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也談中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



  劉中良

  摘要:由於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因素的不同,各民族之間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這給英語教學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跨文化交際教學就成爲中學英語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方式和内容。

  關鍵詞:中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文化差异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表現形式。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人們的言語表現形式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習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生活及行爲準則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係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似乎認爲只要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彚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實際上由於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歧義誤解,語用失誤的現象。因此,英語教學不但要進行語言教學,而且還有重視文化教育。


  一、跨文化交際教育的原由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由於不同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環境不同,因而對不同的事物和經歷有着不同的編碼和分類。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導致了他們獨特的篤信、崇尚和忌諱心態。不同的民族因其發展的特殊歷史過程産生了本民族自己的歷史典故、傳説軼事。如:“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是吉祥和權力的象徵,中國人以作爲龍的傳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裏,對龍就没有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將龍理解爲一種張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業家對此不甚瞭解,將印有龍圖案的産品推向國際市場,試想這種産品能刺激西方人的購買欲?能給企業創造效益?所以,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爲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

  2.文化教育是實現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 

  發展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並不意味着具備了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四種技能(聽、説、讀、寫)加上社會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交際的能力)。但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即培養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特别是語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麽場合該説什麽話,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此,語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爲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

  3.跨文化交際教學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 隨着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 對外交往日益頻繁, 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 特别是社會信息化提高, 國際互聯網的開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際。時代的變化和要求, 使許多語言教師對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研究這些跨文化交際中的故障問題, 對於我們的英語教學確實有着重大的實際意義。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産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正如托馬斯(Thomas)指出:“語法錯誤從表層上就能看出, 受話者很容易發現這種錯誤…。語用失誤却不會被象語法失誤一樣看待。如果一個能説一口流利外語的人出現語用失誤, 他很可能會被認爲缺乏禮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際中的失誤便不會被歸咎於語言能力的缺乏, 而會被歸咎於他的粗魯或敵意。”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發展聽、説、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新英語課程標準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瞭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這在以前的中學教材的大綱中從未把幫助學生瞭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作爲教材的任務之一明確提出來。因此,認真研究跨文化教學,探索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途徑,對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適應未來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是極其重要的。


  二、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内容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差异對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因此,它們就成爲跨文化交際教學的主要内容。

  1.稱呼語

  稱呼習慣方面中西習慣不大一樣。英語國家常把男士稱Mr,女士稱爲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對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 可用Ms,這是英國女權運動的産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單獨用以稱呼女性, Mr或Ms通常是與自己的姓名或姓連用, 筆者在英國學習時還親自請教過英國教師,他們告訴我:Mr.或Ms也可以單獨同名連用;並不是傳統課本中所説的不能單獨與名連有。Mrs只能與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連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與姓, 也不與名連用, 而是單獨使用。在中國, 習慣上有“張同志”、“李主任”、“吴校長”、“劉經理”“區老師”等稱呼,在英美國家裏不能把以上職業作爲稱呼語。如按中國人的習慣把“張秘書”、“唐護士”説成爲“Secretary Zhang”,“Nurse Tang”,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在英美國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頭衔, 如法官、醫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覺得親切、自然。筆者在國外親自經歷這種直呼其名體驗,我初到寄宿家庭時,我出於禮貌稱我寄宿家庭的女主人(hostess)爲“Ms. Suizen,”她要我叫她“Suizen”。我開始總覺得不太禮貌,總少不了加上Ms. 後來我們的上課教師也要我們對他們直呼其名,並給我們解釋英國人眼裏没有那麽多的社會等級之分,也没有嚴格的長幼之别。我最後理解了我寄宿家庭的十歲小孩爲什麽直接叫我的英語名“Jason”.而不在前面加上 “Uncle or Mr.”中學教材中出現過“Good morning,doctor.”但如果照此來稱呼劉教師爲“Teacher Liu”則不符合英美人士的習慣。還有“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語。“comrade”是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稱呼,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們和英語國家的人以comrade相稱,他們將會感到莫明其妙。

  2.感謝和答謝

  一般來説,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係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幾乎用於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茶,遞上一分報紙,準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説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别人幫你什麽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用“Thank you”時的昇,降調也有講究。一般出於禮節性的表示謝意時,應用昇調,如在商店購物付帳時,你把錢遞給收款員時,他會用昇調對你説“Thank you.”.同樣,他把你所購商品包好給你時或把餘款找補給你時,你也用昇調對他説“Thank you”.如果你對别人表示發自内心的,真誠的感激之情時,你應用降調對他説;”Thank you.” 但是,許多中國人在用Thank you 時昇,降調使用不恰當,以至在有的場合有失禮節。如我在英國就遇到這樣一件事,一位熱心的直願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幫我找到了我們要住的旅館,事後,我出於非常感激之情,用昇調對他説;”Thank you.”但他並没顯出愉快之情。於是我用降調對他説“Thank you.”他的臉上才露笑容。這算是在現實中給我上了一課。

  當别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麽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們通常習慣於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説聲“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説“No,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坦盪直率的不同風格。

  3.贊美

  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爲交談的引子。他們從不吝惜用贊美之詞,他們的贊美在中國人眼裏有時顯得有些虚情假意。如上課時回答一道時,答案並不十分準確,但老師會極力夸奬一番,如這是出於鼓勵的化;那以下就完全體現出西方人善於使用贊美之詞來取悦對方,如我穿一套不起眼的西服,打一條很一般的領帶,就被我的老師很很贊美了一番;我還經歷了這樣一事,我和一群英國小孩踢足球,我幾乎不會踢球,他們個個都比我水平高。但他們還説我很棒,我簡直不知我棒在何處?看來他們年長年幼都會贊美,這是不是他們的天性呢?我在思考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太吝惜贊美之詞了。在英語國家,贊美的内容可以包含;個人的外貌、外表、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稱贊别人的外表時只稱贊她努力(打扮)的結果,而不是她的天生麗質。因此贊美别人髮型的很多,贊美别人漂亮頭髮的很少。對别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隱私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却對此比較反感,認爲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如有這樣的對話:“How old are you,Mrs Read?”“Ah,it’s a secret!”爲什麽Mrs Read不肯説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爲英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對此,我在英國經歷過如此的尷尬,我到了我的寄宿家庭時,好幾天都只見到女主人和他的孩子們;一段時間後,我自認爲與他們都較熟悉了,一次晚餐時,我還是忍不住問女主人的丈夫是不是出差了。結果我得到的回答是你爲什麽要問這問題呢?并且表現出極不高興的樣子,當時弄得我極其難堪。後來我住了幾個月都没見到男主人的面,還是在一次和鄰居的小孩玩耍中得知,我的女主人没有丈夫。其實,在英國,許多英國人選擇獨身或找一個性伴侣(partner)。我們的老師給我們講(partner)在英國很普遍,大家都習以爲常了。還專門解釋了它存在的原因和必要。她帶着三個孩子就和(partner)一起生活的。這種現象在英國很正常,我們中國人很難理解,但她對我們的不理解也感到費解。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异。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麽?”(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中就成爲刺探别人隱私的審問監視别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5.打招呼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於問:“你喫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説,他們認爲你是想請他們喫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用”(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Hello”, “Hi”等,告别時常用“(Good) Bye”, “Have a nice day/time”.等。聊天時常以天氣、健康狀况、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爲話題。

  6.介紹 

  人教社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對於它在何種情况下使用却鮮有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 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説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説“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其實,介紹自己和他人, 有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之分。在會場上介紹一位來訪嘉賓或重要人物時主持人説:“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這樣的介紹既鄭重又得體。在非正式場合介紹方式則隨便多了。帶朋友到家裏可這樣介紹----“Mum, this is Joan, my classmate,”“Joa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等。在介紹兩人相識時, 一般要注意以下順序:先男後女;先少後老;先低後高;先客後主;先小姐後太太;先近後遠等。

  7. 打電話

  打電話的對話,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規則。比方説英國英語裏私人打電話的模式一般爲:①電話鈴響。②接電話者自報電話號碼。③打電話者要求與某人通話。這樣能讓對方明白有無掛錯, 這種接電話的人, 大多屬於"紳士階層"或"文明社會"。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用以下常用語:"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説:"Is that ×××speaking?"而不説:"Are you ××× speaking?"。

  8.節日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异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Easter(復活節),April Fool’s Day(愚人節),Mother's Day(母親節),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和Christmas Day(聖誕節)等。中西方節日的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這在人教社教材中有充分地體現,如Mid—Autumn Day和Merry Christmas兩課中!在節日裏,對於别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也表現出不同的態度。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後一般也當面不打開。如果當面打開並喜形於色,可能招致“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别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9.詞彚的文化内涵

  英語詞彚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彚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彚本身做出主觀評價。比如red一詞,無論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祝活動或喜慶日子有關,英語裏有“red—letter days”(節假日)。尤其在中國,紅色象徵革命和社會主義等積極意義,但英語中的“red”還意味着危險狀態或使人生氣,如“red flag”(引人生氣的事)。還有當看到商業英語中的“in the red”,别以爲是盈利,相反,是表示虧損、負債。又如“狗”這個詞在漢英兩種語言裏的表義是不一樣的,但中國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類貶義詞語,而英語中那個“a lucky dog”(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等習語却表明狗在英語國家的身價百倍。透過同一個詞的不同聯想意義,窺見出漢英兩個民族各自的心態和習慣。


  三、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方法


  跨文化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並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

  1.進行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虚、讚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2.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异國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瞭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録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閲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瞭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還可以請外籍教師到校任教, 鼓勵學生與老外面對面交談, 讓外籍教師把自己在中國親身體會到的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告訴學生。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又豐富了學習形式, 使學生更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四、結語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爲了實現跨文化交際, 就是爲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大面積地、全面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既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同時也是新世紀中學英語教學的一項緊迫任務。爲了實現這個目標, 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到跨文化交際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應引起廣大中學英語教師的重視。總之,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强語言的文化教育的滲透,重視語言文化差异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得體的語言。


  參考文獻:

  [1]陳 舒: [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係],[J],國外外語教學1997(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C](英文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8:(P137)

  [3]賴招仁:[試論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障礙與外語教學],[J],龍岩師專學報1998(3);

  [4]王鴻懿. [中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新視角],[ 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 (3).

  [5]楊平澤 .[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問題] [J], 國外外語教學1995(1). 

  [6]顧嘉祖,陸 昇.[語言與文化] [C].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My View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LIU Zhong-liang

  Rongshan Middle School, Shunde, Foshan, Guangdong 528303

  Abstract: On account of different ideas of value, ways of thinking, religious believes, natures of nationalities, etc., there exist cultural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nationalities, which does harm to English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becomes one of essential methods and contents in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English of middle schoo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