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傳媒應該承擔監督落實“一國兩制”的責任

  作為香港的一位傳媒人,我對香港傳媒近來的一些變化深感欣喜,當然,對一些趨向也深感不安。

  最為之欣喜的,莫過於香港傳媒開始轉向“一國兩制”守望者的角色,對特區政府的監督力加強。

  近期維港巨星匯演事件、平機會主席王見秋事件等,通過傳媒的努力,揭露了特區政府内部存在的不少問題。如:官員濫用職權、濫用公帑的問題;政府機構決策草率、而且缺乏透明度的問題;主要官員的家屬利益處理問題,等等。

  對此,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愉快,加大政治反擊的力度。一些抱有強烈政治私利的人,會乘機發起倒董、毀董的活動。一些人則可能憂心忡忡,到處尋找幕後的主腦。如果陷入“陰謀論”不可自拔,就會走到事件的對立面,不僅沒有吸取敎訓,反而催生政府更加大的逆反心理。

  如果跳出矛盾漩渦,從較高的層次看問題,我認為沒有理由不為傳媒叫好。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一方面表明,這是中央政府給予港人的最大信任,除了外交和防務外,中央政府主要監督行政長官和重要官員的工作,具體事務則完全放手。另一個重要方面表明,中央不會事無巨細地督促檢查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政策的情況。那么,問題就來了,誰來監督特區政府落實“一國兩制”的具體工作?

  香港的監督機制是健全的,有立法會、有議員、有政黨、有獨立司法機構、有商會、有利益集團、有知名人士。有了這一切,就夠了嗎?不夠的,缺了傳媒,一切都變成了內部的、不公開的、少部分人的監督,這是不符合全體香港市民利益的。

  回歸六年多來,香港的傳媒逐步找到了自己的最主要的政治定位,就是承擔“一國兩制”守望者的責任,主要承擔對特區政府施政的監督責任。

  對於香港特區政府和公務員來說,傳媒監督、輿論監督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政治洗禮。

  有一種觀點認為:為甚麽過去港英政府的官員受輿論批評少,原因是内部升遷機制好,内部監督制度好。我不敢附和。過去港英政府沿襲殖民主義的制度,傳媒是沒有資格、沒有可能監督殖民政府的。出了甚麽行政問題,禾草遮牛屎,港英政府内部處理完了,不到萬不得已,不向社會公開。所以,長期以來,香港傳媒熱衷於山長水遠地去“監督”中國政府,對港英政府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港英政府的施政失誤,香港市民知道嗎?

  九七回歸之後,這一狀況發生了變化。隨著機場搬遷工作失誤等等問題的發生,傳媒逐步介入到對政府的施政決策的監督中。如今,已經形成了傳媒對特區政府施政全面監督的“大局面”。要改變這樣的大勢,是不可能的。

  傳媒對特區政府進行監督,是好事還是壞事?不用問,這是符合香港市民利益的大好事!說實話,香港市民現在的心態是,不怕知道特區政府做錯甚麽事,就怕不知道特區政府及其公務員在做甚麽錯事。香港是每一個香港人的家園,沒有公開的、陽光下的傳媒監督、輿論監督,香港市民心中無數,心裡不會踏實,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會打折扣的。

  特區政府必須認識這樣的監督機制的形成,要習慣在輿論的監督下施政。政府高官、普通公務員都必須明白,手中的權力不可濫用,因為它是在市民通過傳媒這雙“眼睛”注視下使用的。

  當然,我們應該注意到另外一種不良傾向,傳媒濫用輿論監督的權力。

  把傳媒當作政治的工具,以打擊特區政府為目的,有之;把傳媒當作私器,隨意公審人物,有之;把傳媒當作刀鋒,胡亂宰割民意,有之。

  這樣的傳媒行為,不是正常的傳媒監督、輿論監督,是不可以肯定的,是危害“一國兩制”的,對香港的政治穩定沒有甚麽好處,應當是香港每一個愛國愛港的、有良知的、有職業道德的傳媒人不屑為的。

  (原载《中國評論》2003年12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