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人變了

  激動人心的九七回歸慶典似乎就在昨日,但是時間一晃就足足五年了。在紀念香港回歸五週年之際,不由得要發出的感慨是:香港變了!

  不是說香港五十年不變嗎?不錯,從經濟制度、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等基本法規定不變的方面來觀察,香港確實沒有變,股照炒、馬照跑、舞照跳。

  那麽,香港在甚麽方面變了呢?

  香港人變得清醒了。

  可以說,香港回歸後的五年中,是香港經濟遭遇重挫的五年。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令香港的泡沫經濟破滅,香港經濟從神話退回現實,原來,香港經濟不是堅不可摧、永遠繁華的。香港經濟需要變化,需要轉型,需要發展。盲目的自高自大,自吹自擂,於經濟進步無補,這些應該是近五年來,港人刻骨銘心的敎訓。所以,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開始尋找香港的不足,研究香港的問題,提出了大量的批評意見及積極建議,在世界經濟變局中,尋求香港應變之道。從過去盲目樂觀,到今時的清醒認識,應該說香港人是付出了代價的。

  香港人變得重視内地了。

  回歸前,相信大多數港人並不重視内地,思維定式中,内地就等於鄕下,内地就等於落後;但是恰恰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内地不僅沒有被衝擊困擾,反而在逆境中大步前進。五年中,經濟大飛躍,一些城市,如上海等,發展勢頭尤其迅速,大有超過香港之態。香港人有的急了,有的驚了,但是更多的人從忽视内地變得重視内地了。可以說,五年來,是香港人有史以來最認真、最清醒、最全面、最深入地認識瞭解内地的五年。現在,承認内地的進步,要求與内地加強合作,已是香港人的基本共識。

  香港人變成了自己的主人。

  這五年,正是香港人當家作主的頭一個五年,港人治港的第一個五年。香港人一拋過去的政治冷漠癥,對香港的方方面面空前關心。特區政府在執政伊始,難免有手忙腳亂之時,所以避免不了民眾的批評與督促。任何事情,見仁見智,意見紛紜,也是合情合理的。總之,五年過來,香港正是在民眾熱情參與政治生活的情勢下,保持了社會安定;無論是法制觀念、營商環境,還是人身安全、言論自由,一切都保存及發展了。

  香港人變得自信了。

  在回歸前,香港人對於自己能否治理好香港,是存在疑慮的,畢竟,在一百五十多年中,香港人從來沒有自主權。回歸後,以董建華為首的領導班子,展開了極為有效的管理工作。香港社會穩定,民眾團結,努力克服經濟困難。而且,中央政府並沒有干預特區政府,完全尊重特區政府的各項決定。今時今日,相信沒有人再會認為,香港人管理不好香港。

  香港人還在變,與時俱進,就是要因應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中求發展,求進步。所以,香港人需要與時俱進,就必然會變化,變是為了變好。祇有在變化中求進步,香港才能永遠在國際社會中具有最大的活力;祇有在變化中求發展,香港才能永遠在大中國中走在前列。

  (原载《中國評論》2002年7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