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特區政府施政要穩妥

  自從特區政府實行高官問責制後,民眾對香港特區今後的施政成效有很大的憧憬,希望政府從此以後上下同心,共同努力,為香港經濟重新步入發展快車道而努力。

  但是,發生在今年七月二十六日的細價股災,卻令人對高官問責制實施後的特區政府施政方法、方式有新的思考。

  七月底,港交所建議把股價持續低於五角的上市公司除牌後,立即引發了一場二、三線股的“政策性股災”,細價股全面下瀉,市值一天之内蒸發逾六十億港元。小證券行、小企業、小股東、小股民罵聲載道,怒氣衝天。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港交所行政總裁邝其志出面穩定人心,聲稱有關建議祇是諮詢,時已晚矣!

  此次細價股災,絕對不可以與高官問責制掛號,但是可以給高官問責制敲響警鐘。今後局長們從政至少要注意幾個方面:

  一、新任局長務必先全面深入瞭解、熟悉本職工作,切勿上馬伊始,就高談闊論。最近有輿論批評某些新任局長說得太多,這是非常善意的提醒。

  二、新任局長應該追求工作的實際效率,要有踏踏實實的心態,不要有政客的浮躁。  

  三、重大改革必須三思而行,高官問責制的精華是要激發政府的創新思維,面對當前形勢,尋求行之有效的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策略。不是為改革而改革,更非為改革不惜犧牲社會重大成本。

  四、施行高官問責制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加強政府各部門的團結協作,上下齊心,有令必行。不是老子的地盤,老子說了就算。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不甚明朗,在短時期内香港經濟前途困難重重。所以,特區政府必須具備非常務實的心態,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借勢而行,方為上上之策。切忌認為如今實行了高官問責制,内部團結,天大的問題都可以克服,所以,改革力度要加大。結果,很有可能會給社會產生不利影響,今次的細價股災就是一例。有輿論評論道:這次是好心辦壞事。問題是,香港的經濟現狀,已經到了不容許辦壞事的階段了,哪管是好心還是歹意!

  前述文字潑的是冷水,意在特區政府要從發熱中冷靜下來。不過,並沒有一味強調政府要守舊、守成,放棄改革的意思。恰恰相反,在進一步加強與内地的經貿合作關係等方面,記者從來堅持不能等、要加快改革速度的觀點。但是,一旦涉及具體的施政事務時,也必須求穩妥。

  還有一句題外的話,問責制,顧名思義,就是要由民眾來過問高官的責任,所以肯定今後社會輿論對高官的監督會更加強大。這種現象是正常不過的了,局長們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原载《中國評論》2002年9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