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要重視南中國區域協調整合問題

  僅僅從地理位置區分,南中國所指是中國的南部。但是從政治、社會、法律、經濟等各種因素觀察,中國南部的香港、澳門、台灣、廣東、福建、海南是中國內部最為不同的省區,形成了這塊區域的獨特氣質。

  香港、澳門是從殖民社會回歸祖國的特别行政區;台灣是至今未有與大陸統一但同屬一個中國的區域;廣東是開放最早及特區最多的區域;福建也有廈門特區及與台灣關係密切;海南是中國最大的一個開放特區。

  所以,如果用南中國來概括這幾個特區、省的共性,恐怕離不開如下幾點:

  一者:南中國是中國政治最開放的地區。

  因歷史與現實因素的交織,构造了南中國地區的政治生態處於高度開放的狀態。香港的港人治港,澳門的澳人治澳,還有台灣的選舉政治,都奠定了南中國政治最為開放的基礎。廣東、福建、海南作為内地特區建設的先行省,政治的開放程度,民眾參與政治的積極意識,當然要遠遠高於内地的絕大多數省市。

  二者:南中國是中国經濟最活躍的地區。

  南中國具有中國最開放最活躍的金融體系,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港澳台的外匯儲備合起來足以傲視全球。南中國是中國最重要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中心。中國最發達的航運、貿易、電子科技、旅遊、資訊業等等,都在南中國。全球大部分的跨國公司,主要投資是在南中國。同時,區域之間的經濟貿易交流也非常活躍。港澳台在廣东、福建、海南的投資,佔了在内地投資的大部分。

  三者:南中國是中國社會最富裕的地區。

  南中國區域的人民是最為富足的,如港澳台地區,應該用富裕來形容了。廣東恐怕也遠遠超過了小康。福建、海南也進入了小康水平。加上此地區擁有的佔全球大多數的移居海外的華僑華人關係,富足的中國人,盡在此區域矣!如果用階級來分析,中國社會上的真正意義的最為龐大的中產階級,基本聚居在南中國。

  但是,在繁榮昌盛的背後,南中國也存在著嚴峻考驗,交織著複雜矛盾。比如:

  南中國是區域政治衝突最為嚴重的地區。

  在南中國地區,政治衝突最為嚴重的是台灣問題,兩岸關係的進退,台灣社會的統獨,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中國,更加影響著南中國區域的穩定。這個問題一天不解決,南中國區域就一天不能完全穩定。如果因為政治衝突引發軍事衝突,受打擊最大的地區,當是南中國。

  南中國是社會意識形熊抵觸最為嚴重的地區。

  港澳實行一國兩制,資本主義的思想意識仍然是社會發展的主動力。廣東、福建、海南施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又是另外一套。可以想像,社會意識在交織交融中,必然會發生衝突、產生矛盾。不同意識形態,會通過各種各樣的表現發生抵觸。

  南中國是國際矛盾最易激化的地區。

  國際矛盾聚集在南中國區域,是歷史形成的。台灣成了中美關係的主要障礙,成了中國最不安全的核心,更是中國與美國及西方世界爆發嚴重衝突的焦點。港澳問題,西方國家始終保持高度關注。同時,釣魚台、南沙群島等主權爭議,風波難于平靜。

  所以,我們認為,中國決策高層必須從更高更新的角度來看待南中國區域的關係協調和整合問題。當前,南中國地區之間各種方式的交流溝通是存在的,但是基本是處在微觀經濟的協調,是以民間為主導的。把香港、澳門、台灣、廣東、福建、海南作為中國内部的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區域,進行戰略層次的決策思考,還是不明確的。

  中國的改革開放,在走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過程。就是說,先實施特區,後實施沿海開放城市,最後實行全面開放。而區域的協調整合,當是改革開放的更高層次。尤其是對南中國這樣的區域的整合協調。

  當然,南中國的協調整合,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必須有多方力量的協助,還要有時間與空間的配合。但是,中國政府的決策應該是最重要與最主要的。比如中國與東盟國家建立自貿區的決策,將給中國與東南亞的政治、經濟、社會關係帶來根本變化。所以,南中國的協調整合,不是無法做到的事。而且,我們相信,南中國區域的協調發展,對内有助於台灣問題的完全解決,有助於港澳的穩定繁榮;對外有助於國際與中國關係和諧和平。

  南中國區域的協調整合,需要更加多的智者獻計獻策。我們願意為推動這一發展盡心盡力。在此,我們提出推動南中國區域協調整合的四原則:一、更加開放的原則;二、保持穩定的原則;三、促進繁榮的原則;四、積極協調的原則。

  (原载《中國評論》2003年4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