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感動



  高一(9)班  馮思瑩

  “感動”這個詞我們常常掛在嘴邊,可是想説清它是什麽意思却很難。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字典,才知道它的意思是這樣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外界的影響而激動,引起同情或羡慕。細想一下,説得也蠻貼切。我也通常把看到的使我落泪的事物稱爲“它感動了我”。前不久,我就在雜誌上看到這麽一個故事,名叫《凄美的放棄》。

  主人公李華芬是河南財經學院國貿係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一次上網時,一個題爲《兩所鄉村小學和一個支教者》的帖子引起了她的注意,這帖子詳細介紹了貴州某小學舉步維艱的教育情况,當她看到十幾幅破舊的校舍、衣衫襤褸的孩子的照片,看到照片中那些孩子眼神裏流露出的渴望時,感到震撼,不知不覺間,眼眶濕潤了。她想:我是大學生,我能爲這些孩子作些什麽呢?看到這裏,我感到慚愧。過去,我也有像李華芬那樣被那些住在貧困山區的小孩所感染,但我最多也是哭一會兒就過去了,從没想過能爲他們做點事情。

  李華芬想用自己的積蓄完成自己的心願,却發現自己的資助行動根本無法履行:她家境也很貧寒。最後,她想出了一個辦法,利用晚自習的時間,到校園裏撿飲料瓶去賣。開始時,她告訴老師説是身體不舒服,後來,老師和同學發現她曠晚自習的時間越來越多,幾翻詢問之下,李華芬對她們説是家裏生活條件差,於是撿飲料瓶來補貼生活費。看到這裏,我的眼睛紅了,多麽高尚的人啊。李華芬姐姐爲了這些孩子不辭勞苦,想盡辦法爲他們籌錢,這些行爲她都默默地進行着,不被别人知道。2005年1月15日上午10時許,正在認真聽課並不時做筆記的李華芬突然昏倒了,最後確診她得了白血病。這個消息猶如五雷轟頂,李華芬想到自己還有很多事没做,家庭環境這麽差,更不能拖垮父母。最後李華芬想到了放棄,並像交代遺言那樣向同學們説出真相。消息很快傳遍整個校園,同學們紛紛爲這樣一個有愛心的人捐款。但是李華芬知道要醫治這個病不是簡單的事情,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看到這裏,我的眼泪奪眶而出。

  一天,李華芬收到了一張來自貴州省某鄉村小學2.6萬元的匯款單,匯款單上寫着四個字:早日康復。李華芬哭了,自己捐助了不到400元,現在反而收到這麽多的錢!很顯然,李華芬把錢退了回去,並給孩子們寫了封信。不久,孩子們發了信來鼓勵她勇敢面對。看到這裏,我被孩子們的天真淳檏感染,信中字裏行間流露出他們殷切的希望。

  感動並不是一個人單純的感受,是對愛的一種表現。

  (指導老師:李啓勝)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