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建立南中國更緊密經貿關係

  南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台灣以及廣東、福建、海南。南中國是中國經濟最繁榮、社會最富裕、政治最開放、信息最流通的區域,建立南中國更緊密經貿關係,對發展大中華經濟、促進兩岸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南中國:人口一点五億多(日本一点三億多);土地面積三十六萬平方公里(日本三十七点八萬平方公里);GDP七千二百多億美元;外貿總額近一萬億美元(超過日本,排世界第三位)。

  更緊密經貿關係(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ment)簡稱CEPA:即在中國内地與港澳分别簽定CEPA,具有自由貿易協議性質的經貿安排後,逐步實現取消貨物貿易的關税和非關税壁壘,逐步實現服務貿易的自由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南中國更緊密經貿關係:與此同時,通過國家經濟行為,提高港澳台與粤閩瓊之間的經貿合作水平,整合南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型關係。使南中國在中國的其他區域裡,更早更好地獲得相當長時期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法律保障的經濟發展週期。

  更緊密的南中國經貿關係形成多贏局面

  隨著香港、澳門先後與内地簽定了CEPA,建立了更緊密經貿關係,標誌著南中國區域的經濟合作走上了一個新台階。實際上,南中國區域中的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各個城市,早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經貿關係。台灣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資,特别是高科技項目的投資,在大陸屬於名列前茅。台灣與福建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關係,經濟往來非常頻繁,“小三通”之特别,在於是閩台之間的更緊密經貿關係的未來體現。

  俗語道,近水樓台先得月。兩岸四地經濟貿易的合作,首先起步於南中國,首先得益於南中國。而且,次區域的經濟合作始終是存在的,在大區域的經濟合作中發揮基礎優勢。

  更緊密的南中國經貿關係,能夠形成多贏局面。香港借此能夠繼續保持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資訊中心的地位;澳門借此可以壯大博彩旅遊經濟實力;廣東、海南、福建等地借此可以繼續發揮特區優勢;台灣借此可以避免經濟邊緣化。

  過去,南中國區域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完全是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合作關係比較鬆散無序。但是自從CEPA問世後,中國内地與港澳經貿合作開始走向了政策導向的一體化,這意味著南中國區域的經貿合作出現了質的變化,為南中國經濟貿易緊密合作開闢了可行的途徑。

  台灣經濟避免邊緣化的主要途徑

  南中國更緊密經貿關係,能為台灣帶來甚麽?這是應該重點思考的。如果缺乏合理性,台灣無法進入,損失是非常大的。可能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要關注的:

  1.台灣經濟邊緣化對大中華經濟的繁榮昌盛沒有好處。台灣經濟的穩定與發展,對大陸乃至港澳的經濟都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台灣的資金、技術、管理等進入大陸,對大陸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截止二○○三年八月,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五点八六萬個,台商實際投資三百五十五億美元。台灣經濟越好,大陸經濟得益越大。如果台灣經濟衰退,大陸經濟也會受損。

  2.台灣在南中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在南中國區域具有龍頭地位,實力非其他省區可以比較。此外,台灣還具有南中國次金融中心與次航運中心的功能與作用。所以,不能對台灣特殊的經濟地位和作用視而不見。

  3.大陸經濟崛起,加入WTO,與世界經濟接軌,與東盟十國成立自貿區,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勢將成為重要的國際市場、世界工厰、亞洲的經濟中心,而且發展速度非常驚人。脱離大陸經濟發展體系,台灣經濟肯定會走向邊緣化。所以,台灣不可忽視這個嚴重的現實問題。而大陸也必須爭取主動,盡早為台灣經濟尋找定位。南中國不失為兩岸明智的選擇。

  4.可以幫助台灣經濟抗禦邊緣化。在南中國更緊密經濟關係的範疇中,台灣能得到甚麽好處?得到了政策導向的更高層次的經濟合作關係;得到了更多的生產資源;得到了中國最富裕的消費市場;得到了經濟發展的腹地和空間。而且,在最大限度上遏制了經濟邊緣化的勢頭,造福全體台灣人民。所以,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新機制已成為台灣的迫切需要。至於是以兩岸CEPA或是以兩岸自貿區的方式實現合作,都是可以考慮的。

  兩岸政治關係的緩衝區

  建立南中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其中包含著一層重要的政治意義,那就是南中國將會成為兩岸政治關係的緩衝區。南中國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發展趨勢顯示,其水平日益追上歐洲富裕國家水平。而且,香港、珠江三角洲的人民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生活水平,一點也不比台灣差,甚至超過台灣。台灣民眾對於這種現狀應該是安心的,不會擔心被吃掉。而且,因為加強了經濟合作,南中國人民對台灣也會有更多的理解。

  所以能夠預見到,台灣加入南中國,有效的經濟合作將會促進兩岸政治關係的改善。

  大中華經濟的火車頭

  南中國更緊密經貿關係形成後,其實力非中國其他地區可以相比,也不是許多歐洲國家可以相比。而且,南中國完全能夠承擔大中華經濟火車頭的重任。

  近來,國際國内決策層、經濟學界一直重視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之間的經濟實力對比及發展趨勢評估。但是,如果用“洲”的概念來整合經濟,未免格局還是小了。比如用珠江三角洲的概念,會局限在廣東區域,福建、海南都擠不進,更加不說台灣了。僅僅是珠江三角洲,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採用南中國的概念,經濟力量一下子就得到了裂變。

  南中國,是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是中國經濟規模最大、與國際市場最接軌、市場經濟最發達、經濟功能最齊全的一個經濟區域,是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區域,更是中國經濟的火車頭。這種意義,不是長三角、珠三角可以比擬的。

  實施“南中國更緊密經貿關係合作區”工程

  南中國更緊密經貿關係如何命名?南中國戰略研究所理事長梁偉洪先生提出為:“南中國自貿區”。經過在北京、深圳、台北召開的專題學術研討會,大多數學者贊同他的提法及概念,評價甚高。

  但是從内地與港澳簽定類似自貿區的CEPA來看,似乎中央政府部門刻意廻避自貿區這個名詞。其實,名詞是不重要的,主要看實質内容。所以,如果今後不方便用自貿區這個名的話,可以用類如“南中國更緊密經貿關係合作區”簡稱“南中國經貿合作區”英文可以簡稱為“SC—CEPA”。

  名詞永遠不如實質重要,如何才能啟動“南中國經貿合作區”工程?這是十分重要的問題。

  1.充分利用WTO與CEPA,加強大中華内部的經濟區域整合。既要全面遵守WTO的原則,又要掌握類似CEPA的靈活戰略,用國際遊戲規則,來突破兩岸及港澳政府層面的政治障礙,提高該區域的國際經濟競爭力。因此,中央政府當務之急,就是要通盤考慮,在已經完成的CEPA框架中,尽快推出促進港澳台粤閩瓊經濟合作一體化的政策措施。

  2.台灣需要及時與大陸簽定類似CEPA的經濟合作協議,或者考慮成立兩岸自由貿易區。有了這樣的基礎,才能在政策方面进入“南中國經貿合作區。”

  “南中國經貿合作區”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台灣,忙於政治鬥爭的台灣,無暇亦無心研究如何提升經濟實力的問題。加上礙於非一中原則的政治意圖,其對加強與大陸的經濟合作,是不重視的。所以,對台灣能否及時與大陸方面商洽經濟合作事務,確實不能抱有太大的期望。對策應該是,尽量爭取,但不必等待。

  3.港澳台粤閩瓊在政府層面成立“SC—CEPA”論壇。

  現在中國内地分别與港澳成立CEPA聯合指導委員會,由雙方高層代表或指定的官員組成。委員會下設聯絡辦公室。這種領導結構,可能不完全適合“南中國經貿合作區”的需要。

  “南中國經貿合作區”成立前及其成立後一段時期,需要有半官方論壇作為交流平台,以協調政策、經濟、貿易各個方面的關係。這個平台可以稱為“南中國經貿合作論壇”或“南中國論壇”,即“SC—CEPA”論壇。該論壇以官、產、學多方面人士組成,應具有權威性和協調能力。這種安排,重要的一點,是要照顧台灣的現實狀況。

  (本文為作者在加拿大温哥华论坛的发言,2003年9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