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花錢得個“洋院士” 含金量有多高?
http://www.CRNTT.com   2024-05-19 18:10:24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據大公報報導,西安一名“90後”博士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成為“世界唯一一位90後院士”的消息,早前引起廣泛關注,但後來有消息指出,花費低至35萬元(人民幣,下同)就可以購買該院院士資格。到底是學術榮譽還是商業交易?“洋院士”的含金量受到多方質疑,甚至被稱為“克萊登”式院士。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近20位中國人當選該機構“外籍院士”,2024年當選人數增至40餘位,多為高校教授和企業高管。據大公報記者17日最新查詢,目前該機構網站上的“院士電子百科全書”已被刪除,部分高校和機構亦刪除了相關的“院士喜報”宣傳稿。對此,中國科協官方微信公眾號表示,各部門不應為“投機者”捧場站台。

  此前部分內地媒體發布的資料中,歐洲自然科學院被介紹為:總部位於德國漢諾威,由歐洲多國科學家組織成立,採取嚴格的院士遞補制度,當選院士需要經過院士推薦、形式審查、答辯審核、投票選舉、主席團審議、公證員公證等嚴格的學術評審和法律流程,主要考察候選人的學術成就、創造性貢獻和影響力。

  評審嚴格?兩年增近1300院士

  不過,宣稱有“嚴格評審程序”的歐洲自然科學院,這兩年院士隊伍迅速壯大。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5月到2024年4月間,該院院士數量就從425人擴張到1700人。

  隨之而來的是對這間機構權威性的質疑。有不少內地學者表示,曾收到推薦申報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郵件,而郵件中提到需收取費用,有人說要40萬,也有人說是35萬,甚至出現“支付40-100萬元服務費,就能增選成功”的說法。對於這些質疑,有多名當選“院士”回應稱,自己是通過官網提交材料申請,並未付費。有教授則表示,歐洲自然科學院本身是不收費的,是有些代理機構收取的翻譯和服務費用。

  記者查詢發現,名為“歐洲自然科學院中國人才技術分院”的微信公眾號已經被註銷。此前宣稱可以代辦外籍院士申請評選的中介機構有的直接回覆“已經不做歐自然的申請了”。

  權威存疑 可享受院士待遇?

  而姑勿論這家歐洲自然科學院的院士頭銜含金量有多高,“洋院士熱”其實牽涉到學術界的資源分配問題。就如一些“洋院士”中介機構的宣傳文案指出的,當選“洋院士”可“獲得國際聲譽和知名度;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項目;提升個人在學術界的地位和影響力,有利於推動學術研究和發展;可能會獲得更多的學術資源支持,包括項目資助、研究設備等。”

  以此次事件中的“洋院士”為例,根據現有規定,“洋院士”無法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相同規格的待遇,但由於內地各地對院士工作站認定標準不一,“洋院士”在部分地方亦可享受院士待遇。例如,雲南臨滄市人民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去年稱,該院與一位歐洲自然科學院中國籍院士簽約,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

  就此等現象,中國科協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署名“鍾科平”的評論文章提出,各部門機構不應為“投機者”捧場站台。有關部門和機構要注重激濁揚清,著力為科技工作者營造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公平的創新環境。一方面,著力清理各類“野雞大學”“山寨頭銜”“違規評比”“收費表彰”,避免給任何取巧、鑽營的投機者站台,更不可向其傾斜資源;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並合理評價科技工作者的勞動成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