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正視香港經濟中的内地因素

  在美國經濟放緩後,以美國市場為主要出口地的港台地區及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缺陷更加暴露無遺,出口一下子就衰退下來了,不景的氣氛籠罩著市場,人心惶惶。香港的裁員、減薪、失業、樓價下跌,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

  經濟出了這樣的問題,能怪誰呢?遷怒於特區政府,或遷怒於特區負責人,都是不理智的。如果遷怒於内地經濟的發展,就不僅是不理智,而是離晒譜了。

  有人認為,香港經濟現在出了問題,根源在於内地的經濟發展,導致香港經濟空心化,如製造業北移,消費北移,甚至下一階段可能買樓也會大量北移了。他們的建議就是,放慢與内地經濟的合作,保持與内地的距離。這種心態是典型的對立心態,視内地經濟為惡性競爭對手。

  其實,香港經濟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從來是開放的經濟體系,如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等等美譽,就是開放的證明。香港過去從來不把任何地區和國家視為惡性的經濟對手,所以,從來不怕競爭。即使是新加坡,在國際金融及國際航運業務上與香港競爭比較大,但香港也沒有對新加坡採取任何惡性的對策。香港的經濟,恰恰是在不斷的競爭中發展壯大的。

  香港與内地的經濟,從歷史角度來看,沒有出現過惡性競爭的結構,一直都是互補大於競爭。内地閉關鎖國期間,進出口全靠香港。内地改革開放時期,國際貿易、外資引進,大部分還是靠香港。甚至可以講,香港這個開放的經濟體中,内核包藏著的是内地經濟因素。

  試問,五六十年代沒有内地的勞力、人才、資金、技術大量湧港,香港勞力密集型企業如何發展?

  又试問,七八十年代沒有内地的改革開放,香港的國際經濟地位如何可以奠立?

  香港經濟今天遇到了問題,首先必須分析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大家公認的原因是,先有亞洲金融危機,後有美國經濟放緩,導致香港和東南亞國家地區一樣,經濟受到了巨大衝擊及嚴峻考驗。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系,香港面對全球性、國際性的經濟問題,又焉能獨善其身?

  正因為香港經濟包含著内地經濟的内核,面對衝擊,香港經濟能屹立不倒,不會像東南亞一些國家那樣,貨幣差點崩潰,政治動亂不已。内地人民幣不貶值,不僅幫助了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對香港經濟的穩定也起到了全面的支持作用。内地經濟,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

  如果不把内地經濟视作自己的生命線,香港經濟的前景堪憂。

  觀察未來,香港經濟要想重獲發展,必須與内地經濟結合得更加緊密。内地加入WTO以後,經濟體系也在進一步開放,對香港而言,這是機遇,更是挑戰。香港切忌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内地。

  在這非常時刻,多些主動,就會少些被動;多些溝通,就會少些不通;多些瞭解,就不會不解。香港,需要重新認識内地,重新研判内地的商機。新的發展機遇,一定能夠找到。

  (原载《中國評論》2001年10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