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評論月刊的國際視野

  每个月举办一次的“思想者论坛”,在不知不觉中迈进第八个年头了,在近九十期的论坛中,国际问题佔有二十多次,次数不少,份量更重。

  中国评论月刊从创办起,就把国际问题作為杂誌的最重要的内容支柱之一,至今未敢鬆懈。今天,在国际方面涉及问题之广、讨论问题之深、聚集专家之权威、发表文章之瞩目、影响力量之重大,在港澳的传媒中,除中国评论月刊外,恐怕还难找到第二家。我这样说话,可能自满了,可能对另一些传媒有所得罪,但是我们之所以敢理直气壮地下这种判断,是因為我们的作者、我们的评论员,当属当今中国最优秀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中国评论月刊是他们优秀思想的交汇平台。

    出现在“思想者论坛”的近百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中,来自北京的是中国的智库人物,中央机构的、外交部门的、军方的、学院的,他们对中国在国际关係、国际问题上的思考,影响著政府的決策。来自香港的、日本的、美国的、联合国的,是华人专家学者中关注国际问题的佼佼者,他们有专长、有体会,影响著华人社会的舆论和视点。在此特别要提及的是,九位印度的中国问题专家走进了我们的论坛,他们当中有将军、外交家、政党领袖、大学敎授,他们对印度与中国关係癥结的诊断,足令中国深省。拥有这样的评论员队伍,我们怎能不為之一振、不為之自豪呢?

    今次,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将其中十六次的论坛汇集成册,书名為《国际风云的冷静判断》。我认為,书名起得非常贴切。近八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就像一艘航行在波浪汹涌的大海上的船,而专家学者们的思考,无时无刻不影响著船长们的判断,是乌云还是晴云?是暖风还是飓风?是避风还是迎风?是航行还是抛锚?如今,船已过,浪已停,但是当时的判断卻作為一道缩影永远留在了中国评论月刊。今天展阅,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当时的结论,今天都被事实证明;当时的预测,今天都在发展过程中,是何其准确、何其合理!甚么原因?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冷静始终贯穿其中,如果衝动,就沒有冷静;如果愤怒,也沒有冷静。沒有冷静,就沒有稳重;沒有冷静,就沒有方向。沒有方向的船,会避得开风浪的摧残吗?所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极端的爱国狂热、无理的大国沙文,都是我们必须排斥的。如果有这些因素混杂在我们的论坛中,理智必将远遁,冷静无从谈起。

    重新展开书稿,我看到了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美国轰炸时和中美军机相撞时,中国智囊们的理性和冷静;我还看到了九一一事件发生後,中国的专家们的冷静和理性;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心结要解不要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安全战略要协调不要对峙。理性的光彩,始终笼罩著思维,辉映著言词。虽然事件已过去,评论已表述,形势在变化,问题在產生,但是专家学者们的深刻思想仍将继续发挥影响。他们的思考轨跡,值得永久地记录下来。在大国时代,需要胸怀大局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更需要高瞻远瞩的国际前途思考者。中国正值人才辈出的开放时代,书中专家学者的敏锐思维,磅礴大气,令人信服。

    我与书中出现的许多专家学者是好朋友,他们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的精神常常令我感动,他们的天下,是国际社会,比普通的中国人的天下要大得多。他们具有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具有的強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他们还具有不是每一个中国人能具有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非常感谢经济学家,感谢他们用经济学识把中国带入了繁荣富強时代。但是,人们对国际问题的专家学者认识很少,对他们的作用更是知之不多。其实,和平的国际大环境的创造与维护,哪裡缺得了他们呢?中国今天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功劳有他们的一份。要谢谢他们!我深信,随著中国走进世界的腳步越迈越大,中国人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们的影响将会不断扩大。中国评论月刊,永远与他们一道前行。

    在此,对各次论坛的主持人郭震远研究员、黄枝连敎授、黄嘉树敎授、饶美蛟敎授以及与会的各位评论员表示真诚的感谢。

  (选自《国际风云的冷静判断》,2005年5月初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