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央是偏幫富人嗎

  近期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幫助香港振興經濟的政策,如CEPA、個人遊、人民幣業務等等。對此,絕大多數港人都是高興的、讚賞的。但是,也有人不高興,有輿論甚至稱,這是中央在偏幫富人,普通市民得不到多大的利益。

  這樣的輿論,不知為何會產生。

  是因為事實就如此嗎?顯然不是。無論是CEPA,還是個人遊,或者人民幣業務,全部是上涉香港整體經濟利益,下及全體市民經濟生活的大事。無論階層,無論貧富,人人受益。舉例而言,CEPA的執行,不僅是厰商通過零關税獲利,如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也得以進入内地執業,普通民眾也因商機增加而多了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啟動了香港經濟,使之從低沉轉為活躍,為經濟復甦打下了基礎。如此重大的政策,豈有專益富人之理?

  是因為意向就如此嗎?當然不是。中央政府絕對不會愚蠢到出台偏幫富人的政策,即損害絕大多數香港市民的利益,去維護財團富商的一己之利。犧牲民眾的利益,就是犧牲香港的利益,就是損害一國兩制。中央政府過去是明白的,現在應該更加明白。如個人遊,帶來的不僅是酒店業的興旺,連小餐館、雜貨店、計程車等等直接涉及市民利益的各行各業都趨興旺。中央的這項政策,幫的不是我們大家嗎?
  
  是因為效果就如此嗎?絕對不是。綜觀中央政府出台幾項政策措施後香港經濟的狀況,我們可以發現一種令人鼓舞的趨勢——香港經濟基本止跌回穩了,房地產的好轉勢頭最為明顯。我們並不期望香港的經濟能夠迅速反彈,祇要能夠迅速止跌,已經是令人鼓舞的了。如果僅僅出台幫助富人解困的政策,不是從香港整體經濟利益出發,是收不到這樣突出的效果的。

  從理性的角度,是不可能產生中央偏幫富人這種荒誕的結論的。但是這樣的輿論又如何會產生呢?我們可能祇好在非理性範疇或者香港的特殊政治環境中去找答案了。

  是不是香港已經產生了嚴重的階級對立情緖?長期來香港社會安定的主要原因是中產階級的發展壯大,使香港進入了結構性穩定時期。難道持續六年多的經濟低迷期,就使多數中產階級淪為勞工階級了嗎?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結構已經被調整了嗎?如是,階級情緖對立必然大大增強,很多政策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解讀。

  是不是香港已經完全進入了政黨政治時代?香港現在有條件進入政黨政治時代嗎?政黨政治的模式是甚麽?作用是甚麽?特點是甚麽?不僅是普通的市民,甚至許多所謂在玩政治的人恐怕也不知所以然。如果香港陷入了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運動,逢政府必反,那麽,事與非、對與錯,恐怕就不是那麽重要的原則立場了。

  是不是香港市民不願意香港與内地的經貿關係緊密結合?事實上,過去在香港社會上確實存在爭論,尤其是在公務員體系和一些學者中間,存有疑慮者不乏其人。但是,在香港市民中間,加快速度與内地經濟融合,是主流民意,是不可阻擋的。内地經濟已經是其他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助力,香港更是無法置之度外。

  或者說,稱中央偏幫富人,祇不過是某種程度的情緖發洩,沒有甚麽實際的意義,大可不必就此討論甚麽。這也是在理的一方面。但是,我認為,關注這樣的輿論有具體的意義。

  一方面,提醒了中央政府,在任何時候,出台任何有關香港的政策,不管是經濟的、文化的,還是政治的,都必須以香港的整體利益、以香港市民的整體利益為根本的依歸。

  二方面,香港回歸後,不是萬事大吉,而是具體問題更多,香港市民的疑慮同樣存在。釋疑解惑,不僅僅是特區政府的工作,也是中央政府必須關心的問題。

  三方面,香港不是一成不變的,世界在變,中國在變,香港何以不變?中央政府對内地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適用於香港。特區政府需要“與時俱進”,中央對香港的政策,也需要“與時俱進”。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希望今後更是這樣。

  (原载《中國評論》2004年1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