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數字藝術澎湃創新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24-05-19 18:10:06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不僅有效激發了新質生產力,顯著推動社會文化進步和經濟轉型,也為藝術創作提供全新的手段和廣闊的空間。近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數字藝術大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集中梳理和展示過去10年中國數字藝術創作與教學成果,聚焦藝術與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彰顯數字藝術的文化價值與社會意義,激發藝術創新驅動社會創新的新動能,同時促進國際藝術交流與合作,為全球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和創新性貢獻中國力量。

  引領科藝融合新方向

  數字藝術是當代富有探索精神和前沿意識的藝術領域。它與新世紀一同成長,是和21世紀同頻共振的一種藝術形態。自誕生伊始,數字藝術即以對新媒體、新形態、新觀念、新方法的運用,受到藝術界、教育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迅速成為全球藝術體系的重要板塊,在藝術史的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數字藝術正邁向藝術實踐的中心地帶,並打通美術、設計、影視、建築等多個學科,融匯當代藝術、數字科技、智能製造、視聽工業、流行文化等方方面面,不斷拓展邊界。正如“首屆中國數字藝術大展”四個板塊的設置:“太空史詩”“寰宇大觀”“仿生格物”“無盡洞天”,時空跨度與學術視野宏大。210件參展作品,從感官體驗到數字生命,從數字文旅到數字考古,從太空史詩到未來科幻……超越既有的學科界限、行業壁壘,以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碰撞,激發藝術創造的無盡可能,促進數字技術研發與數字經濟、文化產業相結合。例如,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與科技方向教授費俊、代數幾何數學家許晨陽、心理學家劉正奎跨學科合作的藝術實驗項目《情緒幾何》4.0版本,作品邀請觀眾站上交互台並與之互動,觸摸者的情緒會通過心率等生理數據采集設備記錄並計算、生成一個個“因人而異”的情緒化動態三維圖形。專家們認為,通過展覽可以看出,數字藝術的生產力和創造性張力,遠超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的範疇,體現出數字藝術作為新質生產力重要介質的巨大潛力。

  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正在成為人工智能時代激發人類創造力的重要力量。面對人工智能的崛起和知識領域的不斷細分,深入思考這些變革為藝術創作和智力工作帶來的便利、挑戰與機遇,直面在關鍵的人工智能技術分支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成為美術界的新課題。此次展覽和學術研討,與會人員身份多元,藝術家、科學家、教育工作者、設計師、策展人、導演、電影制片人等匯聚一堂,展開一場場跨學科、跨專業的對話,為推動人文社科領域進步提供新視角。科研攻關與人才培養,成為關注的焦點。在高等院校等機構中建立科藝融合的重點實驗室、實踐基地等,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成為各界跨界合作的新方式,以及“新文科”背景下藝術教育更新教育方法和工具的新舉措。

  隨著數字智能科技日新月異,美術領域呈現開放與合作發展新格局,數字藝術日益成為公共文化領域的熱點話題。其連接學術研究,觀照大眾生活,有力推動藝術與科技深度融合,為充分發揮好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注入新動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