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詳細内容

香港出版業:在文化碰撞的邊緣行走

http://www.CRNTT.com 2007-11-26 09:45:24
  作為東西方文化的結合體,香港出版業在融入國際市場的同時,也注重本土化發展。
 
  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香港出版總會文化發展委員會召集人,香港出版學會執行委員會副會長。
 
  香港出版業概況
  
  香港號稱是當代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多年來,香港的出版亦得益於本地享受的國際視野,因此,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經濟起飛之前,香港出版業已積極參與國際出版界的版權活動。但是,由於香港市場規模小,因此版權買賣的專案,從數字上看不算龐大,主要的參與者也限於大出版社。
 
  從表面看,香港出版社的總體情況十分簡單。教科書出版社最為活躍,數目也最多,銷售金額龐大。而大眾圖書出版社方面,除了二三十家穩定的之外,其他的大眾圖書出版社興替頗速,出版的題材也以本土市場為主。然而細究下去,香港出版社的情況也有複雜多元的一面,與它的中國最國際化城市的形象相符。
 
  在香港,95%的居民是華人,他們的母語是中文,因此出版社也以中文出版為主,很多大陸出版社,在香港已成立相當長的時間,如商務印書館在香港已成立93年。但是,香港也有很多外來元素,香港的居民有來經商或生活的歐美及日韓人士、貧富兼有的南亞裔人、打工的菲律賓和印尼人,也有不少結婚遷居到香港的日本及臺灣女性。同樣,香港有不少外地出版公司,因為香港有稅制簡單、匯率穩定等好處,與新加坡一樣,吸引海外出版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
 
  按香港出版總會2004年的統計:香港約有463家出版發行機構,其中12.31%(約57家)曾經或現在仍由香港以外地方的公司管理。這57家之中,大部分機構都是以出版業務為主,出版配合香港市場的中文出版物,包括以出版字典及教參書等為主的朗文及牛津大學出版社,另外,英國的非教科書出版社泛麥克米蘭也在香港設有地方辦事處,並開設針對東亞地區的系列出版專案Picador Asia,預計每年出版一至兩個書目。
 
  在這57家機構中,約有7家機構涉及發行業務,發行書種涵蓋各個類別。由於香港作為國際都會,重視取得國際專業資格,因此外資公司以發行專業的英語參考書為主。
 
  香港本土的出版社方面,中文出版社很多,小型出版社近年增加不少。不過,由於規模限制,小型出版社的題材以本土為主,而整體的香港出版較偏向實用。參與版權的,以大型或歷史悠久的出版社為主;有些出版社以生活潮流書為主,購入日文書及漫畫書較多。
 
  除了種族多元,出版社形態多樣之外,香港在外來訊息的吸收上條件也十分有利。
 
  版  權
 
  香港出版業沒有審查制度,更沒有書號限制,出版題材不受政治潮流的牽制,作者資源也不限於香港。即使是出版東亞歷史類的書籍,也沒有觀點上的限制,不受政治取向的影響,這也是香港可以授權原創的中國歷史書籍給外國,甚至大陸和臺灣的原因。東西文化長時間在香港滲透融合,令香港人在持有東方價值觀的同時,又有許多西化的行為,近20年又加入了日韓生活潮流觸覺。
 
  香港的出版統計尚不完全。但是,通過聯合出版集團提供的資料,我們可以對香港中文出版社的版權買賣情況有個大致的瞭解。從1980年開始,香港共引入版權4152項,授出4184項。其中商務印書館是最活躍的一家。
 
  商務印書館目前已有472項版權引進項目,其中從歐美引進的占58.26%(275項),以英語學習為主。來自中國大陸的占25.21%(119項)、日韓及東南亞地區占12.5%(59項)、中國臺灣占3.39%(16項)、其他(如印度)等只占3項。引進書種包括字典、英語學習、兒童及青少年圖書。近年來,由於香港政府不斷推廣閱讀和通識教育,理論性書籍也稍有增加。
 
  商務印書館的授權專案共有1283項,中國大陸及中國臺灣占去八成,其中臺灣占43.49%(558項)、中國大陸占38.19%(490項),在種類上,以英語學習為主,但也有原創的學術書和中國歷史文化書。日韓及東南亞授權的占7.72%(99項)、歐美占6.78%(87項)、其他地區占3.82%(49項),授權書種包括歷史、畫冊、教參讀物等。例如《故宮全集》、《中華文明傳真》。
 
  此外,商務出版的書有1/4銷售到香港以外地區,甚至有直接銷到中東的情況。
 
  英文出版社
 
  香港還有很多英文出版社,主要出版旅遊指南、畫冊等,大多由英語為母語的人主持。與新加坡相反,香港的英文出版社並不走國際化的路,反而以出版香港本土題材的圖書為主,強調以外國人的角度來看香港。像Formasia每年出版針對本土市場的英文圖書,主要針對書店銷售。香港英文出版社這種出版理念歷史悠久,像Kelly & Walsh,在民國時期已在香港出版香港及中國題材的書。
 
  另外,也有英文出版社走非香港路線,像Chameleon Press主要出版文學、兒童書等,舉行“香港英語文學節”。“香港英語文學節”是一個約10天的文化節日,包括多名外國作者演講、寫作坊、寫作比賽等。《時代週刊》亞洲版稱之為“亞洲最重要的英語文學節”。
 
  英文出版社與中文出版社基本上是兩個互不干涉的圈子。另外,有一些在香港居住的外國人,為外國出版社直接用英文寫中國題材的書,但並不一定由香港的英文出版社出版。
 
  英文圖書市場
  
  香港擁有龐大的英文書閱讀市場。英國出版商協會報告表示,香港的英語圖書市場總值大概是22億港幣,其中約七成是教科書,而非教科書的銷售額大約是3~5億港幣。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因此高等教育以英文為主;而中小學英文教科書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英美是主要的圖書進口地區,2005年,英國輸入的非教科書圖書約為1.94億港幣。雖然澳洲書店Dymocks也已進入香港,不過澳洲圖書的入口沒有大增,因為澳洲的運費相對英、美兩地較高。
 
  香港本地設有外文書銷售的官方統計資料,較完整的資料是聯合出版集團提供的約38家書店的資料(包括香港商務、三聯、中華門市)。2006年,英文書銷售冊數(不計中學教科書)為105萬冊;按銷售額計算,銷售類別中43%是學術書,57%是一般書籍。在大眾圖書中,銷售踞首位的是兒童書,可見家長是積極鼓勵子女閱讀英文書的。從資料可見,香港讀者對英文書的接受程度很高。曾有人表示,香港回歸後,英文書銷售可能會減少,但事實並非如此。
 
  以前,遊客是英文書的一個重要購買群體。但是,近幾年來由於香港旅遊業轉型,美國旅客減少外游,遊客購買英文書的數量減少,而本地銷售反而增加。而以往,中、英文書是分開銷售的,書店也有區分,現在已慢慢融合。
 
  香港的英文書閱讀一直受英、美主流趨勢所影響,暢銷書目大致相同。這些書翻譯之後的中文版也同樣暢銷。同時,香港本土題材的英文出版物也逐漸增加,例如前任港督彭定康的自傳,在香港賣了3萬冊。
 
  除了英文書之外,香港還有幾家日文書店,主要開設在日資百貨公司內。
  
  (來源 :出版商務週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