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粤西地區的冼夫人崇拜現象

 

  文/高惠冰 周敬陽

  曆史上,受到人民群衆推崇和景仰的人物爲數不少。但是,有多少人能像冼夫人那樣,在其生前死後受到歷代朝廷敕封、入祀國家祀典,既受到官方組織的祭祀,又享民間百姓的拜祭,廟宇廣布。爲何對冼夫人的推崇會達到如此高的程度?爲何會形成這種自上而下的崇拜現象?

  一

  冼夫人是我國古代嶺南少數民族首領,她歷經樑、陳、隋三朝,一生致力於國家統一、民族融合和嶺南地區的發展,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從隋朝冼夫人逝世開始,直到明清時期,封建朝廷多次敕封冼夫人,文人學士爲她留下了許多贊美之辭,在粤西和海南島,冼夫人廟廣布於城鎮和鄉村,各地民衆每年都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和祭祀儀式,形成了多層面的冼夫人崇拜現象。

  從文獻記載來看,冼夫人崇拜現象可分爲三個層面:一是朝廷的敕封和官府的祭祀;二是文人學士的推崇和贊美;三是民間百姓的懷念和祭祀。

  (一)朝廷的敕封和官府的祭祀

  對冼夫人敕封始於陳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當時,冼夫人還在人世。由於她協助陳朝平定廣州刺史歐陽紇的叛亂有功,陳朝對其大加封賞,“詔使持節,册夫人爲中郎將、石龍太夫人”〔1〕(北史作“高凉郡太夫人”〔2〕)。“賜綉幰、油絡、駟馬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並麾幢旌節,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3〕

  至隋朝,由於冼夫人在隋朝統一嶺南中的重大貢獻〔4〕,朝廷多次賜與冼夫人封號。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軍南下統一嶺南,冼夫人帶領嶺南百越歸附隋朝。其時,她“遣其孫魂帥衆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表魂爲儀同三司,册夫人爲宋康郡夫人。”〔5〕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冼夫人又領兵協助隋軍平定王仲宣的叛亂,且大義滅親,把違反命令不肯進兵的孫子馮暄囚於監獄,并親自披甲乘馬,陪同隋使巡視各地,穩定了嶺南局勢。隋朝給予了更高的敕封:“拜盎爲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羅州刺史;追贈寶爲廣州總管、譙國公;册夫人爲譙國夫人;以宋康邑回授僕妾冼氏;仍開譙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6〕追贈已故的馮寶爲廣州總管、譙國公;册封冼夫人爲譙國夫人,開譙國夫人幕府,授予她在緊急情况下自行處事的特權。隨後,冼夫人揭發了番州總管趙訥貪贜枉法的罪行,安撫諸俚族,“高祖嘉之,賜夫人臨振縣湯休邑一千五百户”。〕

  以上爲冼夫人在生時朝廷的封賞,其逝世後,歷代朝廷仍多次給予敕封:

  隋朝仁壽初年,冼夫人去世後,朝廷“賻物一千段,謚爲誠敬夫人。”〔8〕

  南漢時追封冼夫人爲清福夫人。

  南宋時,宋高宋趙構給冼夫人“封顯應夫人,名其廟曰寧濟。”〔9〕

  明朝初年,朱元璋又給予册封。電白縣境浮山嶺南“誠敬夫人廟”中刻有崔翼周撰寫的《譙國夫人廟碑銘》,碑文中明確記載:“明洪武初,敕封高凉郡夫人。”〔10〕

  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廣東巡撫郭嵩燾奏請加封號”“奉旨鈐出慈佑”〔11〕

  歷代政權不但給予冼夫人封賞,而且還把冼夫人納入官方的祀典,讓其享地方官府的春秋二祭及誕祭。自隋朝初年冼夫人去世後,即“官置祠祀之”,至清代,官府致祭不絶,據清光緒《高州府志》記載:“冼夫人廟,每歲春秋仲月二十四日及十一月二十四日誕辰。本府率官屬致祭,議同名宦。”〔12〕官府祭祀還規定了一套具體的祭祀程式和禮儀,莊重虔誠。

  (二)文人學士的推崇

  冼夫人在文人學士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她一生爲國爲民的精神受到了歷代文人學士的推崇,因此歷代都留下很多歌頌冼夫人歷史功績和對冼夫人崇拜的文章歌賦。

  文人學士的文章歌賦内容廣泛,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1、記述冼夫人事迹的史料性文章

  史籍中關於冼夫人的記載,首推唐朝魏征等撰寫的《隋書·譙國夫人傳》和李延壽的《北史·烈女傳》。宋代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將冼夫人事迹記入其中。他們都從贊美的角度,真實具體地記載了冼夫人的事迹。

  從明代開始,冼夫人事迹入記各類史籍增多,這些史籍主要是地方誌及文人的筆記文集。地方誌如:明《一統志》、正德《瓊臺志》、清朝康熙《電白縣誌》、干隆《高州府志》、道光《廣東通誌》、光緒《高州府志》、近代的《廣東通誌列傳》等。文人筆記如:李調元輯的《粤東筆記》卷四《冼夫人廟》、範端昂撰的《粤中見聞》卷十九《神媛·冼夫人》、屈大均著的《廣東新語》卷八《女語·五女將》等。

  2、對冼夫人事迹加以歌頌的詩詞歌賦和楹聯

  中國歷來是詩歌大國,詩詞多用於贊美祖國河山、英雄人物和歷史事件。詩詞頌揚冼夫人的力度也頗大,許多當時官居高位和在嶺南任職的官員紛紛讚頌冼夫人。如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到訪冼夫人廟,寫下《冼廟》頌詩:

  馮冼古烈婦,翁媪國於兹。

  策勛梁武後,開府隋文時。

  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

  錦傘平積亂,犀渠破群疑。

  廟貌空復存,碑板漫無辭。

  我欲作銘志,慰此父母思。

  遺民不可問,僂句莫餘欺。

  犦牲菌鷄卜,我嘗一訪之。

  銅鼓葫蘆笙,歌此迎送詩。

  蘇軾這首詩歌頌了冼夫人歷經三朝,堅持一心報國,爲國家統一龢民衆的安寧作出了貢獻的高尚情操。詩中還反映了人民打着銅鼓、吹着蘆笙祭祀冼夫人的熱鬧場面,表達了作者“欲作銘志”告慰鄉親父老對冼夫人思念之情的意願。

  又如明代文人吴國倫將冼夫人與花木蘭比較,認爲花木蘭的功績不如冼夫人。詩中寫道:

  昔聞木蘭女,忠孝兩不渝。

  豈及冼夫人,名高績尤殊。

  木蘭代父戍,功成僅完軀。

  夫人代夫將,戳力扶皇輿。

  吴國倫在詩中讚揚了花木蘭忠孝雙全,但認爲冼夫人更了不起,木蘭代父從軍只是爲了保全父親性命,而冼夫人代丈夫領兵打仗保全的是國家的安全。

  在楹聯方面,幾乎每一座冼廟都會有一副讚頌冼夫人的楹聯,不少冼廟還鎸刻有碑文。這些楹聯和碑文也都讚揚了冼夫人的功績。建於隋朝的高州舊城冼廟門聯寫道:

  威鎮邊疆流芳百世

  恩施嶺表綱目三書

  清代禮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中國首任駐美大使陳蘭彬給高州冼太廟的對聯是:

  兩郡顯奇勛仰瞻巾幗英雄冠六朝百十年人物

  群生蒙厚澤永冀神靈赫濯護五嶺二千裏江山

  在一些碑文中,有些作者抒發了自己的情懷,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如清朝雷協右營都司餘飛在康熙十七年任官雷陽道,途經高凉地區,看到了有關冼夫人的事迹記載,後來在其撰寫的《誠敬夫人傳略記》碑文中,道出了自己的心聲:“飛出自中山武寧之後,每中夜思興,以不能光大前業爲謙。追維夫人四世勛業,彪炳於梁陳隋之間,奂食於千百歲之後,繼述之懷,正自難已……項生有雲:夫人雖爲蠻婦,其才略氣節,即世所稱,烈丈夫何以加焉。”〔13〕

  (三)人民群衆的懷念與敬仰

  對冼夫人的崇拜要數民衆最真摯、最虔誠。冼夫人的民間崇拜擁有廣泛的群衆基礎,是廣大人民祝願美好、紀念祖先的具體體現。各地人民爲紀念冼夫人而建造了許多廟宇,有各種各樣紀念冼夫人的活動和祭祀儀式,在民間還流傳着許多關於冼夫人的故事等。

  由於冼夫人當時的影響達兩廣及東南亞一些地區,她的保境安民惠澤了廣大地區的民衆。因此兩廣不少地區,特别是廣東西南部、廣西的東南部、海南島以及越南北部的鄉村和城鎮,都建有冼夫人廟。從清代地方誌記載來看,粤西的冼夫人廟最多,尤其是電白縣和茂名縣(包括今天的茂名市、高州市和吴川市、化州市部分地區)。僅茂名縣境内就有200多座,到民國年間還有63座,分佈於全縣各大圩鎮和鄉村。〔14〕歷史最悠久的是電白縣山兜娘娘廟和高州舊城冼太廟,還有海南儋縣冼夫人廟、瓊山新坡冼夫人廟,在粤西陽春縣治西的馮寶與冼夫人廟,化州縣合江墟的冼夫人和馮二相公(馮暄,曾任羅州刺史)廟等。

  粤西和海南各地有各種各樣紀念冼夫人的活動和祭祀慶典。各地的祭祀慶典活動隆重,參與人數多,地域範圍廣。祭祀冼夫人的活動以冼夫人誕辰(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爲盛大。據《茂名縣誌》載:“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夫人生辰,正日及前後數日,演戲祭奠,有廟處皆然。”〔15〕如高州的雷洞村有“姑太探外家”的活動。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清早,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興高采烈地來到冼太廟祭祀冼夫人。在廟門外,每個進廟的客人要用柚葉水洗手,寓意祛除污濁,消除不吉利。祭祀完畢後還有神像巡遊,稱爲“游神”,所到之處人們點燃鞭砲,虔誠膜拜。在這些一連數日的游神和演戲活動下,參與的群衆數以萬計。又如在海南民間,至今仍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海南島“軍坡節”民衆參與的熱情很高。它是爲紀念冼夫人行軍而設,以瓊山新坡冼夫人廟參拜人數最多。《瓊山縣誌》載:“每逢誕節,四方來集,坡場幾無隙地。”〔16〕各地的祭祀活動都有一定的程式,對祭祀活動的時間安排、祭品的品種、儀式的要求、巡遊隊伍的列陣内容和人數、儀仗隊服飾裝扮等,都有具體安排。

  冼夫人廟的廣泛分佈,一方面體現人們對冼夫人崇拜如神明,另一方面體現冼夫人崇拜的民間信仰已經系統化、制度化。

  在粤西和海南島還流傳着很多關於冼夫人的傳説。例如:“施仙法築舊城”、“冼太與大謝王比武”、“驅鬼燒窑”等傳説,還有在海南島流傳的“賜雨降火”、“邱俊與冼夫人廟”等傳説。這些傳説故事既充滿浪漫主義精神又帶有迷信的色彩。人們在這些傳説中,都贊美了冼夫人的聰明才智、公正嚴明、爲民造福的優秀品質,同時又把冼夫人奉若神靈,認爲冼夫人可以指揮鬼神,可以爲百姓消灾祛禍。在高州地區,甚至還把冼夫人視爲“愛神”,在愛情遭受挫折或者家庭婚姻生活出現問題時,都要到冼夫人與丈夫馮寶像前傾訴,民間稱其爲“和合神”。

  二

  在中國歷史上,受到人民群衆推崇和景仰的人物爲數不少。但是,有多少人能像冼夫人那樣,在其生前死後受到歷代朝廷敕封、入祀國家祀典,既受到官方組織的祭祀,又享民間百姓的拜祭,廟宇廣布。爲何對冼夫人的推崇會達到如此高的程度?爲何會形成這種自上而下的崇拜現象?究其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首先,冼夫人確實爲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促進嶺南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她的偉大曆史功績值得讚頌和推崇。

  冼夫人是一個有功於國家的人,在南朝至隋朝的歷史大轉折中立下了豐功偉績。

  ①維護大局,帶領嶺南少數民族歸附隋朝,促進了中國的再次大統一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全國大統一的時期,而隋朝能完成統一大業的最後促成者是冼夫人。公元589年隋滅陳後,雖然全國統一的大局已定,但隋軍一時未到達嶺南,於是嶺南“數郡共奉冼夫人,號爲‘聖母’,保境安民”。〔17〕隋高祖派遣韋洸安撫嶺南,但陳朝亡將徐璒扺抗拒守,韋洸不能進入嶺南。晋王楊廣讓陳後主寫信給冼夫人,告知陳朝已亡,令其歸順隋朝。冼夫人“驗知陳亡,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遣其孫魂帥衆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18〕冼夫人與陳朝關係非常密切,與武帝陳霸先很早就認識,并且有共同作戰的經歷,冼夫人是陳朝在嶺南地區的依靠力量之一。面對陳朝的滅亡,冼夫人没有領導抗隋起義,而是毅然作出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確抉擇—歸附隋朝,使中國始於東漢末年的將近四百年分裂(西晋的短期統一除外)最終再次歸於一統。

  冼夫人帶領嶺南少數民族歸附隋朝的歷史功績不能低估。如果我們把這一舉動放到當時全國的大環境中去考察,其意義就會看得很清楚了。在隋朝平定陳朝以後,南方的局勢仍然十分動盪混亂。一方面陳朝雖然滅亡了,但其殘餘勢力還存在,他們仍在負隅頑抗;另一方面反對統一的士族勢力還不小,江南士族和地方豪强這時都趁機起兵反隋。《資治通鑒》卷177載:“江表自東晋以來,刑法疏緩,世族凌駕寒門。平陳之後,牧民者盡更變之。……士民怨嗟。民間復訛言隋欲徙之入關,遠近驚駭。於是,婺州(浙江金華)汪文進、越州(浙江紹興)高智慧、蘇州沈玄儈,皆舉兵反,自稱天子,署置百官。樂安(浙江仙居縣境)蔡道人、蔣山(江蘇南京市)李忄夌、饒州(江西波陽)吴世華、温州沈孝徹、泉州王國慶、杭州楊寶英……等,皆自稱大都督,攻陷州縣。陳之故境,大扺皆反,大者有衆數萬,小者數千,共相影響。”〔19〕隋朝花了不少的力量才掃平這些武裝反抗,所以隋朝統治者是不希望用猛烈的軍事行動來解决嶺南的問題。

  冼夫人帶領百越民族歸附隋朝,使隋朝基本是以和平的方式統一嶺南。這一行動順應了統一的歷史發展方向,避免了戰争帶來的灾難,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她既得到了統治者的肯定和褒奬,也得到了社會各階層人民的讚揚和敬重。

  ②多次領導平定叛亂的鬥争,維護地區安定

  南朝至隋朝時期,嶺南地區多次發生地方官吏和少數民族首領的叛亂事件,爲了維護地方安定,冼夫人多次領導平定叛亂。

  樑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樑朝發生侯景之亂,樑朝政權岌岌可危。樑大寶元年(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遷仕趁機起兵叛亂,並企圖通過聯合馮冼家族勢力以取得成功。冼夫人審時度勢,識破了李遷仕的陰謀,阻止丈夫馮寶前往會見李遷仕,並使用妙計大敗李遷仕,支持陳霸先北上討伐侯景。陳朝時,馮寶去世,“嶺表大亂”,“夫人懷集百越,數州晏然”。〔20〕陳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廣州刺史歐陽紇反,陳朝派車騎將軍章昭達討伐,歐陽紇企圖誘使冼夫人的兒子馮僕參與叛變。冼夫人當機立斷地説“我爲忠貞,經今兩代,不能惜汝,輒負國家。”〔21〕她立即部署軍隊拒守,率百越酋長迎接章昭達,與其内外夾擊,平定歐陽紇的叛亂。隋朝時,地方豪强王仲宣和陳佛智叛隋,圍困韋洸在州城,冼夫人派遣孫子馮暄前往解救。而馮暄與陳佛智素有交情,違反命令停滯不前,冼夫人大義滅親“遣使執暄,係於州獄”〔22〕與隋朝將領鹿願合力平定叛亂。多次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叛亂,不僅造成嶺南地區社會動盪,而且關係到地方與中央激烈的權力鬥争。冼夫人維護國家的統一,反對地方割據勢力,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和人民渴望和平統一的願望。

  ③積極推動少數民族“漢化”,爲民辦事

  粤西和海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漢族和越族的關係以及越族各部之間的關係歷來是當地民族問題的關鍵。冼夫人經常勸説部族之間和平相處,積極傳播漢文化,勸説族人遵從朝廷政令,教導族人學習漢人禮儀習俗。利用其既是越族首領又是漢人“郡守夫人”的特殊身份,深入反復教化民衆,不斷地改變着本民族的落後面貌,並最終促使民族融合以及百越族接受中央政權的管轄。〔23〕

  事實證明,冼夫人是古代嶺南百越民族中少有的卓絶首領,她一生致力於本地區的安定發展和積極推動百越族的“漢化”,對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在該地區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這奠定了冼夫人深厚的群衆基礎。

  冼夫人的功績卓著,影響深遠,無論是統治者、文人學士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是希望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的,所以,有功於國有功於民的冼夫人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的肯定和文人學士的歌頌,也受到人民群衆的讚揚和懷念,也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封建朝廷的敕封推動了冼夫人崇拜的形成

  前面已提及,歷代封建政權多次敕封冼夫人,並把冼夫人入祀國家祭典。封建朝廷的敕封,擴大了影響,增加了冼夫人在人民群衆中的威嚴感, 推動了冼夫人崇拜的形成。封建統治者敕封冼夫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陳朝和隋朝時的敕封主要是表彰冼夫人對國家所做的貢獻,但隋朝以後,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由於冼夫人在嶺南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封建統治者想藉助冼夫人的形象穩定民心,維護統治。隋朝以後,歷代政權對冼夫人的敕封都是在非常時期。

  南漢政權是五代十國時期在嶺南建立的割據政權。當時,中國又一次出現了大分裂的局面。在全國大分裂、大動盪的情勢下,南漢政權統治下的嶺南地區,階級矛盾也很尖鋭。南漢統治者極其奢侈,并且刑法殘酷,有刀鋸、支解、刳剔等酷刑,因此,激起人民的反抗。爲穩定統治,統治者封冼夫人爲“清福夫人”,利用冼夫人的影響維護統治。

  南宋高宗時期,正值金兵南下,北宋政權滅亡,南宋政權初建的時候,統治者極需穩定南方局面,以應付北方金兵的威脅。但這時,嶺南並不平静,阮元《廣東通誌·前事略》的記載: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八月“盗入梅州,殺守臣沈同之,大掠而去”。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四月“陳颙圍循州,焚龍川縣,命江西安撫司遣將捕之”。同年八月,“江西統制傅樞討平南雄賊吴盅、鄧慶、劉軍一等”。十一月,“陳颙犯梅、循二州。是冬,虔賊謝達犯惠州。”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正月,陳颙圍潮州不下,引兵趨江西。同年二月,虔賊周十隆犯循、梅、汀州。”“時虔、吉盗連兵寇掠循、梅、廣、惠、英、韶、南雄……”。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十一月,“廣賊區稠圍韶州樂昌縣。”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正月,“海賊朱聰犯廣州”,“閏二月,海賊陳感犯雷州,官軍屢敗。”〔24〕此後的紹興年間,嶺南還發生了多次的動亂。在此情况下,宋高宗趙構將冼夫人抬到神的位置,在海南儋耳人請求爲冼夫人賜封號時,爲儋耳寧濟廟作廟額誥,册封冼夫人爲“顯應夫人,賜額曰寧濟”,後又加封爲“柔惠夫人”。從廟額誥中,我們可看到宋高宗的用心:“彌寇攘之患,格豐登之祥,惟神之功,寬朕之憂”。〔25〕

  封建統治者還利用“神化”冼夫人,編造“顯靈”神話,幫助鎮壓農民起義。例如:清朝時曾發生加封號的事件。據光緒《高州府志》的記載: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太平天國革命軍陳金剛部進攻高州府,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南山戰役中清軍擊敗太平軍。“冬十一月賊自南山來攻營,副將卓興大破之……斃賊百餘(此爲卓軍第一戰功)。”〔26〕於是地方官紳借此編造冼夫人“顯靈”的神話,大肆宣傳。他們把清軍戰勝太平軍的原因歸結爲“時北風烈動,忽轉南風,賊愈不支。相傳是處爲冼夫人降生地,而是日又夫人誕辰,故靈應如此。”〔27〕時任廣東巡撫的郭嵩燾即以此爲據向清廷奏請敕賜封號,同治帝加封冼夫人“慈佑”。在這當中,摻雜了迷信色彩,統治者借此推行愚民的統治政策。

  由於統治者的多次敕賜封號,再加上隋以後開科舉取仕,以士大夫爲基礎的封建統治集團,利用民間對冼夫人的崇拜,大力讚揚冼夫人的功績,推動民間信仰更深入更廣泛發展。

  第三,民間信仰的形成促成了冼夫人崇拜現象長時間的廣泛的存在

  嶺南地區人民歷來重視對祖先對英雄人物的崇拜,粤西和海南人民以崇拜冼夫人爲多,並形成了廣泛的民間信仰。前面已提及,該地區建有很多冼夫人廟,每年舉行盛大的祭典活動,人們把冼夫人奉若神明,把她看作是救灾救難的神。人們都相信冼夫人可保佑他們,每逢誕期都到冼夫人廟燒香跪拜,祈求消灾得福。這一方面是由於人們的信仰具有功利性的因素,凡求一事,必有一神應之,這使得冼夫人崇拜具有了植根的土壤和發展的空間。一方面是由於迷信思想不能消除,這爲冼夫人崇拜廣泛擴展提供了精神支持,使得冼夫人崇拜現象長時間的廣泛存在,並形成了廣泛的民間信仰。 

  三

  廣東地區存在着多種民間信仰人物神形象,如:珠三角地區北帝、南海神信仰;沿海地區媽祖信仰;粤西悦城龍母信仰、粤東的三山國王信仰等。民間信仰影響着該地區人民生産、生活和社會習俗,爲傳統的文化增添濃厚的民俗色彩。每逢祭祀和誕日,各種活動和廟會熱鬧非凡,當地人組織祭祀、慶典和表演,參與人數很多,作爲盛大的節日來慶祝。冼夫人信仰與廣東其他地區的民間信仰既有不同的地方,但也有相同之處。

  (一)冼夫人與其他崇拜對象的區别

  首先,與其他信仰人物相比,冼夫人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冼夫人的歷史事迹均有正史記載,是真實可靠,有據可考的。其他信仰人物有些雖見於某些筆記或地方史志之中,但難免會有編造的嫌疑。他們對於是否存在該歷史人物提不出有力的史料證據,有些則純粹是虚妄的“神”,只是依靠群衆口頭傳説和封建統治者推崇得以推廣。

  其次,冼夫人崇拜有家族崇拜的意義

  冼夫人崇拜最初就是以家族祖先崇拜的形式出現的。至今馮冼家族仍然舉行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動,例如:高州長坡鎮舊城村馮冼氏後裔和海南島的馮冼後裔都要在冼太誕期間舉行游神活動。相比之下,其他民間信仰很難找到家族後裔的祭祖活動,它們的祭祀活動都是由信徒和香客組織參與,缺少了家族式的祭祀活動。

  再者,在冼夫人崇拜中,加入了某些宗教成分。例如:在高州民間就流傳着《冼太真經》和《冼太新經》等摻雜着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經書,這樣就使人民群衆淳檏的爲追求美好的信仰變成了半宗教化的信仰活動,逐步改變了當初人民對冼夫人出自内心感恩的懷念和景仰之情。

  (二)冼夫人崇拜與其他民間信仰的相同之處

  1、將 信仰的主體神化,滲入封建迷信色彩,使他們成爲“萬能神”

  無論是冼夫人、媽祖、北帝還是南海神、龍母、三山國王等,在形成民間信仰的過程中必然將信仰主體神化。在傳統習俗基礎上,配合封建統治者的敕封,摻雜迷信成分,使他們成爲保護一方,有求必應的“神”。

  民間信仰存在明顯的功利色彩。“嶺南各地的民間信仰,從形式上看,包容了各種神奇古怪的咒語、神符、占卜、巫術等手段和儀式,而從其信仰的内容看,也是龐雜紛繁、無所不包的。然其信仰基礎大都不離世俗生活。求神拜佛的出發點也是源於世俗的功利目的,或求加官進爵、或求招財進寶、或求生子添丁。”〔28〕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哪一個信仰主體都起到相同的作用。很多民衆到冼夫人廟拜祭也是爲了功名前途、招財消灾、生子添丁。

  在各種民間信仰中,許多信仰主體都受到封建朝廷的敕封,使已經神化的對象蒙上政治的外衣,民間信仰得以“合法”的符合禮教的形式發展下去。如:媽祖信仰,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宋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特封靈惠妃”,“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加封護國明著天妃”,“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詔封昭靈顯應仁慈天後”。北帝又稱“真武”、“玄武大帝”等,宋真宗封“真武靈應真君”,元成宗加封“元聖仁威玄天上帝”。〔29〕朝廷的加封,更鞏固了其神的地位。

  2、民間信仰的共存和包容。廣東民間信仰不是單一的信仰,與宗教信仰比較,廣東民間信仰具有多樣性,信仰的對象是紛繁複雜的,各種各樣的人物、鬼神都有。同時,各地不同信仰之間還有包容性,人們在信仰一種神的同時,還可以信仰多種不同的神,同時拜祭不同的神只。在粤西地區,很多地方不但有專一的冼夫人廟,而且有既祭祀其他神靈,又供奉冼夫人神像的綜合性廟宇。這與其地方廟宇同時供奉多個神只的情况是一樣的。

  四

  千百年來,人們對冼夫人的崇敬之情没有因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直到今天粤西和海南島的人民仍然紀念她。冼夫人崇拜現象成爲這一地區重要的傳統文化現象。對於這一傳統文化現象,我們應該加以充分肯定,以此作爲對人民群衆及子孫後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

  首先,必須大力宣傳冼夫人的真實事迹,讓百姓從正面瞭解冼夫人是一個歷史偉人,而不是神。雖然,史籍記載的冼夫人事迹並不是很多,但畢竟還是有一些具體的記載,我們可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分析冼夫人的偉大曆史功績,讓人民群衆瞭解冼夫人的真實事迹,知道冼夫人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真實的歷史人物。這些有關部門已經做了不少工作。

  其次,合理、科學地看待民間傳説。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冼夫人的傳説,其中有的是根據世代口頭相傳的故事,有的是神話傳説,有的是編造的“顯靈”之事。我們必須深挖民間傳説中合理、科學、可信的成分,進一步探求冼夫人這一歷史人物,讓其走下神壇,樹立其本來真實、光明、進步的形象。

  例如“巧判耕牛”的故事。傳説有兩兄弟雙方因爲一只牛死了,在賠償問題上發生争執,冼夫人建議:“生者同耕,死者同宰”,解决了失去牛的那家人的耕種問題,使大家心悦誠服。又如“帥堂斬孫”的傳説,説的是冼夫人在平定王仲宣和陳智佛叛亂中,因其孫子馮暄與智佛友好,按兵不動,夫人將馮暄下獄,在準備將他斬首時幸得皇帝聖旨才免馮暄一死。這些傳説反映了冼夫人作爲嶺南地區首領,在維護本地區人民利益和社會安定中,公正地處理人民之間糾紛,紀律嚴明,執法不避親疏,使政令得以有效施行。這些真實性雖然已無從考證,但其反映的形象,基本是與史籍記載冼夫人的品德是一致的。

  又如“倡導墾植”、“仙泉修渠”等。這類傳説都與生産和生活有關。如:“倡導墾植”的傳説反映的是,當時海南地區生産方式落後,冼夫人到海南以後,引導當地人民利用中原和嶺南地區先進的生産技術,開墾荒地,種植優良品種,發展生産。“仙泉修渠”的傳説是冼夫人帶領人民修建水利灌溉工程的寫照。另外還有“冼太和大謝王比武”的傳説,説的是冼夫人用“神鞭”打出二十四條坑,後來形成二十四條村子,相信這與冼夫人帶領百姓開荒造田,墾植耕種,以及建立移民居住地有關。“驅鬼燒窑”的傳説應該是粤西地區陶瓷生産發展的一個縮影。當時隨着嶺南地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陶瓷的需求量增加,促進了陶瓷業的發展。鬼神是不可能爲人間製造磚瓦的,冼夫人也没辦法調動天兵天將,驅使鬼怪妖魔來築城。真正能趕制磚瓦,修築城墻的是人民群衆,是勤勞智慧的能工巧匠。

  雖然這些傳説的真實性已無從查考,而且有些還帶有神奇的色彩,但我們也要看到,有些傳説應該是有合理成分的,有些可能是在一定的事實基礎上再作加工的,對於這些傳説要向人們説明其合理、科學的成分,分析其神化地方,讓人們在傳頌冼夫人中既瞭解冼夫人的真實形象,又能從文學、民俗學的角度得到文化享受。

  隋朝時期,粤西與海南島的人民因冼夫人爲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恩惠,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了,他們對冼夫人感恩戴德,從内心上深深地懷念這位英雄,所以,冼夫人的事迹在他們心中廣泛流傳,冼夫人廟也成了他們懷念冼夫人的地方。這種懷念之所以會向神化方向發展,原因在於:

  一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後代人生活的時空發生了變化,生活的時代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冼夫人這個歷史人物對於他們來説逐漸變得有些遥遠和生疏了,人們只能從前輩人口中知道一些冼夫人的事迹,但他們已經没有了那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冼廟被他們看作是一個祈求平安,祈求消灾除禍的地方。

  二是歷代朝廷的敕封,更增加了冼夫人在人民心目中的威嚴感和神秘感。中國人歷來對統治者都有一種敬畏的心理,皇上“聖旨”是不可違逆的,等於“天條”。因此,朝廷敕封無异於上天降下來的封號,被封者也就成了“神”一樣的人物,人們把冼夫人看成是神也就不足爲奇了。

  三是在科技和文化教育都很落後的封建時代,人民群衆没有什麽科學知識,也少有受教育的機會,他們對很多自然現象無法作出科學的解釋,往往歸咎於神。他們渴望神靈能保佑平安,能消除灾禍。同時廣大人民群衆社會地位不高,他們受封建統治者的剥削壓迫,受各級官吏、地主及惡霸無賴的欺壓,但無處申訴,渴求有人爲他們伸張正義,爲他們懲治惡人,所以把冼夫人這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當成了能解救他們的神人。冼夫人變成了一個既能保佑平安,消灾除禍,懲治惡人,又能求子多福,實現願望的萬能神,人民群衆對其頂禮膜拜,深信不疑。不過,在這些現象中還可以看到人民群衆爲追求美好的善良願望。

  四是隨着宗教文化的發展和推廣,一些人又在對冼夫人的崇拜中加入了宗教的内容,在隨衆心理的影響下,一些宗教觀念也滲透到了當地民衆的思想中,使人民群衆純樸的,爲追求美好的信仰變成了半宗教化的信仰活動。對於這些神化現象,我們應給予充分的説理和疏導,讓冼夫人“走”下神壇,還其真實和偉大的巾幗英雄形象。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參考文獻:

  〔1〕〔3〕〔5〕〔6〕〔7〕〔8〕〔17〕〔18〕〔20〕〔21〕〔22〕《隋書·譙國夫人傳》,中華書局1973年版

  〔2〕《北史》卷九十一,《烈女》

  〔4〕〔23〕參閲高惠冰:《論隋朝統一嶺南》,《嶺南文史》2005年第3期

  〔9〕〔25〕明正德《瓊臺志》卷二十六,《壇廟》

  〔10〕[清]崔翼周撰:《譙國夫人廟碑銘》

  〔11〕清光緒《茂名縣誌》卷二,《壇廟》

  〔12〕清光緒《高州府志》卷十五,《禮典》

  〔13〕此碑鑲於高州冼廟中殿西側碑墻上,被收入盧方圓、葉春生主編:《嶺南聖母的文化與信仰――冼夫人與高州》,第24-25頁,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12

  〔14〕莊昭、高惠冰著:《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第103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7

  〔15〕清光緒《茂名縣誌》卷三,《禮典》

  〔16〕清干隆《瓊山縣誌》卷五,《壇廟》

  〔19〕《資治通鑒》卷一七七,《隋紀》

  〔24〕清道光《廣東通誌·前事略》,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年李默校點單行本,第110-112頁

  〔26〕〔27〕清光緒《高州府志》卷五十一,《事紀五》

  〔28〕李權時主編、李明華、韓强副主編:《嶺南文化》,第525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版

  〔29〕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第104頁,團結出版社,1998年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