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北約空襲南聯盟:對下世紀國際秩序投下破壞炸彈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當地時間下午七點五十五分,科索沃的首府普里什蒂納的上空突然出現一批轟炸機,重磅炸彈從天而降,這座城市被拋入黑暗中。南斯拉夫宣佈處於戰爭狀態。歐洲,從此刻開始,陷入了迷惑與憂懼之中。

  殺雞真用牛刀北約不是開玩笑

  在北約對南斯拉夫頭三個小時的空襲中,投射了幾十枚巡航導彈和許多一噸重的炸彈。在隨後的二十多天,北約持續對南斯拉夫轟炸。剛開始,北約轟炸的目標還是軍事目標,但不久即開始對工厰、學校、醫院、文化設施、街道、橋樑進行轟炸。據南斯拉夫當局統計,在頭一週的空襲中,南聯盟遭受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投在南斯拉夫的炸彈總威力相當於投在日本廣島的兩枚原子彈。在炸彈的威逼下,南斯拉夫湧現了難民潮,頭十天就有三十一萬多人逃離家園,湧入鄰國。

  美國這次聯合北約十五國空襲南聯盟,絕非倉促行事,而是有備而攻。北約在意大利集結四百六十架飛機,美國第六艦隊部署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加埃塔海軍基地,軍艦上的“戰斧”巡航導彈,可在各種天氣狀況下命中一千六百公里内的目標。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北約各國的五十多個衛星為此次軍事行動效力。最新武器“鋪路”二型激光制導炸彈也被使用,這種炸彈在地面上空十至十五米處爆炸,在很廣的範圍内任何坦克、槍炮或裝甲運兵車都將被摧毀。

  這樣的軍事力量,對南聯盟來說,堪稱為架在脖子上的“牛刀”。南聯盟的空軍祇有一百多架米格型戰鬥機,能對北約構成威脅的米格-29僅有十五架。此外還有一千枚地對空導彈、二千枚戰術導彈、短程導彈。

  北約的空襲戰也不是準備在幾天内結束的,其將空襲行動分為四個階段。美國一位有影響的民主黨參議員透露,政府告訴他轟炸至少得持續三十天,甚至不排除出動地面部隊進攻的可能性。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在四月四日表示,北約有可能改變政策,派地面部隊前往科索沃。北約秘書長索拉納也聲稱派遣地面部隊迫在眉睫。

  出師必須有名侵略也搖橄欖枝

  中國古話所云:師出有名。有名才能出師,那麽此次美國與北約究竟以何名義對南斯拉夫動武?

  在強大的爆炸聲震撼著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的時候,北約秘書長索拉納發表的聲明就強調他們出師的“名”:“我們必須制止暴力行動,並結束目前在科索沃實行的種族滅絕行徑。我們在道義上有義務這樣做。”這是打著人道的名義。

  克林頓的講話則強調空襲的首要目標是:“顯示北約反對侵略和支持和平是認真的。”這是打著和平的旗號。

  在歐洲,十幾個北約國家無不高舉人道與和平的招牌,向國内國外解釋本國參戰的理由。在世界許多國家,或被迷惑、或被恐嚇、或被制止,總之不敢出來說不的時候。唯有俄羅斯最憤怒,直斥北約空襲南聯盟是侵略。在空襲的當天,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發表聲明譴責北約,他指出:“北約對主權國家南斯拉夫發動的軍事行動祇能被認為是一種侵略行為,俄羅斯國内對此深感憤怒。”

  隨之,俄羅斯召回了駐北約軍事代表,召回了派駐歐安組織科索沃使團代表,總理普里馬科夫推遲對美國的訪問。俄羅斯的憤怒有它的道理,因為南斯拉夫是俄羅斯傳統意義上的盟友,是抵擋北約東擴的主要障礙。南聯盟的存在,對俄羅斯恢復大國地位的戰略有極大好處。

  不過,在西方國家也有許多正直之士敢說真話。如英國《泰晤士報》刊載國際法專家威廉·里斯——莫格的文章,指出根據國際法的經典原則,在沒有得到聯合國批准的情況下對主權國家南斯拉夫進攻是明顯的侵略行為。美國華盛頓凱托研究所防務和對外政策學會副會長特德·蓋倫·卡彭特也指出:“美國在攻擊一個沒有攻擊過美國、甚至沒有攻擊過鄰國的國家。這正是侵略者的定義。”(美國《今日美國報》三月二十六日)。

  項莊舞動戰劍沛公豈止南聯盟

  前面所說,北約動用“牛刀”宰割南聯盟,而且打的又是不義之戰,那麽北約真的是為體現甚麽和平、人道而冒天下之大不韙嗎?天下之事沒有那麽簡單。尤其是對國家利益至上的美國而言,雖然愛管世界上的閒事,但無利絕不圖之。

  美國舞動北約戰劍,其直指的“沛公”是:借此實現北約在下個世紀自身職能的重大轉變,維護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在巴爾幹地區的重大戰略利益。控制了巴爾幹,就能為北約東擴掃除障礙,最後實現將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排除在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囊括進北約軍事安全網的戰略目標,為美國通向全球至高無上的新型霸權地位掃清道路。

  在四月中旬,北約在華盛頓舉行成立五十週年慶典,正式提出全球干預新戰略,將北約的職能從區域性的單純防禦擴展為全球的主動干涉。南聯盟,成了北約慶典的祭品。

  賭注下得太大輸掉面子輸褲子

  對北約而言,空襲南聯盟不是手到擒來的快事,而是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這場仗打不打得贏,實在不好說。

  從戰術上分析,美國歷來的靠空中打擊逼迫他國改變政策鮮有成效。一九九一年的海灣戰爭表明,僅有空襲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坦克和步兵。但是對北約來講,南斯拉夫軍隊是可怕的對手。南斯拉夫軍力有十一萬四千人,預備役軍人據說有四十萬人,南軍數十年來一直接受防禦戰術訓練。美國軍事分析家稱,南軍是過得硬的、全副武裝的和訓練有素的對手,這樣一支軍隊在面對北約大規模入侵的情況下,不大可能像伊拉克軍隊在海灣戰爭期間那樣被擊敗。

  在轟炸了十天後,北約開始面對悲觀的結論:轟炸面臨著失敗,科索沃危機很有可能久拖不決。在短短的十天中,僅美國就耗資五億美元,估計戰爭在不派地面部隊情況下持續一個月,將耗資三十億美元,其他有關開支則將達一百二十億美元。所以,弄得不好,北約輸掉的不僅是面子,還會是褲子。美國《紐約時報》的消息說,空襲結果使克林頓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平湖丢進巨石世界格局被打亂

  在本世紀,經過半個世紀的熱戰和半個世紀的冷戰,人們在世紀之交時鬆了一口氣,以為隨著冷戰的結束,人類終於可以丢掉武器,互相握一握手了。但是,北約空襲南聯盟的戰爭,卻如平靜的湖面被投入巨大的石塊,正在日趨穩定的國際秩序又被打亂了。

  首先,這種行動標誌著一種新的干涉國際性主義的崛起,而且開創了可以干涉一國内政的危險先例。

  半個世紀以來,國際社會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是:不干涉其他國家的内政。而北約這次的軍事行動恰恰是違背這一原則的,此舉將斷送世界新秩序。

  其次,聯合國安理會失去了權力和威望,國際遊戲規則已被拋棄。

  安理會的原則是使聯合國内部的意見紛爭和重大矛盾不至於發展成為戰爭,根據聯合國憲章,安理會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方面負有主要責任,這也得到北約章程的確認。但是北約空襲南聯盟根本沒有通過安理會,導致安理會體系幾乎整個崩塌。

  第三,鼓勵分離分子活動,世界不得安寧。

  有消息透露說,西方討論一項計劃,在北約部隊的保護下,將科索沃建成一塊實行自治的飛地,也就是說,支持科索沃獨立。如果真的這樣做,世界各地民族主義分子將會大搞分裂活動,世界難有安寧之日。

  科索沃危機,折射出下個世紀世界的不安與痛苦。

  (原载《中國評論》1999年5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