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陳水扁大陸政策特徵

  從三月十八日陳水扁當選台灣領導人至今,其大陸政策尚一直停留在“言”的層次上,還提不到“行”的方面。所以,大陸對陳水扁也祇能“聽其言”。其實僅從“言”的角度進行分析,陳水扁大陸政策的實質也可以估計得八九不離十了;無論陳水扁今後在大陸政策方面的言行如何不一致,其言與其行總不會背道而馳,除非島内或兩岸、國際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突變。

  目前人們對陳水扁大陸政策的實質有基本的共識,即認為其實質為:一是堅持“台獨”立場;二是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三是繼續利用國際勢力與大陸抗衡。在現階段不管陳水扁政府如何包裝,實質不可能改變。

  但是,陳水扁以及民進黨面臨的環境與李登輝、國民黨時不盡同,追求的目標不盡同,承受的壓力不盡同。陳水扁當選前與當選後兩岸關係的情勢也不同。陳水扁看到了穩定兩岸關係對他以及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他的大陸政策也與認為祇有與大陸抗衡才能生存的李登輝不盡同。

  因此,在掌握了陳水扁大陸政策的實質後,我們還必須瞭解其大陸政策的特徵。若將陳水扁的大陸政策與李登輝的作一比較,就能抓住陳的特徵。

  歸納而言,陳水扁大陸政策特徵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特徵一:以柔對強硬

  李登輝主政時期,尤其是在後期,他的大陸政策越來越趨強硬,“兩國論”的出台,是其大陸政策最強硬的標誌,李登輝對大陸涉台政策的回應,也採用全面對抗的辦法;陳水扁執政後,一改李登輝作風,採取柔性手段,避開大陸對台政策鋒芒。在他的就職演說中,沒有一句批評大陸的話,反而讚揚“大陸在鄧小平先生與江澤民先生的領導下,創造了經濟開放的奇蹟”。這是他柔性手段最充分的表現。相信在今後一段時期内,以柔克剛是他的各種處理兩岸關係政策出台的標準。

  目前,陳水扁這一招尤討島内民眾歡迎。說實話,越到李登輝執政後期,島内民眾越討

  厭他,唯恐他不知哪一天會惹來横禍。陳水扁對大陸不作硬對抗,正中民意。

  特徵二:以拖待穩定

  李登輝在兩岸關係方面屢屢試圖採用以快打慢的手段,迅速打破兩岸關係現狀,快速達致分裂的目的。一九九五年李訪美,挑起兩岸之間的嚴重對峙就是典型一例。

  陳水扁的當選,是弱勢當選,百分之六十未投陳的選票的民眾,構成了對陳的巨大壓力。所以,陳水扁無法擁有李登輝那種可以孤注一擲實力。陳水扁亦深知,四年的執政,很難改變台灣,要真正站住腳,非連任不可,即八年以上。其不敢公然破壞兩岸關係,因為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兩岸關係的不穩會導致其政權的不穩。正如他在訪問《聯合報》時所稱“内政需改革,改革的大前提是安定,安定的更大前提是台海和平……所以,兩岸關係的改善絕對是當務之急。”不過,如果過於積極推進兩岸關係,也會得罪他的靠山民進黨及部分堅持台獨主張的選民。權衡利弊,改與不改,變與不變,都不宜快而應慢。在這種利益考量下,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出台至執行這個階段的速度不會太快,在改善兩岸關係方面的措施會呈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

  對於這種方式,島内民眾目前尚能體諒及容忍。但是如果長期沒有進展,口惠而實不至,民意可能會逐漸反彈。

  特徵三:以葉遮樹幹

  李登輝的大陸政策,具有與大陸水火不相容的特徵,在後期他基本上沒有提出過改善兩岸關係的主張,而是借一切機會向兩岸關係潑冷水。如兩岸民間交流最熱的時候,他借“千島湖事件”降下了台灣民眾赴大陸旅遊的温度。在兩岸經貿交流最蓬勃時期,他制定了“戒急用忍”政策,使台商赴大陸投資步伐大大減慢。李登輝的做法,堪稱“以斧伐木”,完全是攔腰截斷之為。

  陳水扁的做法顯然比李登輝巧妙多了,圓滑多了。他承認看得見滿樹的葉子和果實,但是就不承認看見了樹幹。正如他不斷放出改善兩岸關係的氣球,甚至當朝韓峰會順利舉行後,他也聲稱兩岸可以此模式改善關係。但是他就是堅持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於是,兩岸關係進退維谷、動彈不得。陳與李的手腕不一樣,但效果是一樣的。

  陳水扁的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迷惑相當多的台灣民眾。

  特徵四:以變應不變

  李登輝的大陸政策,形亂而神不亂。看起來李登輝是個“大嘴巴”,亂說話。開始,關於大陸政策的講話常常予人“講錯了”,或者是聽者“理解錯了”的印象,需要幕僚出來“澄清”、“更正”、“補充”。但是等到事情真相大白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李登輝從來沒有講錯話。李登輝的陰謀往往就包藏在公開的言談中。

  陳水扁的大陸政策,是以變來抗衡大陸的不變。看起來,他不斷開空頭支票:又要邀江澤民、朱鎔基、汪道涵訪問,又要開放小三通、大三通,又要成立跨黨派兩岸政策小組,又要甚麽甚麽……形式變化,令人眼花繚亂。在可見的將來,陳水扁更會百變其身,創造出無數的大陸政策“變形金剛”來,以圖模糊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的視聽,從中掌握主導權。

  對於陳水扁這些大陸政策特徵,大陸當局作何感想,當可知道。在兩岸關係上不堅持“道”,祇注重“術”,這樣的大陸政策,焉能取信於大陸當局及兩岸民眾!

  (原载《中國評論》2000年8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