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拒绝“海啸”

  大自然的海啸,谁也拒绝不了。君不见,印度洋海啸夺命二十万,来势洶洶去更猙狞。两岸之间,也存在產生“海啸”的巨大隐忧。不过,此“海啸”非彼海啸,它不是自然的產物,而是社会的產物。

  然而,两岸之间的“海啸”,一旦发生,其对中国人社会的摧毁力,恐怕不会小於自然界的海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產,都会受到严重破坏。

  今次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经科学家考證,是海底地震引发的。两岸之间若发生“海啸”,也必定是台湾发生了“地震”,或是大陆发生了“地震”。

  现在,台湾的“地震”频繁,尤其在正将过去的猴年,“地震”就如猴一般地活跃。陈水扁的再次当选,引发震动;全民公投,引发震动;正名运动,引发震动。震得美国发出了警告,震得大陆決定起草《反分裂国家法》,震得台湾选民选择泛蓝在立法院中制约泛绿。震与压震,就这样在中美大两岸及海峡小两岸中反复地衝突,反复地较量。

  近十年来,两岸就是在这样频繁的大小“地震”中,从一个大的板块中,震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板块,眼看,小板块就要鬆脱了。二○○八年,竟然成了一些人实现台独的最终时间表。

  大陆上下之紧张,一目瞭然。在坚守和平统一原则立场的同时,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上作了深入的思考:一是真正要弄清楚台湾的主流民意是甚么?二是经济发展与台湾问题孰轻孰重?三是万一公然台独时有无能力和信心去制约之?四是有何良策可以转被动為主动?

  现在看来,经过一定时期的思考,大陆已经交出了答案。一是对台湾民眾还是有信心的,还是坚持寄希望於人民的;二是台湾问题重於经济发展问题,两者相衡,必取台湾;三是提高武力解決的能力,不怕打;四是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制独,以全民力量反独。

  大陆的锋芒?明显是直指少数人正在推动的台独,反独成了大陆的头等大事。因為大陆非常清楚,台湾如果发生引发“海啸”的重大“地震”,震央就是台独。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标誌著大陆首次将法律武器使用在反台独方面,在继续贯彻和平统一方针的同时,应该具有法律武器的震慑力。同时,亦有助於世界各国认识到大陆反台独的各种言行的合法性。

  其实,在防止大陆发生引发两岸“海啸”方面,《反分裂国家法》也有独特的作用。大陆在台独的各种言行刺激下,近些年来喊打之声不绝於耳,比较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在发展蔓延之中。如无制约,麻烦极大。专门法律的出台,有助於大陆同胞依法冷静客观地判断台湾问题,免受情绪的挑拨。

  站在客观的立场,我们不能无视民进党政权為避免引发“地震”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如陈水扁两次就职时表示的四不一沒有主张,又如在两岸经济贸易交流、人员交流方面继续维繫正常关係,多次主动地提出改善两岸关係的建议,等等。事实上,沒有台湾合乎情理的进或退,两岸早就失去了迴旋的空间。

  但是问题也很清楚,台湾当局政策的多变、疑团重重,常常令大陆无法摸清实际意图;而大陆以阴谋论角度看待台湾的各种政策,观念不可更改。两岸之间,沒有沟通,沒有理解,沒有瑞气,乌云密佈,兇象难除。这样的不明朗状态,看来还得笼罩著今後若干年。

  儘管危机四伏,我们还是有充分的信心,两岸之间,在金鸡报晓的新一年中,不会发生“地震”,更不会引发所谓的“海啸”。因為,台湾的前途命运,始终把握在台湾民眾的手中。大陆正在追求和平崛起,非到万不得已,人民不会支持放弃大好的和平环境。如果在两岸有少数人非要製造“地震”不可,非要引发“海啸”不可,非要毁民族前途不可,那么,最终被历史遗弃的,就是这些人。

  印度洋海啸,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災难,但是也绐国际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团结,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敎、不分政党,各国人民向災民们伸出了援助的手。大陆、台湾在这次的救災行动中表现出色,受到国际社会讚许。我们衷心期盼,两岸是在和平的大环境中伸出自己的手,千万不要在“海啸”後才伸出自己的手。

  (原载《中國評論》2005年2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