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詳細内容

構築圖書品質保障體系最後防線

http://www.CRNTT.com 2007-12-07 09:40:51 王惠
  2007年伊始,在中國編輯學會舉辦的迎春茶話會上,人民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36家出版單位及新聞網站聯合發出《致全國編輯工作者的倡議書》,向社會鄭重承諾奉獻優質產品,向差錯宣戰,決不讓不合格產品危害社會。這一倡議是在新聞出版總署把2007年作為新聞出版行業“出版物品質管制年”的背景下提出,標誌著“出版物品質管制年”活動正式啟動。
  
  這一消息的發佈,再次引起人們對圖書品質的關注,圖書編校品質又成為大家談論的熱門話題。圖書出現品質問題,原因固然很複雜,但編校問題最為重要。在圖書出版生產流程中,編輯工作和校對工作,相互銜接又相互獨立,共同構築圖書品質保障體系,因此,編校品質對圖書品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由於校對處在編輯後、印製前的關鍵環節,所以校對被稱為“圖書品質保障體系的最後防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出版社校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版事業獲得迅速發展。1977年全國僅有82家出版社,共出版圖書1萬多種,到2005年全國出版社已增長到573家,共出版圖書22萬多種。出版業的發展是喜人的,但圖書品質卻日益令人擔憂,特別是校對品質常常受到批評,已成為眾矢之的。過分的指責校對環節有失偏頗,但出版社的校對工作確實存在一些影響圖書品質的問題。
  
  (一)在中國出版社超常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出版社的圖書品質保證體系並未相應地建立起來。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約有1/3的出版社沒有校對科室,不少出版社甚至連專職校對人員都沒有,校對工作完全“社會化”。《圖書校對工作基本規程》要求:出版社必須建立專業校對機構,對全社校對工作進行統一組織和全程監控;必須配備足夠的專職校對員,並由專職校對員擔任責任校對;必須由中級以上職稱的校對員或工作認真、經驗豐富的其他校對員來做三校,把好終校關。從實際情況看,不設校對機構甚至將校對工作完全“社會化”的出版社確實難以保證校對品質,從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大量的圖書品質問題。
  
  (二)設有校對機構的出版社,校對人員也常常是在超負荷狀態下工作。出版社編校人員配備的科學比例為3:1,不應少於5:1,但有調查顯示,許多數出版社編校人員的配備比例為10:1,少數出版社甚至達到30:1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校對人員不得不超額完成任務。本來校對人員一天正常的工作量為3—4萬字,但因編校配備比例嚴重失調,他們實際上已經在翻倍工作了,一個人每天要完成的校對量為5—6萬字,甚至7—8萬字,節假日得不到休息,晚上還要加班加點。這樣出來的書籍,可以按時出版,但卻難以按質出版。
  
  (三)傳統的校對方式面臨著現代科技的挑戰,校對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傳統校對是以原稿為基礎對校樣進行校對,糾正原稿的排版差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出版流程發生了較大變化,由於電腦的普及,多數作者交給編輯的不再是手寫書稿,而是一塊磁片(電子文檔)列印稿,將傳統的原稿與校樣合二為一。同時也將錄排差錯與寫作差錯合二為一。校對就成了僅僅對編輯糾錯部分的“核紅”。在此情況下,品質問題多出自作者的電子原稿。按傳統工作流程,這個責任是由責編承擔。然而,現代校對工作要求不能只“對原稿負責”,而應成為“編輯工作的必要延續”,負起協助編輯“把一切差錯消滅在圖書出版之前”的責任,即在消滅錄排差錯的基礎上“校是非”,發現並改正原稿可能存在的錯漏,從而發揮“對編輯工作的補充和完善”的作用,把校對重點從“校異同”轉向“校是非”。“校是非”要求校對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以及專門知識、技能,由於目前我們的校對隊伍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校對工作的要求,從而導致了一些與此有關的圖書品質問題。
  
  二、改進出版社校對管理
  
  從中國出版業存在的上述問題看,為實現新聞出版總署在“出版物品質管制年”提出的各項目標,加強校對管理是出版社當前刻不容緩的工作。
  
  (一)正確認識校對工作的重要性,完善校對科室建制。校對工作是出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專業性很強,是編輯工作的繼續,是保證圖書品質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針對出版界仍然存在的輕視校對工作的現象,端正對校對工作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識,是做好出版工作的一件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為了確保圖書品質,應要求所有出版社必須設立相應的校對科室,並按校對專業要求配備足夠的校對員,防止校對工作“社會化”趨勢的不斷擴大。對於那些無法保證圖書品質、連校對科室都沒有能力設立的出版社應予以取締。目前,我國的出版社全部是國有出版社,在此情況下我們更不能容忍那些有損祖國文化事業、魚目混珠的出版社存在。
  
  (二)合理配備編校人員比例,科學地安排工作量。出版社應按編校人員配備的科學比例保證編輯與校對3:1的比例,至少不能低於5:1的比例。出版社要根據本社的編校能力規劃出書規模。盲目地擴大出書規模,必將加大編校人員的工作量,甚至迫使編校人員超負荷工作,從而導致圖書品質下降。出版社應儘量使校對人員每天在3-4萬字的正常工作量之內工作,要保證他們有正常的休息時間。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充足的精力,把好圖書品質的最後一道關。
  
  (三)注重培訓和提高校對人員的業務素質。據有關資料統計,圖書差錯大致分為三類:政治性錯誤、語言文字類差錯、常識和專業類知識差錯,其比例分別為:3.10%、35.01%、61.89%。這個結果說明常識和專業類知識差錯是圖書差錯的主要部分,也是編校對人員亟待提高水準之所在。中國現有的校對隊伍本來在知識面和專業知識深度上就存在先天不足,再加之現代科技的發展給校對工作帶來的新變化,從保證圖書品質的角度看,提升校對人員的素質已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此,出版社一方面在招錄新人時應設立比以前更高的門檻,對教育程度和專業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為現有的校對人員長期提供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訓的機會,以便使我們的校對人員不斷地提高業務素質,有能力適應新的變化和要求,從而保證圖書品質。
  
  (四)提高校對人員的待遇,尤其是職稱待遇。在中國出版界長期以來校對人員評職稱最高只能評到副編審級別,比編輯的最高職稱低一個等級。這個規定讓人難以理解,同樣是出版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有很高專業素質要求,為什麼校對就沒有資格評定正高級職稱呢?近年,一些出版社為了加強校對隊伍建設,已開始招收大學本科畢業生從事校對工作,如果不在評定職稱方面給他們以足夠的尊重,我們認為,這不利於出版工作。據悉,新聞出版總署最近規定出版社校對人員可以評定正高級職稱,這固然是個好消息,但實際情況是這一規定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五)建立健全有關校對工作的規章制度。在這方面應參照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制定的《圖書校對工作基本規程》,結合本社特點制定相應制度,確保校對人員按照正確的流程和科學的制度工作。
  
  圖書品質涉及出版流程的每一個環節,校對是保證圖書品質的重要一環,但不是惟一環節,出版社只有在抓好校對工作的同時,提高全面品質管制水準,才能確保圖書品質。

  來源 :《新青年》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