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可以成為内地的英語敎育基地

  每逢寒暑假,在加拿大的多倫多、温哥華,英國的倫敦,澳大利亞的悉尼等地街頭,會出現很多中國的中學生的身影。這些學子們,是從中國遠渡重洋,專門到這些地方進修英語來的。一個月滿後,他們又飛回祖國,繼續學業。北京有一所著名的中學,今年寒假組織了四十多位學生到多倫多學習英語。學生們的英語水準獲得極大提高,校方與家長都表示非常滿意。聽說,今年暑假該校還要組多個團到加拿大、英國學習。

  内地學習英語的風氣旺熾,並已進入了境外學習的高峰期,大批的資金流向幾個英語國家。現在,這些國家為來短期學習的中國中學生大開方便之門。可以說,短期學習英語的勢頭,在非常迅猛地發展,商機無限。

  與内地近在咫尺的香港,無論如何在中國範圍内都是英語敎育水平最高的地方。相較内地而言,有大批的英語中小學,大學敎育也以英語為主,還有大批優秀的英語敎師。在社會環境中,中英文併用,英語人才濟濟。具有如此優越條件的香港,在内地的境外學習英語高潮中,卻完完全全置身度外,内地的學生不來,香港的學校不敎,龐大的資源白白流失。豈不可惜!

  如果打開香港的敎育大門,廣納内地中小學生利用假期來港學習英語,究竟有甚麽好處?

  首先是有利於培養香港自身的師資人才,鍛煉了師資,提高了敎師的敎學水平。如果本地敎師缺少,還可以聘用社會人才,甚至是更多的外國人才,將會加強與海外英語敎育機構及其人才的雙向交流。

  其次是有利於為香港創造更多的財富,内地中小學生來港學習英語,既是學習也是旅遊,學費、住宿費、購物費,每年能帶來一定的資金,絕對不會是虧本生意。

  第三,有利於溝通與内地青少年的感情,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為港服務。為港服務不僅僅是來港工作,將來他們還可能會進入内地大量的港資機構内工作,甚至在内地各行各業,為香港的發展貢獻聰明才智。

  如果香港的敎育政策部門具有更大程度上的決心,完全可以把香港建設成為内地的英語敎育基地。作為敎育的門外漢,本記者試著作空想如下:

  一、鼓勵本港的英語學校、合乎資格的私人機構等等舉辦各種短期英語培訓班。

  二、鼓勵外國英語敎學機構在香港開辦分支機構。

  三、鼓勵本港機構與内地敎育機構、學校合作舉辦課程班。

  四、鼓勵本港機構與外國敎育機构合作,向内地學生提供英語敎育服務。

  這幾條措施得當,内地中小學校來港進修英語必然會呈火爆之勢。

  總而言之,香港如果能在内地的英語敎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將對香港有利,對内地有利。

  如果再作大膽的設想,香港的各所大學開放,增加師資,增加學位,廣泛吸收内地學生自費讀書,香港是否能在資金上、人才上獲益更大呢?

  反對的意見當然有的,本記者與敎學界人士討論過這些問題,感到阻力不小。敎育政策的阻力,敎育傳統的阻力,敎育思想的阻力,敎育力量的阻力,敎育設施的阻力,等等,由大至小,問題不少。但是,當香港人看著内地學生大量出國學習英語的商機,豈會無動於衷,又何以能夠無動於衷?唯一的辦法,還是改革。突破阻力,與時俱進,不要錯過了内地迅速發展給香港帶來的良機!

  新加坡已經發現了其中的重要商機,正在採取措施為中國的中小學生、留學生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英國也發現了英語敎育的商機,正在修訂法律,廣納學生,把敎育產業當作促進國家經濟的良方。香港,正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好地方,不要看不見月光!

  (原载《中國評論》2003年4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