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摒一己之見納衆家之言



  高二(10)班  陳振星

  外邦之國,亦有中華之物存焉,獨以中華之泱泱,而外物之不納,致使國民蕓蕓,自視無非己物,何也?實因塞閉之念至斯:所謂不察外物,惟己是高是也。

  餘謂閉目塞見,掩耳塞聞,此破滅之道也。奚何以知其然也?其害有二,請爲君言之。

  一曰:自矜自是,危之不知。南海有魚,右目瞽,然意頗自適。一日,他魚語之曰:“罟將至,君請亟走,遲恐見虞。”對曰:“浪静風平,豈有罟哉?即有罟,吾自知。”話未畢,罟自右來,以右目瞽不見,爲之纏,脱未果,見捕。是魚也,危若累卵而不自知,其可悲也夫!此亦塞聞塞見之禍也。

  二曰: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夫印第安者,蠻夷之族,化外之民也。好崇古,喜效祖,不尚今。餘觀其筐箕,其綵繪式制,與六百年前之物何异?時年六百,不可謂不長也,然其乃前不寸步,致使遭難,幾爲族滅,不可以不哀而鑒之也。

  塞聞塞見,其禍至斯,明哲者所不取。故當摒一己之見,納衆家之言,以諮陬善道,以博聞廣識,此君子之所行也。其善亦有二。

  摒己見而後能容,此善者一也,朱晦庵詩雲:“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除舊而納新,此活水所以爲活水也。廣見,然後可察己之修駑,知人之利鈍。人能去己之駑鈍,納人之修利,以效賢明,以成君子,摒己見而後能容故也。

  納衆言而後能進,此善者二也。越王納文、範之言,故能滅吴;漢王納張、韓之言,故能破楚;唐皇納房、杜、魏之言,故能平天下。諸葛武侯運籌帷幄,算無遺策,戰必勝,攻必取,此亦非一人之力也,有伊借、蔣琬、馬謖、王平之屬爲之謀,徐庶、龐統、馬岱、薑維之徒通其意,所以然也。故曰納衆言而後能進也。

  前溯有國,國號曰清。大清之國本國泰而民富,物阜而産豐,干隆帝以其亘古未有,稱曰“天朝上國”。於是禁海運,絶外交,閉關而鎖國,以爲借其國力之盛,足可傲外邦,倪夷族,雖百世爲帝而可。英吉利,小國也,崛起於西方,地方不足三百裏,嘗以艨艟三千,興兵而叩關;大清國以地方三千裏,三萬萬之衆,不敵而降,國土爲所有,國財爲所用,國民爲所役,何哉?閉關塞所見,鎖國塞所聞,使時移世易之莫知,彼强我弱之莫明也。

  今有鄧公小平,受任於社稷崩析之際,奉命於國運危難之間,而勵精圖治,而宏業大展,曰“改革”,曰“開放”,變革己國之弊政,廣納外邦之文明,開一時風氣之先,而使中國遽然崛起,屹立於世界之内,鷹揚於寰宇之中。“以史爲鑒,可以知興替”。較之二者,斯亦不難知“摒一己之見,納衆家之言”之是,而“守一己之見,絶衆家之言”之非也。(指導老師:王宏)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