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理性是歌——代序

  沒有中國評論月刊這座舞台,就沒有這本理性的思考文集。在人心浮躁、怒聲充斥的今天,理性是歌。

  中國評論月刊是在汪道涵会长亲自命名、具体指导下,於一九九七年底在香港創辦的,霎時就已經過去七年了。當初的設想,或者說是夢想,今天正在逐步實現。

  中國評論月刊一如當初的設想,已經形成了具有大中華區域的思想性特質的雜誌,不僅可以在港澳發行,還得以在兩岸公開發行。更重要的是,兩岸四地主流社會的思想者們,不分黨派、不論傾向、不靠背景,都可以在中國評論月刊這座平台上進行思想交流或者是思想的碰撞。時至今日甚至展望今後,這樣的理性的思想性媒體,在港澳和兩岸之間可能還不容易更多地出現吧!

  通過為中國評論月刊的兩個專欄撰稿,近幾年來,我重點在香港問題和兩岸關係方面做了一些理性思考,今次結集出版的文章,就是這種理性思考的結果。

  在香港問題和兩岸關係的政治思考中,何謂理性?我想,汪道涵會長制定的中國評論月刊辦刊原則“擺事實、講道理、明是非、求共識”是最好的概括。多年來,我們努力實踐這個原則,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我更深深感受到,在這樣的原則下,觀察香港與台灣,思考問題與前途,能夠做到更加包容、更加開闊、更加客觀。

  我與香港結緣很深。家族中有很多人定居在香港,更重要的是,我在一九八二年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從事新聞工作起,就與香港新聞媒體結下不解之緣,為香港傳媒採寫内地新聞是我的職業。我曾為明報、成報、晶報、香港商報等寫過專欄。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八年在香港的記者生涯,更讓我對香港的研究著了迷,當時我和其他内地人、香港人一樣,所感受的香港,是說不盡的輝煌。

  九七年香港回歸後,即遇到了罕見的亞洲金融風暴,香港一下子就被捲入進去,整整七年苦苦掙扎。香港所有問題和弊病都暴露出來了,麻煩、困難、痛苦一直纏繞著香港。原來的眩目光環消失後,才能使人認識到真正面目。所以,我對香港的觀察和思考,最有價值的一點,是危中之思,是難中之慮。我的心態和廣大香港市民一樣,期盼香港能夠尽快擺脱危機、重振生機。同呼吸,共命運,有這樣的心態,才能真正地思考香港的問題、前途和命運。

  常說,憤怒出詩人。但是,憤怒是出不了思想者的。故此,處理困局的思考必須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我希望自己對香港問題的思考能立足在這種基礎上。縱然憤怒是詩人的象徵,我還是希望做一個理性的歌手。

  兩岸關係自一九九五年始,開始進入麻煩期。記得是在一九九六年間,我為原來任職的北京媒體舉辦了“陽明山會議”,邀請了數十位兩岸重量級智囊,齊集香港陽明山莊,研判兩岸關係。這個給我最大的收穫、絕對影響我的下半生的研討會,使我堅定了創辦一家雜誌作平台、為兩岸關係進行理性溝通的信念。這個設想,得到了兩岸朋友們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得到了汪道涵会长的支持及指导,使我坚定了信心。

  我深知,這座平台,是建立在兩岸的對峙點上、交鋒邊上、摩擦面上,如果不能以理性為出發點,調動溝通兩岸的思想,雜誌是發揮不了任何化解困局的作用的。

  所以,理性地觀察兩岸形勢,理性地作出思考判斷,是我長期在中國評論月刊撰寫有關短評時必須把持的方向。以民進黨執政為標誌,兩岸關係從麻煩期進入了危險期,在極端的思潮充斥兩岸的時候,冷静的思考和判斷實為不易。但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傳媒工作者,我和中國評論月刊,我和我的同仁,都必須冷静。不僅是我個人的文章,七年多來,中國評論所刊載的涉及台灣問題、兩岸關係的文章,無不屬於理性的、冷静的、前瞻的,具有建設性意義。寧可雪中送炭,絕不火上澆油。但是,我們絕對不迴避問題,不違背辦刊原則。

  很幸運的是,理性的傳媒,在兩岸四地受到了理性的歡迎。七年多來,大陸、台灣、港澳及海外的學術界、政黨界以及工商界、傳媒界等等人士,對中國評論月刊的支持和幫助是巨大的。

  中國人需要理性,中國人需要思想,這是我至深的感受。記得中國評論月刊問世伊始,一些傳媒界人士大不以為然,說:不駡人,如何能吸引讀者。但在駡聲充斥兩岸空間之際,理性的聲音不是最動聽的歌聲嗎?

  當理性引導社會思潮的時候,就是理性傳媒得以迅速發展的時期。今天展現在中國評論面前的,是迅速發展壯大的似錦前途。

  繼中國評論月刊之後,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也成立運營了,一部又一部學術著作得以問世,一簇又一簇的思想精華,匯入了海内外中國人的理性思潮。現在,中國評論正在迅速地走向集團化,控股公司、网络公司、文化公司、广告公司,正迅速迈进发展期。

  最令人振奋的是,中国评论通讯社诞生了,这是一家立足香港、沟通两岸的民族通讯社,肩负著為中华民族振兴、复兴而努力的传媒重任。与之同时诞生的中国评论新闻网,也肩负著同样的历史责任。

  既然提到了七年來中國評論月刊的經過和今後中國評論集團的發展,那就不能不提到我們的核心團隊。徐鹰、李志強、周建闽、刘明辉、章念驰、刘枫、郭震远、李义虎、邝梅、王平、韦民、罗祥喜、徐超平等等。名字太多,恕我不一一列出。無論是長達十多年的同事,還是短至兩三年的夥伴,我們擁有的是朋友、兄弟之情,我們擁有的是共同的心願,我們同為國家民族、兩岸四地唱一首理性的歌!

  回顧七年多來在香港走過的路程,我對親人感激不盡。妻子的全力支持,女兒的充分理解,母親的完全信任,弟弟的緊密合作,妹妹的無私鼓勵,這一切的親情,是我最大的前進動力。也使我常常把兩岸四地的同胞情,放在至上的地位,把兩岸的和平看得重於一切。

  有感情的理性,才是歌!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