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務須承認内地大學學位

  香港回歸五年多來,不斷在進行各個方面的改革。但是,在承認内地大學學位問題上,遲遲不見有所動作,祇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其實,樓梯也不太響。面對内地大學學位問題,政府與社會長期來是持迴避態度。

  追根溯源,香港不承認内地大學學位是有歷史原因的。一來,在港英政府統治時期,大學學位是用來鞏固親英精英社會地位的工具。别說内地的大學學位,連不是英聯邦的美國的大學學位,也同樣不受香港承認;二來,香港高學歷人才就業機會有限,需要相對嚴格的保護主義措施;三來,在文革及文革前,内地大學課程多數與國際不接軌,培養的人才確實不太適合香港的需求。

  時過境遷,現在的香港已非昔日的香港,在人才構成與人才需求方面都有了質與量的飛躍。

  香港已經告别僅有一兩所大學培養治港精英的時代,全面提高港人的敎育水平,已是八所大學的重任。

  香港社會的轉型,已經脱離了以勞力密集型為主的時代,現在香港需要大量的高學歷人才,以能順利進入知識密集型時代。

  此外,内地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亞洲經濟中心、世界工厰的時代即將來臨,香港經濟務須與内地經濟緊密結合,才有更加廣闊前途。因此導致香港人才特徵產生重大變化,就是既要瞭解國際,更要瞭解内地。

  不客氣地講,現在香港各所大學培養的學生,對內地情況知之甚少。這樣的人才,在將來的發展前景是比較局促的。反而,一些在内地獲得大學學位的人才,可能會是香港最為急迫需要的人才。

  香港回歸後,在人才方面需要廣泛的國際交流,不需要反常的人才保護。為甚麽呢?

  香港現在實施的是港人治港,不是殖民主義的精英治港,不應該也不會在意識形態上去判決人才的使用價值。

  香港社會經濟大轉型,原來儲備的人才根本無法保证需要,比如高科技人才,基本是空白的,不與國際社會以及内地進行廣泛的人才交流,香港走向高科技之途將是異常遙遠的。

  一國兩制有利於香港人才向國際、向内地發展,也同樣有利於保護自己的人才在香港發展。絕對不可能發生承認内地大學學位後,内地人才蜂擁而來、搶掉港人飯碗的現象。

  人才不能夠多向交流,這個社會必然會出現大的問題;反之,這個社會將充滿活力。美國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香港不向全世界的高學歷人才打開大門,香港遲早會淪落為人才的孤島。

  承認内地大學學位,已經是香港刻不容緩的工作。

  平心而論,内地高等敎育經過二十年來的改革,已經基本與國際接軌,具有大學學位的人才,也具有普遍使用的價值。無論是香港學子在内地完成高等敎育後回港,還是具有内地大學學位的人才移居香港,都能夠為香港的發展發揮優勢,發揮作用。

  現在,香港的大學學位還是有限的,每年許多優秀的學生必須遠渡重洋進修學位。更加多的學子因為家庭經濟問題無法進修,祇好輟學,過早進入社會。如果香港承認内地大學學位,可能會產生北上求學的社會效應;在内地求學,經濟壓力減輕,能為更加多的年輕人創造接受高等敎育的機會。這對香港來說,是巧妙利用内地資源為香港培養人才服務的高招。

  香港需要改革的,不僅僅是高等敎育體制,更需要關注的,是培養人才的思想轉變。

  為此,我們建議:

  一、尽早把承認內地大學學位列入特區政府的工作日程;

  二、與内地敎育部磋商,逐步公佈所承認學位的内地大學名單;

  三、成立協助香港學生赴內地求學的機構。

  (原载《中國評論》2002年9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