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主流民意決定台灣政黨政治發展方向

  台灣的台北、高雄兩市市長選舉早已落下帷幕,儘管從表面看來,國民黨的馬英九繼續連任台北市長,民進黨的謝長廷則保住了高雄市長的位置,泛藍與泛綠兩大陣營打了一個平手。但深入觀察與分析,可以發現實質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因為台灣朝野,均視此次選舉為二○○四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是民進黨繼續執政與泛藍陣線再奪政權的實力與能力的大檢閱。所以民進黨在選舉前制定了“保衛高雄、進取台北”的戰略部署。國民黨與親民黨也積極整合,保衛台北、力克高雄。從選舉的票數來看,台北一役:泛藍大勝,泛綠慘敗;高雄一役:泛綠險勝,泛藍小輸。綜合觀之,民進黨的選舉戰略不僅遠未實現,其執政警鐘卻已明明白白地敲響了!

  回顧民進黨自二○○○年五月正式執政至今的兩年又七個月中,台灣内部的政治危機不斷出現,但基本上一一化解,執政能力令人刮目相看。而且民進黨還通過巧妙的悲情訴求,獲得民眾的同情,不斷盤剝泛藍的政治陣地,如立委選舉就是。

  但是,當人民把所有執政資源都完全配置給了執政黨後,所期望的利益受到漠視,所處在的環境受到破壞,人民必然會重新審視遊戲規則,用選票解決政治問題。这就是選舉政治的科學與殘酷。

  那麽,台灣人民當前最大的訴求又是甚麽呢?和平、穩定、發展應該是當中的重要内涵。

  過去,國民黨在李登輝的主導下,一度以破壞兩岸和平為目的,以動搖台灣社會穩定為手段,以窒息台灣經濟發展為效果。結果,台灣人民毫不遲疑地抛棄了國民黨,選擇了民進黨。

  如果把民進黨短短的執政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其承諾與行動,均中規中矩,加之大陸的配合,推出了系列穩定台海局勢的政策措施,兩岸關係明顯緩和,和平氣氛再現。同時,民進黨當務之急是全面執政,執政的動力大於理念的追求,所以,分化瓦解台灣社會的動作不多。因此,民進黨聲望大漲,人民比較滿意,一些執政瑕疵可以獲得人民的原諒,經濟問題大家有信心進行解決。

  但是自二○○二年來,民進黨的一些言行,明顯是危害兩岸和平的,是危害内部的社會安定的。这無疑是與台灣人民求和平、求穩定的主訴求,也就是主流民意背道而馳的,必然引起民眾的不安。

  更加嚴峻的是,民進黨這些言行,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不安。美國政府面對反恐現實,決不願意兩岸關係出問題,所以是反對台灣在兩岸關係中製造麻煩的。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十七億人口的巨大市場與利益,令東南亞怦然心動,所以東南亞國家也是反對台灣在兩岸關係中製造麻煩的。國際大趨勢,也配合了台灣的民意,支持了台灣的民意。

  尤其不符合大趨勢的,是台灣執政當局至今未有給台灣人民在經濟方面交出一份合格的考卷。台灣經濟處於日漸萎縮的局面,缺乏發展的動力,嚴重損害了台灣人民求發展的願望。經濟始終是民意的基礎,更是政治的基礎。陳水扁先生,顯然是明瞭這一問題的。他說,今後要重新調整前進的方向,全力投入“拼經濟”與“大改革”的工程,努力贏回民眾的支持與信賴。但是,離下一次的大選,僅有一年多時間了,民進黨還來得及嗎?

  政黨政治、選舉政治的成熟標誌,是人民的意願決定政治發展的方向,決定政黨的執政地位。長期以來,台灣政治還沒有進入這種境界,會不會在二○○四年進入一個新的歷史轉折?一切有待未來驗证。

  不論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親民黨,祇有順應歷史大潮流,順應台灣主流民意,才有可能把握治理台灣的機遇。當前,違背了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的台灣主流民意,結果祇能是心想事不成。

  (原载《中國評論》2003年1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