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灣選舉政治走入分離怪圈

  本月,泛藍系與泛綠系在“總統”大選中的龍爭虎鬥將告一段落,孰贏孰輸,誰上誰下,終會水落石出。按照常理,主張和平、穩定、繁榮的理性的政黨應該當之無愧地贏得大選,但是今天的台灣政局,已經無法用常理來判斷。所以,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肯定是哪一黨哪一派執掌新政權。

  泛藍與泛綠,哪一個派别比較理性、比較持重、比較成熟,答案不言自明。所以,如果泛藍執政,台灣的政局可能相對會進入一個穩定時期。其中重要的表現是,兩岸的和平局勢有可能從目前的危機狀態轉往一個比較平穩的階段,至少,一切都有商榷的空間、迴旋的餘地,兩岸的互動格局能夠重新開啟。

  但是,如果排除泛藍的内部矛盾等因素,台灣選民還是選擇泛綠陣營當政,是否就意味著兩岸將徹底喪失了和平穩定呢?答案還是:可能或者不可能。因為兩岸和平的主動權目前掌握在台灣政黨手中。在分離的警戒線前進一步,和平就完全喪失;在分離的警戒線後退一步,兩岸關係就可能出現海闊天空的形勢。泛綠必有前進之心,祇是不知有無後退之計。

  如果形象地把泛藍和泛綠比喻為兩輛車,藍車的車頭尚沒有對準分離的方向,目前的趨向還能讓台灣人民、大陸人民放心。綠車呢,已經行進到分離的停車線了,踩一下刹車,能夠停下來,或者剛剛壓線,但是最大的危險莫過於點了一下油門,控制不住地衝過了停車線,車翻人亡的殘酷現實將會產生。

  民進黨主導的“公投”,形象言之,可能就是最後一腳油門了。所以,台灣的智者們捏了一把汗,大陸的明白人揪著一顆心;連慣用模糊手段處理兩岸關係的美國政府,在這個節骨眼上也不敢打馬虎眼了,三番五次明明白白地告訴台灣當局:不可玩火!

  台灣的選舉政治目前完完全全走進了一個巨大的怪圈,分離成了促進或者制約政治局勢的主要因素。

  民進黨是以分離作為動力登上了執政黨位置的,也是長期來靠分離的主張和政策凝聚鐵票的,所以關鍵時刻,決定政黨輸贏時刻,其必以分離主張為良策,思分離之意、言分離之說、行分離之實。

  國民黨自二○○○年失去政權後,一直在反思,總結經驗,撥亂反正,臥薪嚐膽,頗有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分離主義的怪圈,黨內有關向民進黨思路邁進的言論時有所聞。泛藍版的“公投”,更是意味著國民黨將會向質變發展,拒統還是其維持的政治秩序。實質上,泛藍還是維持目前的兩岸分離狀態。

  以分離作為選舉政治的主要内容,給台灣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首先是對政治制度造成了根本的損害。選舉政治是當前人類社會最為先進民主的政治制度,歐美各國普遍採用。台灣實施選舉政治,應該肯定在民主方面大大邁進了一步。但是,與西方選舉政治最大的不同是,違背了以民為本的宗旨。台灣的選舉政治,其實是政黨你死我活、殘酷鬥爭的表現形式,新瓶老酒而已,根本不是兩黨和平競爭,為民謀福。主要原因,乃在於分離主義作祟。以兩岸分離為選舉政治的最大訴求,民主豈不成了點綴?

  其次是對政治基礎造成了基本的損害。政治是上層建築,經濟是基礎。多年來,台灣政黨忙於政爭,無暇顧及經濟;更有甚者,把台灣經濟的發展,打壓在分離主義的大棒底下。台灣當局對兩岸三通的態度,就是明顯的例子。台灣經濟的停滯不前,已有多年的歷史了。而這幾年,正是大陸經濟突飛猛進的時期,一停一躍,兩岸經濟的競爭中,台灣將日益走向落後。落後就被動,被動就挨打,台灣遲早要吃到政治基礎衰敗的苦頭。

  事態的嚴重性在於,台灣選舉政治難於走出分離怪圈。泛綠在本月再次贏得選舉後,分離主義將全面主導台灣政治,泛藍中的分離主義者,將化暗為明,走上前台,與泛綠共舞。泛藍贏了,民進黨重淪在野,必用分離為利器,制約、分割泛藍的政治方向,泛藍難於完全掙脱分離的鐐銬。

  但是,在大陸面前,在國際社會面前,台灣的分離又是軟弱無力的,是無法實施的,是不能突破的。台灣政治之苦,就苦在分離的魔癥。明知不可為,非要為之,最後的結果,就是台灣的選舉政治在分離怪圈中沉浮或者沉淪。

  (原载《中國評論》2004年3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