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評論月刊是冷静的思考者

  中國評論月刊於一九九八年一月正式在香港創刊後,有關香港的内容和題材即成為雜誌高度重視的重點。当時香港回歸不久,如何探討分析香港問題,成了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而且,輿論常常出現兩極化,不是大力唱好,就是拼命唱衰。作為以思想性為定位的中國評論月刊,當然不會如此簡單地隨波逐流。

  我們認為,一國兩制是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香港回歸祖國之時,正是一國兩制之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況是人類社會國家體制最艱巨的工程——一國兩制。香港的回歸,不在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凌晨的一瞬間,而是在於今後漫長的歲月跋涉。可以預見,香港在一國兩制的道路上,將會走得很艱難。

  我們說“难”,不難在港英的撤離,難在特區政府如何真正有效地管治;不雜在輿論的百家爭鳴,雜在知識分子如何真正地歸心回意;不難在經濟的宏偉藍图,難在廣大民眾如何真正地保持信心。難處很多,充分說明了實踐一國兩制的不容易。如果特區政府、社會各界,以為實踐一国兩制是很容易的事,香港必然會出現大問題。如果中央政府不小心謹慎、廣開言路地聽取意見,認真細緻地處理香港事務,香港必然會變為大麻煩。

  因此,我們認為,必須冷静地思考香港的前途問題。如何才是冷静?

  第一,雜誌不應成為盲目樂觀者,必須成為冷静的思考者。既要樂觀地看到“東方風來滿眼春”;也要冷静地洞察“花城柳暗愁殺人”,全面評估權衡時局。當然,雜誌更不應該成為一個對香港前途的潑冷水者,這不叫冷静,這叫冷酷,是不符合廣大香港民眾利益的。

  第二,論者不可以是“孤論”者,而必須是“至人”者。《三國誌·魏書》中的魏書《任蘇杜鄭倉傳》說“孤論難持”,脱離實際的個人高論是不冷静的也是堅持不了的,如果傳媒盡是孤論,有何冷静可言?東晋葛洪《抱樸子·地真》中有言:“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最聰明的人,是能防患於未然的,也是能夠平心静氣地觀察評論香港問題的。

  第三,論題主要涉及的不是隨心所欲、不吐不快、或人云亦云的内容,而是思危憂亂者。清魏源《默觚·學篇》謂:“君子於安思危,於治思亂”。這樣的觀察角度、這樣的研究心態、這樣的評論範疇,才稱得上是冷静的。

  根據上述幾點思考,我們設計了一個冷静地分析、研究、討論香港前途問題的框架,就是“思想者論壇”。該論壇的基本原則是:

  一、港人議港。論者以香港的知名專家學者為主,包括香港工商媒體文化各界知名人士。真知港者,港人也!

  二、言論自由。論者不分政治立場,不講個人好惡,祇要有心得、有觀點,盡可以暢所欲言。雜誌忠實記錄,全文公開。

  三、不計報酬。中國評論月刊的香港問題思想者論壇,最奇特的一點就是,參加者沒有任何報酬,祇有礦泉水一瓶。雜誌不僅不付出席費,不設工作餐,也不支付車馬費。論者全憑一股愛港熱情參與。

  在此,我們要誠摯地感謝每一位參加“思想者論壇”的朋友,是他們的智慧,指導人們把握著香港的機遇;是他們的冷静,引導著人們辯析著香港的前途。

  我們還要特别感謝幾位老朋友、中國評論思想者論壇的主持人:黄枝連敎授、洪清田博士、莊仲希律師、李正儀博士,沒有他們的傾盡全力的無私支持,如此之多的專家學者、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是很難得到機會貢獻於兩岸及港澳、並與海内外廣大的思想者見面和溝通的。

  (选自《香港前途的冷静思考》,2003年12月初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