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州市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開發區

  廣州開發區位於廣州市的東部,地處穗港澳黄金三角洲的中心地帶,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廣州保税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四個國家級經濟功能區組成,分别創辦於1984年、1991年、1992年和2000年,經國務院批準的規劃總面積爲75.9172平方公里。經過20多年的艱苦創業和開發建設,廣州開發區在昔日一片荒灘蕉地上建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産業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較好地發揮了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對外開放的“窗口”、聯接國内外市場的“橋樑”作用,成爲全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一個生動的縮影。

   一、堅持改革創新,較好地發揮了體制改革的  “試驗田”作用

  建區以來,廣州開發區的建設者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艱苦創業、敢爲天下先的開拓者精神,鋭意改革,勇於創新,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求跨越,較好地發揮了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作用。

  (一)創新發展思路

  建區20多年來,廣州開發區的創業者認真貫徹國務院確定的辦區方針,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創新發展思路。該區緊密結合自身環境和經濟條件,注重發揮自身的政策、體制、地緣和人才優勢,不斷改革創新發展思路。

  在1984年到1990年初始創業階段,廣州開發區在經濟基礎較爲薄弱,國家、省、市財政的發展資金較爲有限的條件下,堅持量力而行,采取了“整體規劃、分片開發、滚動發展”和“先經濟開發後技術開發”、“引進技術分檔次、産業結構分層次、項目實施分步驟”等戰略,從引進一批投資少、效益好、收效快的短、平、快項目起步,逐步轉向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先進的項目,實現了“開發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使開發建設形成良性循環、滚動發展的局面,爲開發區後來的高速發展積蓄了能量。

  到90年代初期第一次創業全面發展階段,廣州開發區抓住90年代初改革開放又一輪高潮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成功辟建了保税區,開始了東區、永和經濟區的開發建設,爲外資大規模進入和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同時結合區域開發建設需要,對基礎建設、經濟管理、政府管理以及國有企業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完善了制度,加强了管理,確保了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到90年代中後期第二次創業打基礎階段,廣州開發區全面推進第二次創業,按照“致力於實現由經濟開發向技術開發的轉變,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改善産業結構、産品結構,擴大産出規模,實現産業昇級”這一發展思路,成功設立出口加工區,並實現與高新區的合署辦公。同時致力完善優化綜合投資環境,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加大科技産業基地和各類基地的建設力度,引進了一批國内外高新科技項目,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到2001年第二次創業的跨越式發展階段,廣州開發區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入世所帶來的外商對華投資和産業轉移熱潮,以及廣州市城市發展戰略實施的要求,提出了建設以現代工業爲主體、三次産業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廣州市新城區”的發展目標,而且這個新城區要以排頭兵的形象出現,要和其他的行政區的標準不一樣、速度不一樣。經過這一階段的發展,廣州開發區的經濟突飛猛進,實現了資金大投入,土地大開發,環境大變化,效益大提高,經濟大發展,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

  到2005年,廣州開發區又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依託廣州開發區設立蘿崗區。廣州開發區堅持把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建設適宜創業發展和適宜生活居住的文明和諧、繁榮興旺的現代化新城區的奮斗目標緊密結合,在大力整合經濟功能區與行政區資源與優勢的同時,積極轉變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注重經濟效益和發展質量,注重優化産業結構和科技創新,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注重城鄉統籌和加强管理,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目前,廣州開發區繼續發揮自身優勢,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勢頭,帶動蘿崗區加快發展,努力實現與蘿崗區的優勢叠加、資源共享、互動發展。 

  (二)創新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的不斷創新是廣州開發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保障。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廣州保税區、廣州出口加工區作爲國家級經濟功能區,功能定位各有不同,分别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爲有效整合國家級經濟功能區的資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自1998年至2002年期間,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後與廣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和廣州保税區實行合署辦公,最終形成了目前全國獨一無二的“四區合一”管理模式,即:一套管理機構,四塊牌子,管理覆蓋四個區域。經濟功能區面積也隨之由原來9.6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75.9172平方公里。實行“四區合一”管理體制後,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更加合理,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可以實行統一規劃、開發、管理和全面覆蓋,節省了投資成本,提高了綜合管理效能;政策優勢更加突顯,成爲全國開發區政策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可供選擇的投資領域廣闊,特别是滿足國際大公司跨行業、跨領域的戰略性投資需求;項目招商資源整合更加有效,避免了過去各功能區之間的相互競争,由之前的各自爲政轉變爲强大整體招商合力;管理服務更加精幹高效,雖然管理内容增多,但管理機構和人員編制没有增加。同時還帶來了海關、檢驗檢疫、工商、國税和地税等駐區部門的調整合併,節約了資源,提高了效率。

  (三)創新管理服務

  行政管理服務的不斷創新是廣州開發區招商引資和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的强大支撑。廣州開發區完全按照國際化、市場化的要求,圍遶滿足外商投資的需求提供行政管理服務,逐步建立起與外向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型行政管理服務體制和運行機制。先後對管委會機關進行了3次大的改革,精簡了機構,提高了政府競争力。開發區設立多個中介機構,創新和延伸了政府的服務職能,實行投資服務一條龍、企業辦事一棟樓,形成了“小政府、大中介”、“小政府、大服務”的行政管理服務架構。建立了“一站式”投資服務中心,現場受理的業務達到216項,其中63項可當場審批辦理,82%以上的事項可以在5個工作日内辦結。2003年,在全市率先推行“無費區”試點,除國家、省規定的收費項目,其他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取消,大大降低了企業投資經營成本。加强電子政務建設,實行企業電子報關、電子報税工作,開通政府服務熱綫,24小時提供在綫服務,實現了區内企業註册登記網上同步“并聯審批”,構建了一個完整、協調的政府管理和服務平臺。

  廣州開發區在全國開發區率先設立企業籌建局,加强企業籌建工作,實行籌建重大事項“直通車”制度、企業籌建“天天現場辦公和協調”制度和企業籌建提前培訓制度,爲籌建企業提供“貼身服務”。推行局以上領導幹部聯繫籌建企業責任制,向重點籌建企業委派駐廠代表。自2002年以來,該區招商引資和企業籌建實現了“1·2·3”工作目標(即每一個工作日引進一個投資項目,每兩個工作日有一個項目動工建設,每三個工作日有一家企業投試産)。 

  爲使管理服務真正做到國際化、標準化,從2002年起,開發區管委會導入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標準,使行政機關也像工廠製造産品一樣,有質量標準,實施標準化操作,同樣一項政務工作,不論誰來辦理,政務質量都應該保持不變,而不能憑個人喜好,隨心所欲,從而規範了政務工作,優化了辦事程序,提高了辦事效率。每一項政務工作規範都包括目的、範圍、職責、内容、程序、時限、質量標準、法規依據、記録表格等内容。目前,開發區管委會行政管理質量體系共有各項政務工作規範607個,約150萬字,覆蓋了所有的行政管理服務工作。2003年底,開發區管委會分别通過國際權威認证機構——英國標準協會和德國萊茵技術監督協會的ISO9001認证,成爲全國唯一獲得ISO9001標準雙重國際權威認证的國家級開發區管理機構,行政管理服務水平全面與國際慣例接軌。據抽樣調查,近三年該區生産性籌建企業對經營過程中涉及的管委會各項行政管理服務的綜合滿意率達98.7%左右。

  (四)創新依法行政實踐

  立法先行,制度治區,增强廣州開發區投資軟環境的核心競争力。爲全面與國際慣例接軌,更好適應投資者的需要,廣州開發區堅持立法先行、依法行政、制度治區,大力推進法制建設。建區初期,國家對開發區的優惠政策不配套,只是要求參照經濟特區的政策,爲此各地區在具體操作時各施其法。廣州開發區率先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研究,組織起草了《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在全國率先由省人大討論通過,具有法律效力,此後適應發展形勢和WTO規則要求,先後進行了兩次修訂。該條例爲開發區充分行使市一級經濟管理權限提供了法律保障,内地開發區紛紛前來學習借鑒。

  圍遶外商投資和生産經營涉及的各項事務,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共制定了項目審批、土地出讓、産業促進、技術引進等各方面的100多項規章制度,形成了符合國際慣例和WTO規則的規章制度體系,確保經濟社會運行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創新集約用地模式

  集約利用土地是廣州開發區多年來形成的突擊特色。爲了讓每一寸土地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廣州開發區在廣州市最早進行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變行政劃撥土地爲有償有期使用土地,進行土地向外商轉讓和成片開發的探索。提高準入“門檻”,堅持“環保一票否决”制度,保证引進項目質量。進入工業園區的項目必須是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項目。例如,進入廣州科學城的項目,必須是經過科技部門認定的先進技術項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實行供地量與項目的投資額、建築密度及容積率等指標掛鈎,一般區域投資密度要求達到300美元/平方米以上,科學城投資密度實際達到1000美元/平方米以上;工業廠房用地建築密度不低於35%,容積率不低於0.6;對土地合同簽訂後半年不動工的,解除合同。2005年,建成區每平方公里土地産出GDP28.54億元,實現財税收入6.94億元,已出讓工業用地每平方公里産出工業總産值達84.38億元,每1萬元GDP實現財税收入2401元,已成爲全國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單位土地面積産出效益最好的開發區之一。該區珍惜土地、集約用地的做法和成就得到了監察部、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二、堅持抓好招商引資和投資環境,較好地發揮了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

  建區以來,廣州開發區將招商引資作爲重中之重,將投資環境作爲立區之本,不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在全市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的“窗口”作用。

  (一)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區域投資環境競争力不斷增强

  廣州開發區自建區起,按照國際先進、國内一流的標準,規劃建設基礎設施,不斷提昇區域投資環境,如1985年開發區的决策者就以超人的遠見卓識斥巨資修建了當時號稱“廣州第一路”的夏港大道(現在的開發大道),路面寬度6O米,增强了廣大外商投資的信心,但却被部分群衆批評爲“浪費土地,增大建設成本”。不到10年的時間夏港大道就不堪交通重負的事實證明,當時的决策是正確的。目前,廣州開發區建成區範圍内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交通、供水、供電、電訊等公用服務設施;聯接區域各組團以及對外交通的水、路、空體系立體交叉;適應知識經濟和信息化要求的區域光纖主幹網絡也初步建成。

  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近年來廣州開發區堅持生態優先、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方針,努力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全力搆築“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態格局。目前,全區緑地率超過45%,緑化覆蓋率超過48%,人均公共緑地達17.88平方米,構建了“林帶+林區+園林”的緑化生態體系,一個“山水生態緑色開發區”已經形成。2003年開發區通過了ISO14001認证。2005年,廣州開發區成爲華南地區率先被授予“ISO14000國家示範區”稱號的經濟區域。目前,全區空氣、水環境質量、噪聲等ISO14000環保指數均優於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 

  (二)千方百計抓好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

  廣州開發區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思路和方法,堅持外資與内資項目引進並重,生産性項目與研發項目引進並重,龍頭項目、核心項目與配套項目引進並重,重點吸引世界500强企業和跨國公司來區設立地區營運中心、財務中心、采購中心、研發中心、培訓中心。同時,適應國際産業轉移和産業分工變化的新趨勢,積極推動招商引資從注重引進資金向引資源、引人才、引技術、引管理相結合轉變。  目前,招商引資呈現出國别多、投資大、結構優、效益好的良好局面。截至2005年底,全區共吸引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投資設廠,累計批準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212個,其中世界500强跨國企業95個(約占全市世界500强跨國企業總數的70%,居全國開發區首位),10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項目512個,1億美元以上的投資項目19個;合同利用外資93.35億美元(按註册資本計),實際使用外資63.02億美元。

  該區現已形成了精細化工、電子信息、食品飲料、金屬冶煉及加工、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六大支柱産業,産業鏈條不斷延長,産業規模不斷擴大(占全區總産值的80%以上),建成了一大批知名度高、市場佔有率大的著名工業企業,如全球最大的口香糖生産廠(箭牌口香糖)、牙膏生産廠(高露潔),全國最大的空調壓縮機生産基地(三菱、鬆下)、綫路板生産基地(依利安達、廣大科技)、不銹鋼生産基地(聯衆不銹鋼)之一,建成了全國第一個轎車出口生産基地(本田轎車)、全省最大的汽車零配件産業集群等。出口産品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産品和機電産品占主導地位的出口結構,其中2005年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34.84億美元,占全區出口總額的55.73%;機電産品出口47.89億美元,占全區出口總額的76.61%。

  (三)實行高起點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

  在高起點大力引進外資打下的雄厚經濟基礎上,近年來,廣州開發區非常重視自主創新,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科技創新碩果纍累,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迅猛,成爲全市科技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的主要基地。高標準地建設了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爲核心的科技産業園區,興建了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東軟件園、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廣州科學城科技創新基地等一批國家、省、市和區級科技孵化器,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高新技術産業基地。截至2005年,廣州開發區已與30多家大學、科研機構建立科技項目合作雙向互動機制,與32家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建立研發資源共享制度。全區累計引進或設立各類科技研發機構151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9家,索尼、湯姆遜、摩托羅拉、漢高、拜耳等一批世界500强企業均在區内設立了研發中心和技術服務中心。全區已建和在建科技孵化場地總面積達80萬平方米,位居全國前茅,在孵企業473家,畢業企業198家。首倡並承辦了第一届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留交會現已成爲國内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留學人員科技交流盛會,被譽爲“智力廣交會”。2005年,開發區被國家有關部門定爲“國家知識産權試點園區”和“國家電子信息産業基地”。胡錦濤、吴邦國、温家寶、吴官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廣州科學城視察,對廣州開發區的科技創新成就予以肯定。

  (四)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優化

  依託區内發達的現代製造業,廣州開發區近年來大力引進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項目,形成了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研發與服務、商品檢驗檢測、金融保險、文化創意、中介服務等高層次服務業。  目前已經引進了DHL敦豪快遞、鼎盛物流、捷飛物流以及英國天祥公司(INTERTEK)、瑞士通用公證行(SGS)等各類國際著名服務業企業,全區第三産業呈現高速發展勢頭。2006年上半年,全區第三産業占GDP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了7.3個百分點。目前,該區依託科學城中心區良好的區位優勢和配套環境,正在着手規劃建設總部經濟基地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并力争成爲國家服務外包基地之一,促進全區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協調發展。

  20多年來,廣州開發區延攬八面來風,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一路高歌猛進,以驕人的業績實踐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豪邁論斷——“開發區大有希望”。1985年至2005年,廣州開發區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長達64.86%,財税總收入年均增長達25.70%。2005年廣州開發區地區生産總值達到652.94億元,占廣州市生産總值的12.76%,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34.02萬元;實現工業總産值工608.24億元,  占廣州市工業總産值的23.76%。目前,廣州開發區已初步建立起現代製造、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共同發展的産業格局,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開發區名列前茅,已相當於90年代初廣州全市的總量水平,成爲全市利用外資、自主創新、對外貿易的主要基地之一,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經濟增長極。

  廣州開發區作爲國家適應改革開放而設立的特殊經濟區域,已經走過了輝煌的二十多年。廣州開發區得改革開放之先,聚二十多年的發展能量,在下一輪的改革大潮當中,將全面落實“三爲主、二致力、一促進”(即以提高吸收外資質量爲主,以發展現代製造業爲主,以優化出口結構爲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産業,致力於發展高附加值服務業,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向多功能綜合性産業區發展)的發展方針,圍遶“建設新城區、争當排頭兵”的奮斗目標,繼續發揮自身優勢,保持發展速度,努力建設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文明和諧、繁榮興旺的現代化新城區、廣州市東部副城市中心。繼續爲全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揮應有的功能作用,並作出應有的貢獻。

  備註:文中引用的經濟指標數據均來自廣州開發區統計局。

  (作者:高樹東、葉國,中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委宣傳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