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武力是備還是用和平統一受到衝擊

  自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後,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思路突然遇到了障礙。可以說,在此之前大陸有關決策層基本上沒有深入思考如何具體運用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因為和平統一是國策,決不會輕易改動;同時,武為備而已,對台動武的兩個條件,即台灣獨立和外國勢力干涉台灣,可以說在大陸的思考中,僅是一個以防萬一的戰略思考而已。所以,維和促統,是大陸二十年一貫的思路。

  但據本刊記者近二十多天在北京採訪,與台灣問題專家、學者等十多人深入長談後,記者愕然發現,他們更多地在思考如何以武促和甚至以武促統的對台政策。

  李登輝的“兩國論”發表後,大陸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李登輝此次言論與往常不一樣,過去大多是他的個人怪話,這次卻明顯是台灣當局推動的一項政策。其次,大陸認為李氏的“兩國論”幾乎踩破了和平統一的最後底線。“兩國論”是李登輝執政集團的“獨立宣言”。

  武力解決因素增加

  所以,目前大陸的台灣問題專家對如何解決台灣問題大致形成如下幾種看法:

  一、兩手都硬:堅持和平統一方針,繼續貫徹江八點,同時做好武力解決的準備工作,兩手都不能軟。

  二、以硬逼軟:調整在和平中促統一的過去策略,轉向用武力促和平再統一。簡言之,就是兵臨城下、不得不統的意思。

  三、下硬決心:選擇適當時機,以戰爭手段解決台灣問題。

  不管何種考慮,武力因素已明顯增加。在以往,除軍方外,大陸的任何台灣問題智庫及智囊都不會去著力思考武力解決的問題。

  以武力逼統三種手段

  如何對台運用武力也是大陸有關智囊目前全面思考的重中之重問題。據記者獲悉,大約有三種手段:

  首先,震懾對手,不戰而勝。即對台灣準備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有戰略戰役“殺手鐧”,同時輔之以政治、經濟、外交等手段化解矛盾,不戰而屈台灣之兵。

  其次,攻台要害,以點制面。即選擇台灣通信系統、情報偵察系統、作戰指揮中心、戰略武器平台等等要害部位進行重點攻擊。特别重視運用遠戰武器、遠戰戰法。這種打法能減少民眾的直接傷亡。

  其三,全面攻台,速戰速決。這種方式的戰爭,其慘烈狀況是難於描述的。

  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陸暫時選擇了第一種手段。

  大陸專家大跌眼鏡

  在兩岸關係即將恢復熱絡之際,李登輝的“兩國論”似兜頭一盆冷水,把兩岸的熱情打回冰點。對大陸的台灣問題專家而言,這是令他們猝不及防的一擊。“誰也沒有想到,李登輝的膽子如此之大,敢把大陸往戰爭的死角裡逼。”一位台灣問題專家對記者感嘆道。

  在近二十多年來,大陸的台灣問題專家致力於如何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思考,如何引進台資,如何促進交流,如何增強情誼,唯獨沒有思考如何與台灣決一死戰。但是李登輝的“兩國論”使他們驚醒,也使他們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嚴峻的問題:如果台灣當局再往獨立走最後一步,大陸還有不用兵的辦法嗎?

  (原载《中國評論》1999年9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