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勤問與巧問



  高二(6)班  陳剛明

  在中華淵源的詞海中,你會不難地找到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詞:學問。

  從中國造字的依據、構詞的巧妙,不難看出,這是個會意詞。學問嘛,既想學,就免不了要發問。學無問不立,問不學無功。

  那麽,許多學生領略一番,有所思想。然後,每每有一個問題浮現在他的腦瓜子,他總要問個爲什麽。誠然,他逢疑必問的求知精神實在可嘉,但是他也錯過了自己思考的機會,况且,在他解决了許多學習疑難的同時,一大堆不能解决的問題和無用的知識却從此縈繞腦海。一個井然有序的花園頓時變成廢物收購中心,不可悲乎?

  人能够瞭解的知識是局限的。據統計,世界上已有的書本、文章,其數量之多,即便一個人花費一輩子時間亦不能盡閲,更不用談人類尚未知曉的領域了!由此觀之,人要積累學問,除了博覽群書,更重要的是一心深入。

  學習猶如鑿井,你總不能今天在這裏挖幾尺,明天在那裏鑿幾丈吧!只有認定水源的方向,鑿之一氣,隨着深度的增加,清凉的井泉終究是要涌出的。如若認爲多學多利,鯨吞書卷,遍覽群籍,今天搞科研,要去參加;明兒有藝術交流會,又要去見識,如此這般,這等於天天鑿淺井,恐怕到人生了結時,仍未嘗到泉水的甘甜。(當然了,假若你認爲自己的記憶能力超人,那麽超出常人般的鯨吞也不能説是不行的,只不過是成功的難度又好比蜀道之難於上青天罷了。)

  作爲一個學生,他不能學非所學,這就需要巧問。

  巧問,根本而言,它杜絶了蹂躪生命的窘况。而且,巧問對於學習的力度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選取專一、系統的學習課題有助於一門深入。其間需要學,也需要問。有針對性的問既節省時間,也有效地避免了歧路亡羊的劣况。學習需要理解,但並非所有知識的記憶都能通過理解實現的——也就是説,理解並非萬能的,對於不能理解的,我們要懂得巧妙地跨過去,放棄死纏爛打。這就要求我們巧問;某些知識,至此還是總結得出的規律,任憑你如何地“諒解、理解、降解、分解”,它也無可能向你坦誠地告訴你有關它的道理、原理、論理……它只有自豪地以一句極豪邁的話將你壓倒:“在我身上只有規律!”你也許被駁斥得茫然不知所措,也許不争氣地哭出連串泪水,甚至氣惱得直跺脚。它還是轟出那句:“規——律——。”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尋根問底,因此,我們就得巧問。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