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需要重整社會心態

  今年是馬年,但從首兩個月的國際經濟情勢來看,香港經濟這匹馬很可能同樣跑不起來。日本的日元不負責任地貶值,對與還處於強勢的美元掛鉤的港元壓力甚大。美國的反恐之戰打得不鹹不淡,說贏非贏,美國的民眾今年豈敢花錢?他們不花錢,美國經濟如何能迅速復甦?香港人如何能賺美國市場的錢?所以可斷定,因為經濟不景繼續籠罩香港,香港的社會心態很難做到十分明朗、開朗。在此記者冒昧分析一下今年香港社會心態中的不明朗、不開朗的一面。

  對香港經濟發展前景容易產生信心不足。看看香港這幾年,經濟轉型受到阻礙。原已有跡象的向金融加高科技升級的經濟轉型,隨著網絡泡沫的幻滅而失去了動力。年初摩托羅拉公司宣佈棄香港而遷天津,是對香港高科技營商環境的警告。看來,祇靠概念的炒作與資金的炒作,香港永遠是成不了高科技金融中心的。那麽,香港具體的經濟方向究竟何在?一時半會可能難以辨識清楚。因為經濟發展方向不明朗,近五年來香港深受經濟不景氣困擾之苦。大家都沒有積極尋找出路,而總是懷有美國經濟迅速反彈帶旺香港經濟的僥幸心理。但是左等右等不來,事情就麻煩大了。更有甚者,不少人還天天期盼香港樓價重現飙風,再顯當年炒樓身手。不過事實說明,過去那種不正常的炒作型經濟,應該是一去不返了。人人賺快錢的時代,應該是難以再現了。

  同時,大家還存在心態不明朗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回歸後迅速滋生對政府的依賴心態。過去香港人最驕傲的方面就是不依賴港府,自謀出路。雖然香港基本上是個低福利的地區,但大家都賺到了很多錢,生活無憂,財富日益豐厚。回歸後,恰巧遇到金融風暴,泡沫經濟出了問題,於是民眾立時對特區政府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連負資產者都要求政府賠償,即可見一斑。現在,社會輿論頗有恨不得香港一夜進入北歐福利社會的心態。可是,幾十年來,香港最賺錢的時候,都沒有著手推動社會福利保障走向北歐模式,所以即使香港特區政府是神仙匯集,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數年內完成。

  還有一種特别奇怪的不開朗心態,就是這幾年來香港人從對内地極其高傲的心態突然轉向非常自卑的心態。說來應該不關政治上的事,絕對不是因為香港回歸了,受内地管治了,所以港人自卑了。反而,對香港回歸後實行的一國兩制,中央政府不干預香港特區事務,港人是蠻自豪的。所以能夠引發港人自卑心態的,還是經濟因素。近些年來,内地經濟的迅速發展,確實令港人非常敬佩,特别是上海、长江及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對港人觸動很大。所以,生怕内地經濟發展起來,把香港經濟壓下去了,或者吞併下去了,這些怪心態漸漸在社會蔓延。比如現在政黨中普遍擔憂的問題之一,是怕深圳經濟發展後,吞掉香港,所以,港深合作話題成了政黨的敏感話題,少提為佳。

  以上種種,很可能是本記者以偏概全,祇見樹木不見森林。如是,本記者在此先行檢討,自我批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香港到了需要重整社會心態的時候了。如何重整呢?

  最重要的,是務必全面地深刻地認識在新時期下香港自身的不可替代的或難於替代的優越性。同時還要發揚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自己的香港人精神,敢於拚搏、善於拚搏。

  產生不明朗、不開朗的社會心態的根源,可能還是信心問題。無論是社會還是個人,如果信心不足,必然會產生不健康心態。所以,特區政府在賦予民眾對香港前景信心更足的方面,需要努力下功夫,先民眾之憂而憂,後民眾之樂而樂。

  社會心態的健康是社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的重要助力,社會心態的不健康,則是社會進步的阻力。

  (原载《中國評論》2002年3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