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作家訪談 >> 詳細内容

馮驥才等委員剖析圈内六大文化暗傷

http://www.CRNTT.com 2007-03-06 03:46:36 BOOKICP
 

  潜規則、富豪榜、鈔襲風、惡俗潮、暗暴力、古村荒 

  4日,一些在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就文化娱樂圈内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他們指出,形形色色的“潜規則”與招招摇摇的“富豪榜”、社會流行的“惡俗潮”、鈔襲的蔚然成風、網絡的潜在暴力以及古村鎮的流失已經搆成了建設和諧社會的六大暗傷,必須加以警惕。 

  暗傷一潜規則 

  現象 

  2006年11月,演員張鈺向媒體表示,“用性换戲份”是娱樂圈的“潜規則”,只是大家没説出來,並表示自己寧願離開娱樂圈也要“揭露黑幕”。消息一出,社會上沸沸揚颺,抛開事件本身的是非不論,“潜規則”一詞却陡然間成爲如今的熱點詞彚,並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波及到上學的孩子都充聞於耳。 

  “最近,我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總是問我什麽是‘潜規則’,我真的没法回答,我無法跟孩子否認這一現象,他畢竟生活在一個‘潜規則’存在的社會之中,我真希望在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滌盪掉‘潜規則’塵埃,使未來的孩子們有純净的社會空氣。”一位先生訴苦道。 

  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温克剛認爲,無處不在的“潜規則”對社會最大的傷害是造成社會上對腐敗及種種社會不端行爲的群體性默認和沿襲,“説‘潜規則’是腐敗的温床一定不爲過。如果人們都按‘潜規則’去辦事、做人,一切擺在明面上的規章、制度、秩序就成了擺設,這對建設和諧社會貽害無窮。”温克剛指出,“潜規則”的存在和人們對其的態度將反映出一個社會的基本狀態,“我們一定要把規規矩矩辦事、堂堂正正做人這個基本道理從頭講起、落實並成爲一個民族的基本氣質,這應該是和諧社會的起點和基礎。” 

  暗傷二鈔襲風 

  現象 

  北大博導王銘銘剽竊事件影響還未消退,暢銷書作家安意如被指鈔襲圖書和網文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熱門歌曲《月亮之上》因涉嫌鈔襲被春晚拿下,黄宏的小品《考驗》面臨“考驗”…… 

  觀點 

  出席全國政協十届五次會議的委員認爲,鈔襲意味着“自我完結”。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趙忠祥説:“有意的鈔襲肯定是不對的,是急功近利的行爲,也是無能的表現。除非是不知情的巧合,任何一個有資歷、有責任、有名聲和有影響力的文化人都應以此爲耻。”趙忠祥認爲,如果是個人生活中對作品進行改頭换面、舊瓶裝新酒的調侃,這無可厚非,也不涉及侵權,但一旦把它商業化,作爲撈取名利的手段,就應被制止和譴責。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旌旗席殊書屋公司總裁席殊説,網絡的出現帶來海量的資訊,互相轉載又使得出處模糊,於是很多人就抱着僥幸心理。但同時網絡也使得信息更爲透明,舉報途徑更爲便捷。“任何想以鈔襲方式走捷徑的人會發現這條路最終走不通。無論是藝術家、作家還是學者,都應珍惜自己的名譽。”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蔡繼明在接受網絡訪談時也指出,學術觀點與别人相同,如果是無意的,説明没有做廣泛的文獻閲讀,治學不嚴謹;如果是有意的,就是剽竊,是嚴重的學術道德問題。 

  暗傷三富豪榜 

  現象 

  不久前,胡潤百富公司發佈了《2007至上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調查》,這項調查顯示,在中國“富豪榜”上赫赫有名的中國的富豪們在賺錢之餘正逐漸學會“享受”生活,他們對國際頂極品牌的追求已經“日常化”了。 

  “富豪榜”,這個在幾年前對於普通中國還很陌生的名字,伴隨着胡潤的百富榜、福布斯的富豪榜等形形色色的財富排行榜日益在中國的走紅,竟已成爲街頭巷尾的寒暄開場白。“富豪榜”的招摇過市,以及諸多媒體對在“榜”上的富豪的優越生活、發家史不知疲倦的渲染,其引發的諸多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憂慮。 

  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黄泰康指出,應該看到社會上人們的價值觀正在受到令人不安的影響,其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新“拜金主義”的盛行,一個人是否成功、優秀的衡量標準似乎只剩下了“有没有錢”這一點,人們追逐的目標、學習的榜樣也逐漸聚焦到那些所謂“富豪”們的身上。 

  “我們不能簡單地説‘富豪榜’就是個壞東西,但它的大肆出現和過度渲染實際上對拜金主義盛行起到了一個助推劑的作用。”黄泰康説,“現在社會上這樣那樣的‘富豪榜’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教授富豪榜’‘作家富豪榜’等怪誕的衍生品。表面上看‘富豪榜’僅僅是一個排名榜,但它確實暗示人們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個人獲得金錢的多少上,尤其是現在中國富豪是過度傾向個人享受而鄙視社會公益這種不良的社會形象,它的渲染和招摇是對誠實勞動的一種歪曲和諷刺,畢竟一個健康、和諧社會所倡導的應該是一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價值而不是個人財富的暴增。” 

  暗傷四惡俗潮 

  現象 

  前一段時間,某些“超女”依靠在一些低俗雜誌上刊登暴露性照片而攪得社會上沸沸揚颺。有社會學家指出,這類事件在社會陷入一種惡俗風潮的情勢下不過是“毛毛雨”,炒作“名人”隱私、網絡裸聊、“惡搞文化”等,如今已經成爲某些人的“流行文化”。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惡俗的“娱樂”明顯增多,善與惡的黑白分明似乎讓位給低俗的搞笑。變質的娱樂新聞,低俗的電視節目,社會事件庸俗化,甚至政治事件也開始了娱樂化,人們沉浸於“偷窺”“惡搞”“兔唇”“選秀”製造出的惡俗娱樂高潮中,在感官刺激和哄堂大笑中渾然忘我。 

  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方廷鈺痛斥“惡俗潮”是一種精神“毒藥”,他指出,一個民族是需要幽默和笑聲,但必須遵守基本的道德規範和文化内涵,“現在什麽都可以拿來‘娱樂’一下,什麽都可以毫無禁忌地隨意歪曲、取笑,很多的‘娱樂’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傳統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哪裏去了?中國人最基本的正義感和道德觀哪裏去了?時間久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就被毒害了!” 

  暗傷五暗暴力 

  現象 

  當前,我國對影視作品中的暴力没有作明確的分類,也没有因爲其中有暴力内容而限制兒童觀看。電影、電視中打打殺殺、血肉横飛的場面早已司空見慣。甚至一些异常逼真、有着殘忍殺人過程的恐怖片和鬼怪片,被商家作爲賣點向青少年推銷。一些犯罪紀實電視劇更是以活靈活現的鏡頭復述着罪犯的心理動機、實施暴力前的技術分析和施暴動作過程。 

  而網絡中的暴力更是隨處可見,據統計,在因特網上流動的非教育信息就有70%涉及到暴力;當前流行的絶大多數電子遊戲有暴力成分,青少年在遊戲中扮演着施暴者的角色,這使青少年相信“武力能够解决問題”,並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演變成爲犯罪。 

  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彭富春説,隨着我國社會結構的轉型,暴力文化也在發展,它對社會風氣具有不良影響,尤其對於青少年的成長有毒害作用。除了之前提到的兩種現象外,彭富春還指出,目前文學作品與日常語言中的暴力也應該引起注意。一些文學作品和報刊雜誌中的文章存在大量的暴力情節描寫,即使是一些名著也包含着相當多的“暴力”情節。這些作品中的“大俠”、“英雄”常常偏偏有着“動輒殺人”的“鮮明性格”。 

  彭富春説,我國可以考慮以立法形式限制暴力文化的擴張。完全禁止暴力文化是不可能的,必須采用立法確定一切文化産品和與文化相關的産品所含暴力内容的限度以及它們傳播的方式和範圍。還要營造家庭、學校、社會良好環境,如今當務之急就是加强對孩子的愛心教育,讓他們懂得對人、對社會要充滿愛心。 

  暗傷六古村荒 

  現象 

  千姿百態、風情各异的古村鎮是中華大地上最大的文化遺産,古村鎮體現着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少數民族的許多文化遺産也在古村鎮中,但是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的衝擊下,古村鎮正在迅速消失。一方面,以建築爲主體的整體上的瓦解,如竹樓變洋樓;另一方面則是村鎮内部歷史文化遺存的大量流失。 

  此外,文化遺存的流失與近20年大批古董販子走村串鄉所謂“淘寶”有着直接關係,群衆不了解這些遺存的珍貴歷史文化價值,許多與其地域有重要關係的文獻與器物被廉價買走。 

  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今年的提案建議爲重要的古村鎮建立小型博物館,不要讓它們成爲“文化的空巢”。 

  馮驥才建議,博物館要小型且富於實效,不能勞民傷財,條件較差的貧困地區,甚至只需先有幾間房,以搶救性收集爲主,收集内容包括特色傢具,古代農具,歷史文獻,文化器物,以及其他各類文化遺存,然後進行整理、分類、陳列。同時,各地古村鎮博物館應突出地域特色,或重點突出某一種當地富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避免建成簡單統一格式的村史博物館或民俗博物館。馮驥才特别指出,要明令禁止古董販子到古村鎮所謂“淘寶”,杜絶遺存的流失,把千百年的文化成果留在當地,同時,要向村鎮的群衆普及遺産知識,保護好古村鎮的文化整體。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