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為内地遊客準備了甚麽

  為了刺激香港的經濟,在特區政府的要求下,中央政府大幅度放寬內地居民的香港遊政策。尤其是在廣東、北京及上海等地先後推出個人港澳遊政策後,内地居民赴港旅遊的熱情空前高漲。

  不久前記者在北京公幹,常常接受當地朋友的關於香港食住行的諮詢,他們大多是辦好手續即將赴香港的旅遊者。當然,記者也乘機對他們進行了類似問卷的調查。可以基本肯定,大多數的内地遊客赴港遊的主要目的,是觀光,要感受一番一國兩制下香港的魅力。除此之外,他們主要的計劃應該是購物。

  一位朋友的太太,就香港購物問題,向我詢問了一個多小時,哪家店好,哪裡便宜。問題之細,常令我這個老香港也答不出來。向她介紹一些風景,卻遭她打斷,她說,香港沒有甚麽好看的風景,轉一轉就行了;她的興趣,在於購物。

  内地遊客中大部分都準備好了在香港購物的資金,他們對金飾、照相機、攝像機、名牌服飾、化妝品、手機等尤有興趣。據一項公開的調查,有近半數的内地赴港遊客主要目的是購物,其中超過百分之七十表示預算花費在二千至七千港元之間。去年赴港旅遊的内地遊客達到六百八十萬人次,平均每人次消費五千港元,消費總額就達到了三百五十億港元。未來二、三年內地遊客增加一倍,就達七百億港元。龐大的旅遊購物資金,必將給香港經濟帶來無窮的活力。

  不過,在欣喜之餘,記者又為香港市場擔心——香港為内地遊客準備了甚麽?真的能滿足内地遊客的購物要求嗎?内地遊客到香港的主要目的是購物的話,難道香港真的有内地缺乏的商品嗎?

  記者調查的結果,發現大部分内地遊客都認為,香港市場上的一些商品,因為關税低,價格比内地便宜,所以值得購買。並非因為香港有而内地無。

  事實上,在内地居民購買力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内地市場日益國際化的今天,國際商品已經與國際大都市同步進入中國的大城市了。而且,進入内地的商品更適合內地消費者使用。比如在香港出售的多款手機,祇有繁體字,沒有簡體字及漢語拼音,令内地購買者大呼上當。在内地出售的任何一款手機,都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此外,很多內地遊客原來喜愛的熱門貨,已經變冷了。比如說家電產品,過去香港市場的電視機、收錄機、音響設備等,早已被内地產品取代,還有多少内地遊客會來香港購買呢?反而是香港人不辭辛苦從深圳市場往香港拉了。

  那麽,香港市場究竟如何才能令内地遊客趨之若騖、興趣不減、大解錢袋呢?記者看來,祇有八個字:領先潮流、價廉物美。别小看這八個字,八個字能寫出香港市場的大文章。

  領先潮流。在近二十多年來,香港市場一直佔著領先地位,八十年代曾有國際窗櫥之美譽,各種商品均領先潮流。但是,近些年來,内地的大城市奮起急追,與香港的差距逐步縮小。比如傢俱市場,在八十年代,香港絕對是領先内地二十年的,但是,現在恐怕要落後内地若干年了。如果這也落後,那也落後,香港不能領先潮流,又如何能夠令經濟具有更大的跨越呢?所以,香港務必加大力度,研究方向,要把全世界更多更好的商品引入香港市場,才有穩居領先地位的可能性。

  價廉物美。這是香港市場的“殺手鐧”。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也是流物中心,更是自由港,關税及各種税收便宜,足具引進世界水平最高、但售價最廉的商品的條件。各種各樣的商品,質量標準最高,但是價格比內地要便宜多了,不相信不能吸引內地客。如果物美價高,內地遊客在内地就可以採購了,為何要千辛萬苦跑來香港?如果物次價廉,倒了香港的名聲,内地遊客談虎色變,豈不壞了香港的前途?

  中國地大物博,內地人的一種重要的旅遊習慣是每到一處,都要購買特產。到了雲南,不買一些冬蟲夏草嗎?到了杭州,不買一些絲綢製品嗎?到了香港,自然要買。香港為他們準備的特產,應該是優秀的國際商品。

 (原载《中國評論》2003年9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