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詳細内容

體制不活,出版必死

http://www.CRNTT.com 2007-11-26 09:29:13 鐘致存
  廣州的出版社被稱之為這個城市最不市場化的地方,到目前為止,還在“吃教材”,這實在是挺丟臉的事情。大家對廣州出版社的回憶,也一直停留在從前,以前的“王小波三部曲”在花城出版社的出版,應是廣州出版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十年以後,從廣州走出去的好書、名書卻是越來越少。
 
  在一個非市場化的地方,他會有自己賴以為生的門道,如果不用太勞累就能讓自己保持衣食無憂的生活,去操勞會顯得比較傻蛋。當然,出版機構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也都很聰明,他們沒有必要在乎外界對廣州出版的宏大討論,為什麼要和別人比,為什麼要花幾年時間編一本不暢銷的書,為什麼要去在乎大家的批評,自己過得好才是最為實際的事情。
 
  如果自己手中有源源不斷的蛋糕,大多數人應該不會還跑過去為買幾塊蛋糕吃苦受累,在廣州出版界,目前就是這樣的情況,鐘潔玲在文章中提到項目制改革,這無疑是一條新路子,但是,對廣州出版界的改革最為重要的還是把他們的蛋糕進行切割,讓他們不勞動,就沒有所得。
 
  在市場化進程中,廣州在其他領域的表現是為人稱道的,如何對廣州出版動手術,應該不會缺乏這樣的人才,如果能夠以“殘忍”的方式讓出版社的在職人員都放出去血拼,做得好就能生存下去,做不好就可能飯碗不保,如果改革者能夠以這樣勇氣來推進改革工作,廣州出版不發展才是怪事。
 
  當然,出版作為文化產業,和其他行業會有所不同,如果完全在市場競爭下,可能會出現大量“摩托車維修指南”、“教你煲一碗湯”這樣的書籍。儘管我覺得能夠把實用這塊做大,也未嘗不是好事,但是,作為一個有文化訴求的城市,如果完全“淪落”到出版指南書籍的地步,往往會加劇文化的失落感。其實,在一個政府資金雄厚的珠三角區域,完全可以開闢出另外一塊來專門出版非暢銷書籍,讓林賢治、鐘潔玲這樣的名編輯充分地發揮自己所長,只要政府支持有力,假以時日在廣州出現商務、三聯這樣的老牌出版結構也不是沒有可能。
 
  其實主要還是在於管理機構能否有這樣的魄力和長遠眼光。“建設文化大省”實際上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廣州建了歌劇院,也並不一定能培育起廣州的歌劇欣賞習慣,同樣,即使政府投太多的錢到出版行業,也難以促進廣州出版的發展,最為重要的是政府要下得了狠手,將出版人都推向市場,對廣州的出版體制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要不然,廣州出版應該是難以擺脫不溫不火的局面,而“百問廣州出版”這樣的專題到十年之後,也許還會有談論的價值,但是這顯然不應該是我們想看到的。  
  
  (來源 :金羊網)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