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特區政府擺脱施政困局時机已到

  自從九七回歸後,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處在施政困局中。

  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重挫了香港經濟,剛剛成立的特區政府措手不及,無法有效應對,導致民怨沸騰,嚴重損害了社會環境甚至是政治環境。特區政府的施政剛剛舉步,就陷入困局。

  常言道:一順百順。反言之,一不順亦百不順。特區政府的施政恰恰就受困於百不順之中。振興經濟的方案,不順;公務員隊伍的調整,不順;二十三條的落實,不順;非典的防治,不順;社會裂痕的弭合,不順。直到二○○三年七月一日,爆發罕見的市民大遊行,矛頭直指特首與特區政府。特區政府施政之困厄,達致極點!

  所幸,在最近的一年半多時間裡,特區政府止住了繼續滑向施政困局深層的勢頭,並且迎來了脱離困局的大好形勢。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經濟全面復甦,民怨大大緩解。二○○四年,香港經濟全面復甦,表現格外活躍的是房地產,價格大幅度上揚。長期受到損害的中產階級獲得了經濟利益的新補充,勞工階層就業率提高,社會樂觀氣氛轉濃,怨氣轉淡。值得注意的是,特區政府在各個經濟政策出台前,比較注意民意,施政作風大有改變,吹吹擂擂的煲水言行少了。

  

  二、保持了行政主導的施政格局,香港的政治體制沒有受到重大的打擊。在新的一屆立法會選舉中,民主派落敗,這對特區政府擺脱施政困局具有重要意義。如果立法會成了制約政府的政治擂台,特首與特區政府必將成為跛腳鴨,失去了施政的基本能力。但是在最近的幾年,特區政府已經抛開了這種顧慮,能夠在基本法的框架内,發揮積極有效的管治因素。

  三、找到了與内地融合的切入點,這是特區政府最有成效的突破。香港與内地的經濟合作,已經進入高層次平台。香港在中國内地的改革開放新階段中,初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其意義極為深遠。

  同時必須公正指出的是,在多個重要方面,特區政府沒有陷入困局。如在國際政治與經濟的地位中,香港沒有受困,仍然享有高尚的地位。無論是人權、法制,或新聞自由,西方都無法挑剔。香港與西方社會仍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再如,香港與内地經濟加速融合,但是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兩種社會制度和睦相處,一個國家並沒有危害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

  所以香港特區政府施政面臨的困局,不是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經濟制度的結構性困局。

  那麽,特區政府的施政困局,就更多地表現在具體的行政方式方法、工商經貿措施、房地產市場、税收等等微觀方面。但是,如果不重視排除困局,特區的施政可能會因小失大,危害同是嚴重。

  因此,特區政府務必抓住目前最好的脱困時機,重整施政,至少在幾個方面要格外注意。

  其一,要注意施政創新。

  自回歸起,特區政府就面臨施政創新的問題。對舊的殖民政府施政方式方法,需要繼承其合理方面,但是畢竟是新的港人治港政府,不可能沒有施政的創新。特區政府施政,需要不斷創新,也就是與時俱進的意思。死抱敎條的僵化的施政内容,不可能適應社會的變革、時代的進步。

  其二,要注意以民為本。

  香港的民是何民?中產階級、勞工階級佔香港的主要人數,民應該是他們。如果以官為民,以大財團主為民,政府的施政不陷入困境才怪呢!說實在,香港當前的政策對中產階級的關心照顧是非常不夠的,容易傷害中產階級的利益。香港現在不是福利社會,但是如何逐步提高福利是政府施政中必須考慮的,勞工階層需要政府的關心。

  其三,要注意遏制腐敗。

  香港是反腐敗卓有成效的地區,但是反腐敗是不能放鬆的。因為腐敗行為特别是公務員腐敗,格外容易引發民憤,為施政帶來不利影響。錯誤決策,浪費公帑,所用非人,都屬於行政腐敗,特區政府必須嚴加防範,嚴厲打擊。這樣才能取信港人,才能避免產生新的施政困局。

  總而言之,擺脱施政困局的時機到來了,特區政府經歷了七年多的磨練、磨合,也具備了擺脱困局的能力。我們衷心希望特區政府能夠做到,七年不鳴,一鳴驚人。


  (原载《中國評論》2005年1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