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非典型肺炎考驗香港

  非典型肺炎突襲香港,給香港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給香港帶來了嚴峻的考驗。香港應對這種社會危機的能力如何?表現如何?值得分析。

  綜觀香港在非典型肺炎襲擊與考驗面前的表現,本記者認為大有可圈可點之處。

  值得肯定的第一點,是香港資訊的高度透明。香港一開始就全面充分披露非典型肺炎入侵的信息,沒有隱瞞的,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最大好處,是讓民眾全面掌握資訊,降低了社會爆發恐慌的危險,同時也提高了政府的信任度。

  值得肯定的第二點,是社會的凝聚力。為了消滅非典型肺炎,香港民眾高度團結,各個公司機構加以清潔,民眾大多數戴上口罩,做好個人衛生,預防疾病。尤其感人的是醫生護士的高尚醫德,見危不亂,積極救助。各個政黨,面臨社會危機,擱置爭議,支持政府打好反擊戰。

  值得肯定的第三點,是特區政府決策果斷有力。當疾病入侵時,政府立即啟動了有效的監察系統。當疾病擴散時,政府採取了隔離、搬遷的主動策略,有效抑制了疾病的猖狂。而且,當社會上出現謠言惑眾的苗頭時,政府果斷澄清事實,制止了社會的動荡。從總的效果來看,特區政府的威信仍然很高,公務員隊伍是有效的。

  非典型肺炎襲擾後,給香港帶來了許多後遺癥,正如董建華先生所言,香港受到了“重傷”,打擊了香港的國際形象。本記者認為,國際形象重建不是難事,難就難在對香港經濟會形成打擊,雪上加霜。本來,伊拉克戰爭已經給香港經濟投下了陰影,非典型肺炎則加重了陰影。佔本港生產總值近百分之九的零售消費、旅遊和酒店餐飮業受打擊最大,有機構估計造成經濟損失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點六。多家機構調低了對香港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最高者竟認為可能達到一個百分點。

  本記者認為,整體經濟的下挫,勢必影響到香港的房地產業,所以,穩定房地產從而穩定香港經濟的計劃受到嚴重挑戰,必然拖累香港經濟的復甦。

  因此,非典型肺炎肆虐後,健全防傳染病機制,做好城市衛生,是重要的具體工作。但是,如何採取措施,重新樹立香港在國際社會的正面形象,解救旅遊酒店各業,是更加要重視的工作。

  本記者認為,現在就必須著手準備幾項工作:

  一、加強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溝通,一旦疾病完全控制,即請其收回關於全球商旅暫避港粤的呼籲。該項呼籲一日不收回,對香港的負面影響就存在一日。當然,這項工作要有廣東的積極合作。

  二、開展在主要國家和地區宣傳香港形象的活動,加深受眾對香港的認識。特首看來應該多走訪一些國家。

  三、對内要重新檢討一些經濟措施,如税務等等,不要人為地給民眾帶來更大的壓力,要有靈活的辦法。

  四、應該要求内地給予更加靈活的政策,開闢更多的客源,豐富香港的旅遊市場。

  挽救經濟,將是香港面臨的更大的考驗!

  另外,這次的非典型肺炎危機,也考驗出香港與内地關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人們有疑問的是,粤港之間的溝通,到底是否暢顺?香港回歸後,政治、經濟、社會、民眾各個方面的交流越來越頻密,内地打個噴嚏,香港也會得感冒。所以,兩地的溝通需要更加密切,更加細致。這樣,粤港同舟,才能經受各種各樣的風浪、考驗。

  (原载《中國評論》2003年5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