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詳細内容

中國出版集團全力打造《中國文庫》

http://www.CRNTT.com 2007-11-24 09:54:29 王坤寧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品牌書《20世紀西方哲學東漸史》叢書中的4本書日前被重新包裝,作爲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文庫》第三輯中的一部分在全國各大書店亮相。“很高興我們的書能收錄進 《中國文庫》。”看著書脊上標有《中國文庫》字樣,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總編輯陳鵬深感欣慰。 

  《中國文庫》是在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支援下,由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於2004年開始發起並組織實施,旨在總結20世紀以來中國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和出版成果。如今,它就像一棵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追求目標:實現文化積累  

  “縱觀20世紀的中國,學術成就碩果累累,文化精品蔚爲大觀。對剛剛過去的20世紀文化成果進行總結回顧,並爲新世紀中國讀書界提供一套比較完備的20世紀書目集成,是學術界、出版界的責任和義務,《中國文庫》的出版是出版界一項跨世紀的出版工程。”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震甯如是說。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20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科學文化以及知識普及等方面的優秀著作和譯著。這些著作和譯著,對我國百餘年來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産生過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認識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典性、工具性名著。 

  它是一項對剛剛過去的20世紀文化成果進行的總結回顧,並爲新世紀中國讀書界提供一套比較完備的20世紀書目集成。整個文庫將容納名著1000種,計劃每年推出一輯約100種。  

  聶震寧說,從表面上看,文庫所選20世紀的名著,似乎有些懷舊的意味。然而,出版工作從來就是積累與創新兩大基本任務。《中國文庫》的出版不是一個“新瓶裝舊酒”、輕而易舉的事。它同樣是一種建設、一種創新。“溫故而知新”,中華文化就是在不斷的溫故中實現文化的創新。“我們的出發點是過去,而著眼點卻是未來——我們的目的在於積累20世紀的優秀文化成果,爲當今、爲未來,爲中華民族持久的創新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無窮的動力。”他說。 

  “現在,我們把一個世紀的名著奉獻給廣大讀者,便是以新世紀出版人的社會責任心與歷史使命感,幫助更多讀者坐擁書城,與睿智的專家學者對話,以獲得豐富學養,培養創新精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聶震寧這樣闡釋著公司的理念。  

  創新運作:集約化經營  

  《中國文庫》的出版是一個浩大的文化出版工程。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深知,僅靠集團公司一家之力是難以完成的。爲此,集團公司在運作過程中,十分注重調動兩個積極性,一個是集團公司成員單位參與的積極性,一個是集團外兄弟單位加盟的積極性。 

  由於堅持集約化出版經營方式,通過《中國文庫》的推出,不僅盤活了集團內潛在的出版資源,使大批曾經絕版的圖書重新得以出版,而且調動了各家出版單位挖掘出版資源、爭創精品圖書的積極性。如人民文學出版社修訂出版了《魯迅全集》,商務印書館積極修訂出版《漢譯學術名著》,中華書局積極修訂《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等。這種以大型出版專案爲重點拉動精品圖書的出版,以精品圖書集群來增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模式,也成爲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中,挺拔出版主業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中國文庫》在全國出版界也産生了積極的影響,引起了其他出版單位的高度關注和踴躍參與。2004年出版的《中國文庫》第一輯,收錄圖書品種100種。其中,整合了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所屬10家出版單位的經典圖書88種,集團外2家出版單位12種圖書。2005年推出的《中國文庫》第二輯,共整合23家出版單位的經典圖書100種。2007年策劃出版的《中國文庫》第三輯,在全國出版界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大,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之外的出版單位多達23家,入選圖書比例占到全部圖書的45%。迄今爲止,在《中國文庫》推出的前三輯中,共有66家出版社參與。其中,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外的出版單位先後有39家。 

  可以說,文庫前三輯的順利出版,標誌著《中國文庫》這一重點出版專案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聶震甯認爲,正是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集團化體制機制創新,才使得《中國文庫》的創意得以成爲一次成功的出版實踐。《中國文庫》的推出,是中國出版集團公司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具體舉措,是集團公司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整合集團公司出版資源,實施集約化戰略和重點專案拉動戰略,著力打造集團公司標誌性工程的一個重要成果。 

  宋木文等許多老出版家認爲,以一套叢書爲契機,調動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及所屬出版單位的兩個積極性,帶動全國兄弟出版單位的熱情參與,實現全國出版界跨地域、跨單位的優勢資源互補與合作共贏,爲中國出版界的深化改革、科學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爲出版界和諧發展提供一個很好的範例。  

  一些出版社的負責人認爲,《中國文庫》的出版發行,不但是中國出版集團的一件大事,也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是在現有的出版資源的基礎上高起點、高水準的綜合和集成。文庫的出版發行在提倡出版社打造精品,加強重大出版工程建設,提升出版物積累以及爲出版界的科學發展提供一個有益的借鑒。 

  厚重出版:堅持高水準  

  選目是文庫編輯出版的最重要的基礎。爲此,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編輯委員會”,由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和領導同志擔任顧問,由相關出版社的主要領導擔任委員,並建立了文庫專家諮詢與薦書機制,廣泛諮詢、吸納各領域專家學者的建設性意見,在衆多知名出版社的優秀出版物中反復圈選。  

  文庫選目分爲8個類別:哲學社會科學類、史學類、文學類、藝術類、科學技術類、綜合普及類、漢譯學術名著類和漢譯文學名著類。文庫基本上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科技文化以及知識普及的各個領域,既能比較全面地反映20世紀我國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成就,又能有重點地體現近百年來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成果;既能體現中華民族的創造性,又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與此同時,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在選目的豐富性多樣性上下工夫,既選取了許多高、精、尖的學術著作,如梁啓超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陳寅恪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王力的《漢語史稿》、梁漱溟的《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錢穆的《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和《先秦諸子系年》、柳詒徵的《中國文化史》、馬建忠的《馬氏文通》、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以及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等長期以來享有崇高聲譽的經典著作,也選取了在學術上具有工具書功能的集大成之作,如郭沫若等的《中國史稿》、範文瀾和蔡美彪等的《中國通史》、侯外廬等的《中國思想通史》、遊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楊周翰等主編的《歐洲文學史》等。 

  爲了使文庫能在面向學術界的同時,服務學術界。編輯委員會既選取了一大批不同時期對中國廣大讀者産生了深遠影響的文學作品,如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選集等,也選取了一批格調高雅、短小雋永的普及讀物,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葉聖陶和夏丏尊的《文心》、《侯寶林相聲精品集》、周有光的《語文閒談》等。同時,他們也沒有忘記台港澳同胞和海外華人中的重要著作,如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白先勇的《臺北人》、葉嘉瑩的《迦陵論詩叢稿》,以及《陳映真選集》、《劉以鬯小說集》等,也都入選文庫。  

  爲了保證文庫的出版質量,集團公司堅持編輯、校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堅持設計與印製典雅精致的要求。他們深知,編校工作是文庫質量的基礎。爲此編委會辦公室,承擔了從編制原始書目、聯絡作者、設計內容結構,到聯繫作者照片、撰寫版本記錄、申辦條碼資料等繁重複雜的編輯、編務等工作,在每個細節的組織和安排上,都認真仔細。

  爲確保文庫的裝幀質量和藝術性,設計方案是先在社會上徵稿,再由專家評選、修改而確定。考慮到文庫所選圖書既有典藏價值,又具有明顯的可讀性,每一輯的裝幀設計均在統一中又有些變化,使得圖書在書店裏也能吸引讀者顧客的眼球,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時代感。 

  目前,《中國文庫》的第一輯、第二輯90%的圖書都已銷售完畢,而且在社會上影響力越來越大。據悉,不少圖書館主動找上門來要書,認爲如果圖書館沒有這套書就是個缺憾。同時,隨著發行過程影響逐漸擴大,現在個人讀者也專門來尋找這套叢書。據介紹,一些學術書因被《中國文庫》收錄而增加了銷售量。如湖南大學出版社的《中國人口史》,厚厚幾大本,第一次印刷4000多冊,由於該書太專業,買的人非常少。但是,在被收入《中國文庫》第一輯後,這套書又加印5000套。 

  據瞭解,在積極出版文庫的同時,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還計劃分階段編輯、出版《中國文庫書目提要》,一來分階段總結文庫出版工作的成績,二來總結工作中的有益經驗和仍需提高的地方,以利於更好地開展下一步工作。《提要》內容主要包括作者簡介、內容提要、圖書要錄、版本記錄、書目索引、人名索引等,做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那樣具有索引功能的工具書。

  聶震寧表示,希望全國出版界和我們一起共同努力,爲打造水準更高、規模更宏大的文庫精誠合作,共同爲我國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不負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