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州文化的領潮性和先導作用

  廣州文化是我國主要地域文化之一,嶺南文化的主要代表,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突出的特點,例如,開放性、領潮性、兼容性、務實性、革命性等。領潮性,即領先潮流或帶領潮流的意思,必須有創新的思想和領導潮流的能力,在社會變動和運動發展中,總是代表先進、領導潮流,起着先導的作用。作爲改革開放試驗區的中心城市,廣州總是先行一步,起着領潮和先導的作用。

  廣州文化的領潮性和先導作用是一種軟實力。所謂軟實力,就是一種文化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的影響力、感應力。也就是依靠文化和商業製造出來的無形影響力。相對國内生産總值和國防力量等硬實力而言,軟實力的創造性更具領頭性和先導作用。就象在開放初期有人在廣州乘飛機回北京時買一條鮮魚帶回去,吃一頓美味的晚餐,對於仍憑证買魚的北京市民來説,這是廣州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率先開放肉菜市場的結果,這條魚反映廣州開放文化價值的影響力,要勝於魚本身的實際商業價值。

  廣州是一座三朝古都和兩千多年建城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不管從歷史上還是從現代化發展上看,廣州文化的領潮性和先導作用都是很突出的,其創新性和發展導向性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要認真研究和發展廣州這種寶貴的軟實力,不斷創新,創造和發展新的文化優勢。

  一、從廣州歷史名城的特點看廣州文化的領潮性和先導作用

  1.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和千年不衰的國際性大港口。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非洲象牙和波斯銀盒,到十三行“一口通商”時期的長洲島外國商人墓地和波斯教徒墓地及波斯樓;從隋代建立的南海神廟波羅港(千年始發港),到今天能通達8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港口的廣州億噸大港,把廣州文化和海洋文明傳遍全國,聞名世界。兩千年不衰的廣州港,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帶領全國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從而推動海洋文明和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綫,清代廣州十三行“一口通商”獨攪全國對外貿易,都是領導潮流的,對全國商業和外貿起着先導作用。

  2.中國近現代革命策源地龢民主革命大本營。康有爲從1891年在廣州興辦萬木草堂培養維新改革人才,到1895年領導維新運動成爲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領袖人物。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從1894年起先後組織了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和中華革命黨等革命團體,從1917年開始先後三次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龢民主革命大本營,1924年在廣州創辦黄埔軍校、廣東大學爲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政人才。1924-1926年彭湃、毛澤東在廣州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許多農民運動骨幹人才。1927年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共産黨人領導廣州起義,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城市政權機構——廣州蘇維埃政府。在中國近現代革命中發生的許多大事都與廣州有關,廣州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中起到了領潮作用。

  3.當代改革開放試驗區的中心城市和窗口。廣州是改革開放試驗區廣東省的省會、中心城市,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在經濟技術、高新技術、保税區、出口加工區以及全國科技、金融和市場經濟綜合改革試驗等方面率先改革,爲全國探路起了先導作用。

  4.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和中心地,在嶺南地區没有哪個城市有廣州這樣悠久的歷史和延續不斷的文化傳承。1989年參加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成立大會的國家建設部、文化部的專家們參觀了西漢南越王墓及文物古迹後,感慨地説,這回不懷疑嶺南文化了。一部從南越國到歷經各個歷史時期的石頭史書奠定了嶺南文化基礎;一座從任囂城到明清古城承載着千年古城文明;一條從漢代古都會到今天的現代化大都市的歷史文脈古今不斷延續兩千年;一樣的珠江風情傳承古今民俗;一本從趙佗到孫中山的嶺南人物譜記録着千古名人逸事;一種從番禺到廣州的衆多地名活化石印证了兩千年曆史沿襲。從廣州的建築、風物到文化藝術對嶺南地區的傳播和影響都反映了廣州的代表性及先導作用。

  5.著名的華僑城市。歷史上廣州人有出國經商、打工和旅遊的傳統,廣州居民80%以上有海外關係,是全國歸國華僑最多的特大城市,在全世界都有密切的聯繫,因此開放意識特别强。不管是引進外資、技術、商品,還是走向世界市場,廣州都能起到先走一步的作用。作爲全國最大的僑鄉城市,在廣州的外商投資中僑商投資比例占80%以上,近代以來許多經濟、技術、文化項目的引進是領先於全國的,特别是改革開放以後,總是率先試驗,爲全國探路。

  二、從多種文化的特色看廣州文化的領潮性和先導作用

  1.制度文化。古代我國首先在廣州設置管理外貿的市舶使,在外國人聚居的街區設置蕃坊。宋代,首設管理外貿機構的市舶司於廣州,並首先頒佈《廣州市舶條》,然後向全國推廣。清代,最早在廣州設置海關,並設置十三行商館區和十三夷館區,這些被國内外學術界稱爲“廣州制度”的制度文化都是廣州領潮流或獨有的文化。在改革開放中引進外資制度,廣州也是領先的。

  2.商貿文化。廣州是一個古港和古都會。“自春秋歷經各代均爲‘多蕃漢大商’、‘有蠻舶之利’的港口。”(房仲甫、李二和:《中國水運史》)兩漢南越王墓的舶來品,唐代的蕃坊和蕃學,具有導航作用的伊斯蘭光塔、懷聖寺,南海神廟的海洋文化,明代的朝貢貿易文化和定期外貿集市,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在廣州充當買辦的十三行商人(到甲午戰争前全國已發展到萬人),具有“中國第一展”之稱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等等,廣州的商貿文化可謂源遠流長,豐富多樣,而且步步領先。

  3.飲食文化。食在廣州,聞名中外。不但各樣飲食品種豐富,而且餐館飲食店衆多。不論是外資進入廣州,還是外省市來穗經營,首先就是飲食先行。反之,廣州人到各地去發展,也是先開餐館。飲食文化總是起着先導作用。現在,足不出廣州,可以食遍全國、食遍全世界的美食,同樣,到各地公幹、旅遊都可以吃到粤菜,品廣州茶市。

  4.服飾文化。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的服飾文化不但發展快,輻射能力也很强。廣州不但有象新塘、獅嶺那樣的牛仔服裝專業鎮和皮具專業鎮,而且還有流花服裝城、梓元崗皮具城這樣的大型批發市場,其客户遍及全國各省市和世界各地。本人前幾年出差北京、西安、洛陽等地,購買中褸、機恤、背心等衣服,回來一看,産地都是在廣州的。廣州是中國休閒裝的發源地和全國最大的時尚産業基地,設計、生産、展示和銷售服務都堪稱一流。廣州是服裝産業的匯聚之地,名牌薈萃,領潮中國時尚,已從“服裝名城”發展成爲“時尚之都”。

  5.旅遊文化。廣州是我國重點旅遊城市和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廣州游游文化的發展得益於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早在宋代就設有懷遠驛專門接待外國使者、商人下榻和從事商貿活動,清代也有十三夷館的旅遊商務接待設施。

  建國以後,隨着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廣州在全國率先建設了一批涉外賓館、飯店。1957年,被稱爲“中國第一展”的中國出口商交易會在廣州舉辦及其以後的發展,大大帶動和促進了廣州旅遊文化的發展。特别是改革開放以後,食、住、行、游、購、娱旅遊六要素都得到全面迅速的發展,廣州領先全國第一批評定五星級賓館,並首先打破内部接待、封閉式管理的舊傳統,公開對全社會開放;廣州白雲小汽車出租公司是全國第一個實行面向社會、揚手即停、計程收費服務;廣州率先開辦港澳游和出境游。

  6.民俗文化。廣州的民俗文化豐富多樣,許多都與古老的神話傳説和人民的美好願望有關。例如,五羊的傳説同羊城和農耕有關,越秀山上的五羊石雕已成爲廣州標誌的城雕。同廣州的城市特色花城有關,每年的迎春花市是廣州的一大特色。同廣州是兩千多年海上絲綢之路商貿長盛不衰有關,如海珠的傳説和“蕃鬼望波羅”的傳説等,特别是關於南海神、波羅廟、波羅誕、波羅鷄的傳説,不但傳遍珠江三角洲,還傳到省内各地及香港,從唐到清的歷代皇帝還給南海神封候、封王、封帝至封“龍王之神”的至高地位,確是國内僅有。

  7.建築文化。廣州的建築文化,傳統突出,中西兼容,西關大屋爲廣州獨有,竹筒屋爲商住兼備。特别是近現代的超高層建築更是領潮之作,1937年建成的15層64米高、摩天大厦式的愛群大厦被譽爲“開廣州高層建築之新紀元”,爲華南最高;1968年建成27層廣州賓館,高86.5l米,爲當時全國最高的建築;1976年建成的33層白雲賓館,高114.05米,爲當時全國高層建築之冠;1992年建成63層廣東國際貿易大厦,高200.18米,再創建築高度的全國紀録;1997年建成的80層中信大厦,再創大陸高層建築新高,是廣州的現代化標誌建築之一。至於城市傳統中軸綫上的中西合壁的傳統大屋頂紀念性會堂建築中山紀念堂,這座氣魄宏大、雄偉、壯觀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築,紅柱藍瓦,大堂金壁生花,氣勢恢宏,富麗堂皇,被毛澤東稱之爲“偉大建築”。印度總理尼赫魯參觀後爲之傾倒,曾想在其國内仿照建築一座,但没有實現。

  8.方言文化。廣州方言是我國主要方言之一,以廣州話爲代表的廣東話(粤語)區域包括粤中、粤東、粤西、廣西、香港、澳門。有人説,地球上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又有人説,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廣州人,廣州人出國打工、經商,把廣州話帶向世界。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廣州經濟的發展,廣貨走向全國,廣州話也作爲一種優勢語言走向全國,北京、上海等地甚至舉辦廣州話學習班,不管你走到哪個城市,都會有人模仿幾句廣州話:食咗(了)飯未,飲咗(了)茶未,閑閑地啦,濕濕碎啦,我地,你地……。新華書店也有不少學廣州話的書賣,外地來廣州的人都想學會廣州話,方便同廣州人做生意。這也是一種朝流。

  三、從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看廣州文化的領潮性和先導作用

  廣州作爲廣東改革開放試驗區的中心城市在各項改革中先行一步,按照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指示(1979年11月26日),廣州率先試驗,“摸着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首先是在1980的開始,逐步放開肉菜市場,接着又開放糧油市場和工業品市場,一時間各種新事物、新名詞紛紛出現,議價米、代用券、個體户、股份制、出租汽車、揚手即停、打的、大哥大、星期六工程師、民工潮、孔雀東南飛、引進外資、三來一補、港澳游、出國游,新事多,新詞多,這是一種文化創新,以文化爲先導,潮涌珠三角,涌向全省,涌向全國。開放潮流滚滾向前,已在全國開花結果,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承認中國已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

    四、與時俱進,文化創新,發展廣州的軟實力

  廣州城市發展的歷史,也是城市文化不斷發展的歷史。作爲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商都,廣州不斷走向現代化。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也必然走向現代化。在經濟和文化快速現代化的今天,傳統文化存在被邊緣化的危險。不管是經濟競争還是文化競争,從來就是優勢經濟爲主導,優勢文化起先導作用。城市競争必然是以優勢文化論輸贏。

  作爲歷史文化名城,廣州的傳統文化是一大優勢。人們看到長城和故宮就會想到北京是一座現代化的東方古都;看到外灘和東方明珠塔就會想到上海是一座現代化大都會。人們對廣州能看出什麽呢?作爲綜合經濟實力占全國大城市第三位的廣州,能拿出什麽文化亮點讓人們聯想起廣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大都會呢?我們的視點和着力點應放在三條軸綫上:兩條城市中軸綫和珠江文化軸綫,這是廣州文化的優勢。

  城市發展要與時俱進,文化優勢也要不斷創新,廣州要敢於大手筆塑造曆史文化新亮點,把三條軸綫上的文化景點做高、做大、做强,使其更突出、更高大、更亮麗,特别是位處古城中心的傳統中軸綫,是歷經兩千多年文化積澱的、處於廣州古城文化核心地位的山水相連的城市歷史文化脊梁,非常寶貴,應予濃墨彩筆做好這篇名城標誌的大文章,使之成爲廣州的香舍麗榭大街和前門大街。天河新城市中軸綫和珠江文化軸綫也應該成爲廣州古今延續的城市現代文化的風景軸綫。

  廣州文化的領潮性和先導作用應充分體現在三條軸綫上,廣州需要在這裏修煉軟實力,使之成爲亮麗的文化風景綫,並凸顯其文化價值,商業價值和現代化大都市的風貌。

  (作者:劉亦文, 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