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詳細内容

探尋國有民營合作出版新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07-07-31 05:59:54 和龔
  伴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發行體制改革,代表國家執行出版權利的出版社就與民營圖書公司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關於雙方的合作出版(抑或稱之為買賣書號),一直是業界一個敏感的話題,主張封殺者有之,主張疏而導之者有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說就是20年。 

  民營書業占半壁江山 

  民營圖書公司與國有出版社的合作,經過20來年的風風雨雨,可以說是滲入到了書業的每一個環節,無所不在。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公佈的《中國民營書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民營書業從銷售網站數量及覆蓋面、經營規模、從業人員等許多方面都已經佔據了全國書業的半壁江山。 

  據統計,本世紀初,全國共有圖書發行網點7萬餘處,其中民營的集體、個體書店(攤)有3.6萬多處,占全部網點數的50%以上;我國圖書發行全行業總計銷售圖書160.6億冊、993.93億元,其中民營書店總銷售冊數占50.13%,金額占56.94%。 

  全國各地已經開始出現一批具有較大規模的民營書業。據調查,現在全國各地至少有40-50家年經營圖書回款額上億元的民營書業企業,其中大多數是兼營圖書出版策劃與發行的民營公司。 

  據介紹,在中國每年出版的17萬種圖書中,由2000多家文化公司(工作室)和民營發行公司進行選題策劃或組稿、編輯出版的品種已經占到30%,而在考研、自考、中小學教輔等圖書門類及一些政府行政部門專業圖書的編輯、出版、發行中,民營圖書公司早已成為主體,民營書業作為館配等熱門市場的執牛耳者大有將國有管道逼向牆角之勢。我國每年1500多億碼洋的圖書銷售額中,由新華書店單方面壟斷發行的教材占去60%多,而其餘的500億元左右的一般圖書,被真正靠實力拼市場的民營公司占去近50%的份額,也就是說在一般圖書的銷售中民營書業也已佔據半壁江山,一般圖書的市場份額才是真正衡量一個出版發行商實力的試金石。可以說,現在的民營書業已經不再局限於圖書零售一個環節,而是在零售、批發、連鎖經營、網路書店、銷售、圖書館配書、區域中盤、專業中盤、選題策劃、裝幀設計、印刷裝訂、材料供應、諮詢服務甚至版權貿易等各個環節都有涉足。尤其是在發行、選題策劃、出版等方面,都已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合作出版“三部曲” 

  回溯近20年來民營書業的發展歷程及其與出版社的合作動態,筆者認為依照其合作的內容、模式、雙邊關係等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買賣書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出版物發行體制改革初始,破天荒允許民營公司進入圖書發行領域,雖然當時還僅限於零售環節。在業界還是引起極大震動,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一批“有識之士”紛紛湧入書界,幹起了書商的營生。 

  1%的利潤就有100%的冒險,利益的驅動,一批零售商開始嘗試進入出版環節,於是乎業界就有了一批“做書人”。圖書的出生證——書號(開始是統一書號,後來是ISBN國際標準書號)在出版社手中,書商想參與出版,只能是權錢交易,書號買賣也就應運而生。初期這種所謂的“合作出版”基本上是屬於一邊倒,書商求著出版社,出版社選擇書商。民營公司拿到書號,就能出書,出了書就能賺錢。於是乎一大批胡編亂纂、粗製濫造的文化垃圾充斥了整個書界。這一階段雙方的關係就是赤裸裸的書號買賣關係,一手交錢,一手拿書號、付印單。合作版圖書的銷售環節純粹是書商單方面的事,出版社除了要幾十本樣書以外,根本放棄發行環節。這一階段經營民營圖書公司(當時還不稱之為工作室)的老闆大多是些學歷不高的零售商,但其中也有個別的文化人參與其中。 

  體內迴圈 

  90年代中期開始,圖書市場逐步從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讀者成熟了,書店挑剔了,市場理性了,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力度也逐步加大了。而這一時期的“做書人”隊伍也潛移默化地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可以說逐步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批知識份子尤其是一批高校中青年教師逐步進入這一行業。其中尤以北京高校為甚,北京又以人大、北大、民族大學、政法大學、北師大等綜合大學居多。圖書品種多了,可選擇的餘地大了,讀者更挑剔了,書商和出版社對產品的操作都更加嚴謹、慎重了,合作雙方也都更加重視產品和市場了。 

  書商與出版社之間的關係也從以往的單純買賣關係開始向雙向選擇過渡。出版社與書商合作,開始選信譽好、有實力、能策劃組織出版好書的書商;而書商也開始選擇出版社,一些以賣書號為生的出版社,由於其產品的粗糙,讀者和市場已經不予認可,而一些品牌好、知名度高的出版社開始成了民營公司合作的首選。 

  由於政府管理部門三令五申嚴禁買賣書號,為規避政策上的風險,一些與書商合作的出版社摸索出了一套所謂“體內迴圈”的策略從書商手中按一定折扣(一般圖書是30%—40%之間,教輔和高碼洋圖書大多在15%-25%之間)購進一部分圖書在國有管道發行。出版社也相應地補齊編、印、發、財務等各環節的手續和書稿、合同等業務檔案。因為出版社參與發行,獲得了遠較書號費豐厚得多的發行利潤,所以也開始選擇書商,挑剔產品,也開始在編輯、審讀、校對、印製、分貨、發運等環節逐步介入合作出版中,以強化圖書品質,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以獲取更大的利潤。應該說從這一時期開始,民營公司推出了一批暢銷書、好書。 

  深度合作 

  本世紀初到現在。黨的十六大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民營書業與出版社的這種合作中,合作雙方的位置和態勢逐步發生了變化。有實力、規模較大的書商更多的是在選擇出版社,第一選擇品牌,第二選擇信譽,第三選擇實力。說白了就是出版社在市場上的公信度,在讀者中的認可度、知名度,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出版社能不能按時將書款結返給書商,出版社在主管道的市場覆蓋如何?對產品的行銷運作能力如何? 

  在這階段中,大多數有效益的合作都是出版社控制國有管道的發行市場,民營公司負責發民營管道。而現階段書商對出版社的挑剔與選擇更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這一階段,對於產品的要求,雙方都較苛刻。而合作的模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純粹的買賣書號已漸湮滅,所謂的“體內迴圈”也顯得十分拙劣,而開始嘗試整合雙方各自的優勢資源,共同投入,共同操作,做大蛋糕、雙贏多贏。 

  綜上所述,在合作出版的第一階段就是純粹的買賣書號。第二階段是從新聞出版總署《關於禁止買賣書號的通知》發佈後,個別出版社開始嘗試著在主管道發行部分合作版圖書,一些出版社摸索出了一套“體內迴圈”的模式。第三階段,具有雄厚實力的民營公司欲獨霸市場。但大部分中小書商由於無備貨能力,其勞神費力開發出的產品只能做一版或兩版之後再也無能力繼續重版重印了。但這對出版社來說卻是極大的資源浪費,書號資源一次性投入,市場走勢也不錯,對這樣的產品出版社重新開發、包裝,再上市將產出豐厚的效益。後兩個階段一般出版社與書商的合作有兩個合同,一個是出版合同,一個是銷售合同,一般合同期會簽5-8年,這樣的合作對雙方尤其是出版社好處要大許多。 

  合作出版是耶非耶 

  如何評價“合作出版”這種改革開放以後才出現的新生事物是業界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老問題。 

  眾所周知,“合作出版”在第一階段可說是一無是處。而進入了第二、第三階段時,尤其是第三階段以後,隨著民營書業從業人員尤其是其主流領軍人物素質層次所發生的質的提升,其產品品質也有了大幅提高,不僅僅是內容、外包裝,就連經營方式、市場信譽也發生了長足的進步。而這種進步反過來促進了出版社和國有書店參與競爭,才鑄就了今天這個逐步理性、逐步完善、逐步講信譽的圖書市場。應該說近10年來,我國圖書業的長足進步和圖書市場的繁榮與民營書業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合作出版”所以屢禁不止,筆者認為首先是一個現實問題,即一批慘澹經營的中小出版社要生存、數以萬計的民營書業公司要發展這樣一個總體的書業態勢使然。如果這種合作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允許範圍之內,還是應該進行管理規範疏導。所謂“管理”應該是包括“管轄”和“梳理”、“調理”等多重含義的。正確的策略應該是既不能回避它,也不去封殺它,而應該予以正視、引導、規範,鼓勵使之為繁榮我們民族出版業、增加出版社的效益,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發揮正面效益出力獻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就要求出版社首先要瞭解政府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搞清楚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要踩紅線的。同時要切實瞭解民營公司的運作模式和產品特點等一系列極其細微的環節,只有瞭解了他們的操作模式和思路,瞭解哪些是規範的,哪些是違規的,才能在與民營公司的競爭合作中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和應對能力,保證雙贏,保證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也才能保證這種合作在政策上的安全。政治上、經濟上、品質上不出問題,是出版社所應採取的最現實的策略。近兩年,管理部門已經出臺了不少規定,也在逐步規範、引導合作出版這一老問題(20年前的“新生事物”)向健康方向發展。總體來看,合作中出版社必須從統一選題管理、統一書稿處理、統一印製管理、統一財務管理、規範發行市場等幾個方面控制才能使之逐步規範,也才能雙贏、多贏。按照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精神,發展完善這種封不掉、理還亂的“合作”,使之能為出版社所用,為繁榮中華民族文化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才是最現實的策略。 

  合作出版模式探尋 

  既然這種合作可以為我所用,可以對民族的文化繁榮做出貢獻,那麼,如何來規範這種合作,使之更加健康、更加有益,就成為我們每一個出版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了。 

  1.利用與民營公司的合作關係,為出版社本版圖書開拓多管道發行市場。 

  民營管道對市場把握更直接、對產品的鑒別更細微,更重要的這是個人的買賣,所以其進貨量、銷貨量都掌握得較為準確,這樣就可以有效地促進銷售減少退貨。出版社還可利用現有的民營中盤分銷管道,拓展本版圖書的銷售網路。如何能充分利用遍佈全國所有縣市鎮的4萬多個民營書店,利用其在當地的社會關係、市場行銷管道、資訊網路等優勢,積極開展市場推廣工作,完全可以將本版圖書業務觸角伸向社區、大專院校(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科研院所等),還可通過農村超市、供銷合作系統向廣大農村滲透,開拓新農村的龐大市場。在這種合作中,出版社可以總量包銷的形式將部分圖書批銷給民營公司,批發折扣一般應掌握在所有成本加上10個折扣。一般民營公司批發折扣在60%左右,這樣民營公司也就有可以接受的利潤空間了。 

  同時,利用民營公司靈活的操作模式和快捷的市場反應,做強、做細本版圖書的市場運作。近年來,隨著出版物品種的增多和讀者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全國圖書市場出

現了不斷細分的趨勢,在細分中又形成了新的市場空間、新的市場增量,如何把出版社的品牌優勢、行業背景優勢、資金優勢、社會公信度優勢等與民營公司的選題策劃優勢、產品包裝優勢、市場優勢、管道優勢等結合起來,通過做大民營管道增量,實現出版社本版圖書市場的有效擴容成為我們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2.利用民營圖書公司,滲入潛力巨大的館配圖書市場。 

  隨著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大中專學校圖書館藏書品質、數量的硬性要求的逐步加強,圖書館配書將成為書業的一個常規的龐大的專業市場。而現階段的館配書大多操持在民營書業公司手中,而其中的一些公司急功近利,不惜以壓低折扣,滲入部分劣質圖書甚至返還折扣等不端行為去侵蝕這一具有巨大潛質的市場。對於如此現狀的館配市場,出版社有責任利用和民營公司的合作來引導幫助改造現有的圖書館配書市場,規範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使之不致重蹈10多年前的掛曆市場一夜之間傾塌崩潰的覆轍。也才能從根本上維護這一行業中產供銷商和圖書館客戶各方的利益。 

  3.利用民營書業組稿、策劃、包裝實力,打造強力產品。 

  長期以來,由於出版體制、機制的限制,尤其是一些依賴“合作出版”經營的出版社在人才和運作機制上嚴重滯後,如何充分利用民營書業的作者資源、資訊資源、人才資源,由其幫助策劃選題、組織書稿、產品包裝,無疑將會充分提升平素沉寂在出版社內的閒置資源尤其是出版社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規範的辦事程式及黨性原則和組織原則的利用空間,而合作雙方這種有效的整合才能更大限度地提升雙方優勢資源的利用率,也才能做大蛋糕。可以嘗試建立各種形式的合作模式,利用民營書業的靈活有效的機制,在資源整合中生成新的競爭優勢,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4.採取專案制或事業部管理模式將民營書業公司中的精華納入出版社。 

  整合雙方強勢資源,使雙方合作的產品發揮更大效益是雙方合作的終極目標。為產出強勢產品,出版社可聘用一些政治上可靠,信譽好的民營書商加盟出版社。也可以讓這些書商或者允許其與社內的人共同組建事業部,按事業部的模式來管理,由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以合同形式要求事業部的負責人在社內存放一定數量的風險抵押金。一旦發現專案有問題,立即叫停。事業部內也可採取更為靈活的專案制,吸引加盟的書商帶著好項目過來,並將民營公司先進的管理體制,資本運營的技術,技術轉型的力度和速度引入到出版社,以發揮其才智,最大限度地為出版社所用。 

  在這種合作中,必須由出版社統一選題申報、統一編校品質管制、統一印製、統一財務管理,事業部不得自行控制產品的印製、發行等關鍵環節。嚴禁任何以排版費、設計費、印裝費、稿費等形式,以購書款或其他形式匯入出版社帳戶,製造虛假的“體內迴圈”。也不得允許事業部或其他部門以任何形式成立不具備獨立法人資質的二級核算單位,更不得另設銀行帳戶。也不得以事業部或專案制的名義,將編輯部承包或變相承包給任何社外或社內個人,實行編印發一條龍操作。或允許合作方在社內設立編輯部,由其自行承擔編輯、印製、發行等主要環節的工作。出版社與民營公司的合作,嚴禁雙方分別印製及分別支付圖書的印製費用。 

  5.高薪聘請民營書業中的高級選題策劃人才、市場運作人才、管理人才進入出版社。 

  可以考慮由出版社部分出資與民營書業人合作成立股份公司,由其負責公司的經營工作,保證公司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還要切實保證其擁有期權、股權。甚至可以考慮聘請民營書業中的重量級領軍人物加盟出版社的領導核心中來。外地一些先行的出版社已在這方面取得許多成功的經驗,並獲得到了令業界刮目的業績。只有充分利用蘊藏在民營書業公司中優厚的出版資源,尤其是人才資源,實行全新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才能在制度創新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出版生產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