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形勢的喜與憂

  香港目前的形勢如何判斷?肯定是有喜有憂。然而,是喜大於憂呢,還是憂大於喜?抑或喜憂參半?

  相信上述問題是見仁見智的,何況何為喜,何為憂,觀察者角度不同,結論就不同。

  如去年七月一日的數十萬人大遊行,有人肯定認為是大喜事,是民主運動的勝利;有人肯定認為是憂慮的問題,是亂港的前奏。所以,在喜憂方面找出與所有人的觀點完全吻合的結論來,是不可能的。儘管如此,本記者還是要討論一番喜與憂的香港形勢。

  過去一年的香港形勢應該是喜事連連,從宏觀角度而言,至少四喜臨門。

  一喜:香港經濟從低谷回升。香港與新加坡、韓國、台灣等地同時遭遇亞洲金融風暴,但香港的復甦速度明顯比其他地方慢。原因複雜,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長期沒有找到新的定位,因此缺乏動力,影響民眾信心。近期,在各種利好因素的催谷下,香港的樓價企穩,商貿活躍,投資熱絡,消費升溫。經濟形勢趨好,是最令人欣喜的。

  二喜:香港與内地打破了隔閡,合作緊密。通過CEPA簽定與實施,以及個人遊、人民幣業務經營的展開,香港與内地的經濟、社會交流的障礙終於得到全面突破。香港的發展與内地的發展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繫,兩地共贏的局面基本奠定,這是令大多數港人喜悦的。

  三喜:香港特區政府努力維護“一國兩制”,儘管香港特區政府的公共事務政策不斷地受到批評,然而其努力維護和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和實際措施,卻是應該加以充分肯定的。一些政黨組織盡可提出各種政治主張,但是堅持遵照《基本法》辦事,是特區政府從來沒有放棄的原則立場。香港社會的穩定局勢,與此有極大的關聯。香港社會的穩定,是全體香港市民的福氣,萬事悠悠,唯此為大,也是最令香港人高興的。

  四喜: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香港的經濟出了問題,政治局勢風雲變幻。關鍵時刻,中央政府對香港施以援手,在宏觀政策方面迅速制定落實,在具體事務方面馬上調整執行。這一切,港人都看在眼中。所以,港人對中央政府是信任的,完全認識到,中央政府是充分支持香港的。香港有内地這座大靠山,應該是令人欣喜的。

  如果細心地算,還有各種各樣的喜,不必一一舉例了。總而言之,喜,是香港的大勢。

  那么,主要的憂慮又有甚麽呢?恐怕還是在政治方面。如政黨政治會否出現迷失局面?以直選為訴求的政治運動,終極目標究竟何在?對一國兩制的傷害到底有多深?對社會的祥和氣氛破壞有多大?這些問題,不能不思考,不能不擔心。

  如果香港的社會風氣,從經濟吹向政治,香港的社會熱情,從經濟轉為政治,香港的前途何在?香港的作用何在?香港的經濟轉型與政治轉型,為何是如此地不協調?這些困惑,必然籠罩著香港,為香港的未來抹上了愁思。

  應該說,香港的政治無論如何發展變化,始終是脱離不了一國兩制的大框架的。既有國家與中央,又有《基本法》,還有愛國愛港的廣大市民,所以,不管是何方神仙,不管是何股勢力,誰也翻不了香港的天。縱然西方國家的一些政治人物在香港指指點點,又能如何?

  又如果,順應潮流,順應民意,改革政制,改造政府,改變方式,香港的政治形勢發展趨勢會更好,香港的明天會更好。香港的法制、民主、自由,正是中央政府期盼保留及完善的。否則,為何千辛萬苦地在香港落實兩制,還要五十年不變?所以,站在香港主流民意的對立面,不是中央政府願意看到的,更不是中央願意為之的。

  香港的主流民意究竟何歸?是目前中央與特區政府需要明暸和掌握的,也是香港各個政黨需要真正認識的。認識了,明暸了,就能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好勢。反之,則會陷入被動局面。

  至此,我們可以作出結論:香港形勢,有喜有憂,喜大於憂;憂尚不足畏,唯需解憂。

  (原载《中國評論》2004年2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