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作家訪談 >> 詳細内容

呂雷:文學期刊生存難不是文學的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07-08-06 10:40:02 吳波
  在全國媒體都在紀念《收穫》創刊50周年之季,本報記者採訪了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呂雷。他對目前純文學刊物的生存現狀表示憂慮。
  
  吳波:您認為《收穫》是一份怎樣的刊物?

  呂雷:《收穫》一直以來是中國文壇的一個標誌性的刊物,很多作家都以能在《收穫》上發表文章而自豪。我很贊同一種說法,那就是《收穫》雜誌已經成為一種品牌。現在文學期刊正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全國正式的文學刊物至少有幾百家,但是既能盈利又有文化地位的屈指可數。面對這樣的情況,《收穫》也開始依託品牌拓展未來發展的新路,而不是僅僅局限於雜誌本身。

  吳波:目前文學期刊面臨哪些問題?

  呂雷:時間進入上世紀90年代,純文學期刊迎來一連串的悲哀。先是文學界對其腐朽機制、圈子化痕跡的數落,對其預示文學重大走向、發掘文學有生力量能力的質疑,不多時,“市場”的冷落就接踵而至。一些文學刊物的定位左右搖擺,最終老讀者和新讀者一起失去。比如,文學期刊是面向大眾與市場的,體制仍是計劃經濟的體制,必然會形成矛盾。

  吳波:目前純文學刊物面臨困境,您認為個中的緣由是什麼?

  呂雷:目前我國期刊有9000多家,其中文學報刊、文學期刊占了10%左右,即800至900家。但目前生存狀態比較好的不到100家。這些令人痛心的數字表明文學期刊的生存狀況舉步維艱。我想,出現這樣的原因並不是文學本身出了問題,而是當前網路和電視等快速閱讀媒體的出現,令人變得浮躁,無法靜下心來思考和真正的閱讀紙面媒體。

  我認為另外一個原因是編輯不能適應讀者。長期的思維習慣,讓編輯們高高在上,自我封閉,“我發什麼你就得看什麼”。

  吳波:您覺得目前純文學刊物是否要走改革之路?

  呂雷:不久前,江蘇省決定取消《鐘山》、《雨花》等所有刊物的財政補貼,是在國內文學期刊界開始的第一刀。我覺得目前撤資不是時候,文化產業化改革剛剛開始,哪些刊物是要作為產品打到市場上去的,哪些刊物是要作為社會公益性事業扶持的,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標準。

  文學本來是一種富含感情和溫情的東西,他本來就和冷酷的市場是一對矛盾體,如全走向市場,會有兩種情況出現:一種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另外一種情況是因循守舊,像有些國企一樣,沒有貸款就沒法生存,所以只能是消亡,看你怎麼面對這個挑戰。其實,純文學應該如何走改革發展之路,這是相關專家所面臨的難題,亟須找到解困之策。

  吳波:現在好像越來越多的讀者不看純文學的刊物或者書籍,長期下去會給我們的文化和精神有哪些不良影響呢?

  呂雷:目前,很多人獲取資訊、娛樂、精神等東西大都是來自於網路和電視媒體。長期下去,或將會使人失去思考的能力。

  網路是一種快速更換的東西,根本不用你去思考,而電視等媒體完全是被迫讓人接受,沒有時間思考。而紙面媒體就不一樣了,你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停下來思考,它對思考的訓練和獲取資訊的方式對人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且我們可以注意到,其他先進國家的國民花費在閱讀書籍的時間上要比我們多。因此,我們還是提倡紙面閱讀。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