管控’兩岸風險”⑧。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定的“反獨”立場與解放軍強大的“反獨”能力,一定不會讓“台獨”成真,也可以讓兩岸避免發生軍事衝突。凡事,預則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