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阿Q的愛情,可悲!



  高三(7)班   何嘉耀

  看了《阿Q正傳》這篇課文後,我覺得第四章戀愛悲劇最值得我們去深思。

  阿Q稱得上是個名符其實的流浪者。就憑這“名符其實”四個字,阿Q又該得意一陣子了,“怎麽樣,看到没有,老子可是正宗的,你想要還得不到呢!”可誰又能説流浪者不配擁有愛情。是人,總會有七情六欲,阿Q也絶不例外,他想女人想得失眠。他“喜歡”吴媽,又敢於向吴媽告白這又有什麽錯?只是那句“我和你睏覺,我和你睏覺。”讓人覺得似乎含有流氓的成分,可是要阿Q來引經據典大表愛意,他可能做到嗎?如果阿Q有文化,他能説出正確表達愛意的話來,他就不是流浪者阿Q了,就要改名爲詩人阿Q或阿Q大師,從而受到人們敬仰。可是阿Q就是阿Q,他只能説出“我和你睏覺”這樣最直接的表白。

  一位心理學家説過:“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地説出一句話,即使是再最緊迫的情况下説出的話,也是經過一定思考的。”由此可知阿Q是經過思考才會説出這句話的。也許阿Q失眠的那個晚上,翻來覆去想的就是這句話,只是由於語言水平有限,才使吴媽聽上去以爲阿Q是個流氓説的話。可是,難道吴媽真的一點也不喜歡阿Q嗎?那爲什麽還要趕到城裏去看阿Q被拉着游大街?是因爲阿Q是流浪者的緣故?還是因爲阿Q的癩瘡疤太刺眼?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吴媽爲了保住自己所謂的名節,從而也加入不惜將阿Q送上絶路的行列。正如文化大革命時期所謂的“成分”問題也使一些人加入了“看客”或“幫兇”的行列。“成分”不好,生活也不會幸福,可是無論是“癩瘡疤”還是“成分”都是命中注定,社會使然的。吴媽對於阿Q,喜歡他怎麽樣,不喜歡又怎麽樣?社會使然,又能改變什麽呢?

  我們的阿Q,可憐的流浪者,他的愛情,被吴媽這等小女子的名節,這封建的禮教所謂思想給斷送了,連聊以過冬的破棉被都被洗劫一空。甚至阿Q後來被拉去法場,也没見吴媽有半點同情,更不用説什麽心疼之類了。阿Q得到的只有無盡的悲哀。這就是流浪者可悲的愛情。

  封建禮教一直束縛着國人,尤其是婦女。從“女子無才便是德”到足不出户,就把婦女的思想裹得密不透風,什麽追求自由,爲愛挣扎,結果只會以悲劇收場,還落個淫蕩的壞名聲。可是,這樣的悲劇還是子孫代代或殘或缺地延續着。警惕呀,生活在今天的人們!


  (指導老師:朱益萍)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