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環黃海經濟圈旅遊產業合作探討



  旅遊業是一個邊緣性、集合性的產業。與其他眾多產業部門均發生著較為普遍的關聯。是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經濟文化環境效益好的綜合性產業;旅遊業已成為當今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並以其顯著的經濟地位與對經濟的巨大帶動作用,被各國政府所重視。都把旅遊產業放在經濟發展的戰略優先地位。在環黃海區域內的各國也均將旅遊產業作為本國的骨幹產業之一。

  一、「環黃海經濟圈」觀光業現狀

  1. 「環黃海經濟圈」經濟概況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發展中心的東移和中國經濟中心區域的北上,環黃海區域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正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在世界經濟中業已佔據了不可取代的地位。在這一區域中有著黃海、渤海的地域優勢,也恰好是各自國家經濟相對比較發展地區和主要港口地區。雖然人口約為世界人口的6%,與NAFTA和EU很相近,是世界上人口比較密集的區域。人口密度小於的ASEAN(佔世界人口8.6%左右),但其GDP佔世界總量的3.6%,卻幾乎是ASEAN地區的一倍。而且增長幅度大大超過同為亞洲的ASEAN地區(圖表1-2)。

  「環黃海經濟圈」的高人口密度,經濟強勁增長和人均GDP(3,545美元)的經濟水準,為區域旅遊合作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客源市場。而「環黃海經濟圈」豐富的旅遊資源更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 「環黃海經濟圈」的旅遊資源

  「環黃海經濟圈」是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環黃海區域的各國均具有悠長的歷史、奇特的地理地貌、漫長的海岸線。以北京故宮、長城為首的古老中國文化,壯觀的日本活火山、奇妙的溫泉,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的韓國文化所形成的21世紀的「韓流」等,均為「環黃海經濟圈」提供了魅力無窮、相互輝映的旅遊資源。

  (1)中國環黃海地區的旅遊資源

  中國環黃海地區,是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有世人熟知的北京、上海,也有在環黃海區域赫赫有名的大連、青島,及所在省——遼寧省和山東省等。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人口1492.7萬(2004年)。是世界知名度極高的古都之一。有被列為世界遺產的世界上最大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有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觀的長城。還有那周口店古猿人化石遺址,有歷史久遠中國傳統文化京劇、雜技,還有獨特的滿漢全席、北京烤鴨等。

  上海,世界大都市,人口1352.4萬(2003年)。是一座極具現代化而又不失中國傳統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外灘老式的西洋建築群與浦東現代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和平飯店的爵士樂、豫園的絲竹音樂,讓人追憶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舊夢,身邊呼嘯而過的世界上第一條營業磁懸浮,是那麼讓人們感歎、詫異……上海城市日新月異的神速變化,給人們帶來了現代都市的刺激和豪華氣息。

  遼寧省簡稱遼,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沿海,總人口4,217萬(2004年),省會設在瀋陽市(奉天)。居住著漢、滿、蒙古、回、朝鮮、錫伯等民族,其中朝鮮民族近40萬人,佔全國朝鮮族人口的20%左右。主要城市有聞名的港口城市大連以及與朝鮮接壤的邊境城市丹東、「鋼都」鞍山、「煤都」撫順等。遼寧省是中華民族最早棲生的地區之一,瀋陽的新樂遺址記載著7200多年前的文明史。與北京故宮齊名的瀋陽故宮和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世界文化遺址),述說著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西元1644年~西元1911年)進京前的創世之舉。有亞洲之最的本溪地下水洞,千峰迭連、以佛教道教集於一山而聞名遐邇的鞍山千山。還是國內少有的溫泉之鄉。

  山東省簡稱魯,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省會濟南市。總人口9180萬人(2004年)。山東省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中華「五嶽之尊」的泰山和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故鄉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均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東部漫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風光綺麗的海濱城市青島,煙臺,威海等。以沙灘、啤酒、嶗山礦泉而著名的青島、海市蜃樓著稱的「人間仙境」蓬萊閣、「海濱花園」的威海等,都是理想的度假勝地。如今濰坊的國際風箏節,菏澤的牡丹花會,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青島國際啤酒節更是錦上添花,吸引著千千萬萬中外遊客的惠顧。

  (2)日本環黃海地區的旅遊資源

  環黃海區域的日本九州地區,人口為1,345萬人(2004年),是日本的主要旅遊觀光地區之一。該地區奇特的地相地貌、獨特的溫泉文化、變化莫測的阿蘇活火山、濕潤的氣候、美麗的東西海岸線等使人流連忘返,難以忘懷。而且在兩千多年間深受亞洲大陸文明的薰染,那彌漫著大陸文化的多層次城市風格和豐富多彩的祭祀慶典活動均反映出了其多姿多彩的文化特點。那罪惡的戰爭留下的世界聞名的長崎原爆遺址,告誡著人們戰爭的殘酷。九州的獨特的美麗的大自然,使九州擁有眾多的國家自然公園,另外還有326處可利用的溫泉以及超過500處的國家級文化遺產。另外作為日本經濟發源地的九州地區的獨特產業基地也構成了魅力無窮的產業旅遊資源。另外,從彌生時代的九州遺址,到現代派的大型主題公園、娛樂場所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需求遊客的喜好。

  (3)韓國環黃海地區的旅遊資源

  環黃海區域的韓國地區,覆蓋了首都首爾周邊地區及韓國的中部、南部、西南部地區。這一地域在過去的20年中,隨著韓國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旅遊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和保護。有景色如畫的海濱、山林及河流,有許多的古佛寺、王宮、寶塔、古跡、城堡、民俗村及博物館。位於首都首爾附近的仁川,是韓國的主要旅遊區之一。仁川的摩尼山,以每年的開天節而著名。京畿道龍仁市的韓國民俗村再現了李朝後期的人們生活。京畿道水原市的水原華城(世界文化遺產)較好地保存著十八世紀建城時的原貌,如今它又借助知名韓劇〈大長今〉而著稱於世。廣尚南道的智異山國家公園,是韓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與金剛山、漢拿山共同組成韓國的三大神山。坐落於廣尚南道的海印寺是韓國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因寺中藏經版庫裏存放著十三世紀問世的世界級文化遺產——高麗大藏經版而享有盛名。位於韓國最南端的濟州島是韓國最大的島,以三多(石多、風多、女人多)而著稱於世;擁有神秘的自然景觀及傳統文化之美,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島嶼。火山口形成的漢拿山,平鋪千里的美麗沙灘,風光秀麗的漢山草原,所到之處均令人心曠神怡。

  3. 「環黃海經濟圈」旅遊產業現狀

  「環黃海經濟圈」內,各個地區在經濟上互補,習俗上相近,文化相容又有差異,旅遊資源豐富、相互間有可互補,地理距離相鄰,這些條件使相互間能夠成為主要客源國及目的地國。

  (1) 中國環黃海區域旅遊產業現狀 

  2004年是中國旅遊業的重要一年,入境遊、國內旅遊、出境遊三大市場均獲得了可喜的業績。旅遊總收入達到6,84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全國GDP的5.01%,入境旅遊人數首次突破了1億人次大關,達到1.0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8.96%,是1978年的60倍;其中,外國人1693.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8.49%,是1978年的74倍;入境過夜旅遊人數4,17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7%,躍居世界第4位,旅遊外匯收入達257億美元,比前年增長47.9%,躍居世界第5位(圖表1-4)。主要客源國是日本和韓國(圖表1-5)。國內旅遊人數突破10億人次大關,達到11.0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711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26.61%和36.86%。中國公民出境人數為2,885.2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2.68%;其中赴日本為61.6萬人次、佔我國出境遊人數的2.15%,比同期增長37.3%,是日本第四大客源國。赴韓國為26.49萬人次、佔我國出境遊人數的0.92%,比同期增長39.06%,為韓國的主要客源國之一。

  (2)日本九州地區觀光業現狀

  九州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是日本的主要觀光基地。九州地區的經濟狀況良好,GDP值佔全國的10%。以福岡市(市區人口134萬)和北九州市(市區人口101萬)為中心的九州北部地方,人口密集,城市功能齊全,被稱為僅次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的日本第4大城市圈。九州地區是距離亞洲大陸最近的日本地區之一。日本的九州自古以來就有與大陸密切接觸的歷史。關於日本的最古老史記《三國志 ·魏志 ·倭人傳》記載的就是日本彌生時代的九州地區。九州地區,一直是日本國內和海外入境遊客主要旅遊的地區之一(圖表1-6)。

  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2004年到海外旅遊的日本人數達到1,683萬人,而訪日遊客為613.8萬人,由此形成日本的國際旅遊收支2兆9,171億日元的赤字。2003年日本政府根據本國的經濟發展實情,修改了上個世紀80年代制定的大力宣導國民出境遊的「海外旅行倍增計畫」;提出順應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需求的「觀光立國的行動計畫」,並將2003年定為觀光元年。在加大開展國內旅遊行的同時,大力打造便於外國人觀光客訪日的旅遊環境,計畫到2010年使日本的入境觀光遊客達到1,000萬人次,進而縮小國際旅遊收入逆差;希望能通過觀光旅遊來拉動整個國家經濟的全面復蘇。                                               

  從九州地區入境外國人佔全國的比例不到10%,但來自亞洲的到訪人數卻達11.2%;其中來自中國和韓國的遊客人數近為全國的26%(圖1-6)。而且,韓國遊客到九州地區的人數的比例為19.4%,與全國的自韓國入境遊客比例的26.3%十分接近。對於出境遊還處在起步階段的中國到九州地區的遊客人數的增長速度為36.2%,也與全國的自中國入境遊客增長率的37.9%幾乎等同。2004年在韓國進行的〈日經MJ調查〉顯示,漢城的消費者將九州的〈別府溫泉〉作為訪日的第三目的地目標。

  日本政府在為了擴大從中國、韓國入境遊客,不僅開展了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動,而且在入國旅遊簽證方面做出積極努力;今年對韓國遊客實行免除簽證、對中國將團隊旅遊簽證放寬至中國全境。

  (3)韓國境內觀光業現狀

  環黃海韓國境內地區是韓國經濟包括旅遊業十分發達的地區。韓國旅遊業走過了40年的歷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在80年代提出「旅遊立國」的口號,向「全體國民旅遊職業化,整個國土旅遊資源化,旅遊設備國際標準化」的目標前進。韓國年接待海外遊客數量由1962年的1.6萬人次增加到2004年的515.8萬人次。出境遊人數也達到了551.8萬人次。

  韓國旅遊業快速發展的一條最重要經驗是始終維護良好形象,努力營造吸引遊客的旅遊環境。利用1986年的亞運會、1988年的奧運會、1993年的世博會和2002年的世界盃足球賽等大型國際活動,韓國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己的旅遊形象,提高了國際知名度。

  充分利用有限條件,力推特色服務,是韓國發展旅遊業的一大特色。韓國充分利用旅遊資源,在努力發展體現韓國特色的旅遊項目上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韓國的國土面積僅9萬多平方公里,但迄今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就達7處之多。並將歷史文化遺跡、韓國文化與旅遊結合起來,使有限的旅遊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現在韓國不僅有每年新推出的特色旅遊專案800多個,而且大範圍營造影響,近年來「韓劇」帶來的「韓流」更是倍受世人矚目。韓國觀光公社在中國作了2,000人的「韓流及韓國旅遊現狀調查」,有74.9%的受訪者表明有意訪問韓國,其目的為「走訪影視劇外景地」(44.9%)、「觀看演唱會」(20.7%)、「與明星結伴旅遊」(17.4%)等,可見韓國影視劇對吸引中國遊客起到了巨大的感召作用,2004年韓國創(自中國和日本)入境人數最高與當今的「韓流」不無關係。 

  二、「環黃海經濟圈」旅遊業的合作

  1. 「環黃海經濟圈」旅遊合作中的積極因素

  進入二十一世紀,服務業發展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進步和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世界各國在服務業領域的合作日益增強。2004年世界旅遊貿易(入境)總收入達6,220億美元,國際旅遊收入增長率高達11%,超過了石油產業和汽車產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環黃海區域由於各自的地理和文化等旅遊資源的優勢,更是注重旅遊產業在本地區的經濟帶動作用。

  (1)環黃海三國地區均擬將旅遊業打造成支柱產業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研究結果預測:到2010年世界旅遊人數將達到10億人,全世界各國旅遊總收入將達1,550萬億美元。與此同時,旅遊業創造的就業機會與其他行業相比增加了一倍,旅遊業在全世界創造了一億個就業機會。旅遊業帶來的豐厚的經濟效益已得到世界的普遍認可。

  中國,在國家經濟改革之初,就根據國情提出了要打開國門、發展經濟,首先要發展旅遊業的國策。國家旅遊局在「十五」計畫和到2015-2020年的規劃設想中提出,今後20年,中國要實現從「亞洲旅遊大國」向「世界旅遊強國」的新跨越。中國目前是世界第六大旅遊收入國,旅遊總收入達到831.41億美元(6,840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8.227元/美金折合),相當於全國GDP的5.01%。世界旅遊組織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今年11月在中國無錫舉辦的「2005年世界城市服務業大會」上世界旅遊及旅行業理事會執行總裁理查 ·米勒發表預測:十年以後,中國將成為第二大旅遊收入國,僅次於美國。在世界形勢動盪不安的2004年,中國以旅遊服務的提高和治安的安全性贏得了2004年度全球最佳旅遊目的地(世界旅遊組織評定)。

  日本,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經濟發展速度的減緩,日本對原來的側重提倡國民出境游,用出境遊花匯抵消一部分外貿帶來的順差進行了重新審視,一改過去不太重視旅遊業,尤其是入境遊的經濟作用的做法,提出了對觀光業的新視點:①旅遊產業是可充分利用國內資源賺取外匯的得力產業。②旅遊產業是可實現大批僱用的手段。③旅遊產業對飯店、度假設施、航空、鐵路、飲食、旅行社等很多行業有帶動作用,並對其他行業可有效整合的前所未有的綜合產業(Applied Research Institute,Inc.對觀光產業的新認識 )。提出了觀光立國的經濟政策。2003年在日本第156次國會上小泉首相闡明了為再現日本國魅力,振興旅遊的國策。其後同年石原國土交通大臣主持了有旅遊實體參加的「推進國際觀光戰略」大會,會上提出2010年外國人入境旅遊人數要達1,000萬人次,全民齊心協力「推進國際觀光戰略」,為實現觀光立國,國土交通省要提出有力度的提案。

  韓國,在80年代提出「旅遊立國」的口號,向「全體國民旅遊職業化,整個國土旅遊資源化,旅遊設備國際標準化」的目標前進。1998年後韓國的旅遊業一度比較低迷,但是,隨著韓國經濟的快速復蘇,同時韓國政府的長期注重文化、注重文化產業終於得到可喜的回報,2002年後韓國以電視劇為引導的「韓流」,給韓國的旅遊業帶來了驚人的效益。韓國的觀光公社透露2004年韓國入境旅遊人數達到了515.8多萬人次,其中來自受「韓流」影響最多的亞洲地區的遊客就佔到其中的65%, 「韓流」一年收入400億美元左右。韓國成為了亞洲地區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國之一。

  (2)區域性安全效應

  2001年九一一事件後,世界局勢動盪不安,世界傳統的幾大旅遊區域,美國、西歐、東南亞、中東,都被人為恐怖和戰火所彌蓋,完全沒有了人們可休閒度假的氛圍。而東亞的祥和、平穩以及中、日、韓各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將把世界的觀光遊客更多吸引到東亞地區-環黃海區域來。

  (3)符合生態旅遊的時代觀念

  「環黃海經濟圈」是以黃海為中心的橢圓型直徑1500公里以內區域,彼此距離十分貼近。從中國的上海到日本的福岡的距離只有900公里,飛機只要一個半小時,比上海到北京和福岡到東京都要近。今年福岡的里氏7.0級地震,上海市民,尤其是高層住宅居民有明顯震感。上海至九州地區的長崎只有800公里,飛機1個小時15分的航程就可到達。從韓國的濟州島、釜山到日本的九州更是只有200公里。環黃海區域內便利的航空交通,各大碼頭間的渡輪,使得福岡的人到上海比到東京更便捷;濟州與九州渡輪一個小時即可到彼岸……距離優勢不僅使相互間移動容易成行,而且為區域旅遊賦予了生態旅遊的理念。現代生活的生態理念之一,即盡可能減少長距離移動,以減少能源的消耗。

  (4)文化共容、人緣優勢

  東亞有著共同的文化基礎,漢字、古漢語、佛教、道教是當今東亞文化的基礎。中、日、韓三國的歷史和文化是相通的。

  中、日、韓三國同處於儒家文化圈內。儒家思想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中、日、韓三國的社會意識形態。儒家文化的親和力將成為構建「環黃海經濟圈」的積極因素。當今沁透著儒家傳統的韓劇在中國、日本等儒家文化圈內的影響力也足以說明這一點。

  環黃海區域是經濟、文化交流最活躍的地區。日本、韓國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遼寧、上海、山東地區。由於歷史的原因,遼寧又是日語在中國普及度相對較高的省份,同時又是朝鮮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區之一。同樣,旅韓的華人、在日的華人以及歸日的戰爭遺孤也主要都是來自包括遼寧的中國東北地區和山東省。如今,在中國的韓國、日本留學生也主要集中在中國的環黃海區域內以北京、上海、大連為主的幾大城市。

  (5)旅遊資源互補優勢

  日本九州的旅遊資源以地理、地貌等自然風光見長,韓國的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歷史的傳承和現代文化的結合獨特文化旅遊資源,中國既有北京、上海這樣的世界大都市,又有二戰期間的一些令過來人難以忘懷的「故地」如:「韓國上海臨時政府」舊址、昔日奉天(瀋陽)、大連的尋夢、瀋陽的韓國街,大連、青島聞名的服裝節、啤酒節,以及北京2008年奧運會、上海2010年的世博會、2006年瀋陽的世博園等等多會使這些城市、地區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2. 「環黃海經濟圈」旅遊合作的作用

  (1)促進友好、加深相互間的理解

  旅遊,是人的流動,旅遊是通過移動到達彼岸進行心靈交流。因此,各國間的旅遊遊客就是最直接的友善使者。中國和韓國都是二戰期間飽經戰爭風霜的國家,歷史給這兩個國家留下了深深的傷痕。當代的人們都知道那場戰爭不僅留給受戰爭淩辱的國家創傷,對日本人們也留下了極大的災難。

  近年來韓流文化大舉登陸日本。韓流頭號男明星裴勇俊擁有以百萬計的以女性為主的日本FANS。而正是這些FANS的一遍遍韓國行,加深了兩國民眾間的瞭解,促進了日本和韓國民眾間的交流。另外,以韓流為例,韓國自1997年開始有「韓語託福」(外國人韓國語能力考試),1997年參加人數只有2274人、4個國家;到了2004年增至15,279人、16個國家參加。這一結果與「韓流」這兩年帶來的韓國熱不無關係。

  中國與日本有著2000多年友好的歷史,如今要醫治幾十年前那場戰爭給兩國人民留下的創傷,需要人們多途徑接觸、增加相互間的瞭解,增進友誼。節選一個中國青年去年遊覽日本後的感言「這是我第一次來日本。此前,對於這個東亞近鄰國家的感覺較為複雜。像大多數國人一樣,每每想起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想起其當政者不肯認錯道歉、一意孤行參拜靖國神社以及釣魚島等問題,都感到十分憤慨。同時,又對日本這個經濟大國心懷欽佩之意,作為一個資源貧乏、地震颱風不斷的島國,卻能創造出令世人震驚的經濟奇蹟,日本的國土面積只有中國1/26,人口為中國的1/10,然而其每年創造的財富卻是中國的3倍……我曾去過不少歐洲和亞洲國家,但從未像這次日本之行對自已產生強烈的震撼。印象最深的不是東京街區的繁華,便利的交通和昂貴的物價,也不是因為有霧而未能觀賞富士山的遺憾,而是日本人,更準確地說是日本大和民族認真、勤勉、敬業的工作精神! 」

  (2)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吃、住、行、遊、購、娛構成了旅遊的六大要素,六大要素直接涉及到餐飲業、住宿業、交通業、零售業、商業、娛樂業等等,也就是說,只要旅遊產業一起動,最起碼也必須與這六個行業的發展發生密不可分的關係。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研究結果,每一個旅遊業的崗位直接的就業,就可帶來5個間接就業機會,每增加3萬美元的旅遊收入,將為社會增加2個直接就業機會。因此,發展旅遊業所帶來的社會效應是十分巨大的。2004年中日韓三國一共有入境遊客2,920.8萬人次(各國政府公佈數字),佔世界入境遊客總數的3.6%(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按世界旅遊組織的推算,到2020年,世界的國際觀光客將達到16億人次,完全按現在的比例換算,屆時中日韓三國也將有近現在一倍的入境遊客市場。如果大力打造旅遊產業,使環黃海區域旅遊業佔世界的比重超過現在的份額,那結果可想而之。

  (3)促進區域內行業整和、增強區域競爭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對於地球、「地球村」這個概念、辭彙人們用的越來越多,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使世界溶為一個大家庭,國界不再是什麼生活範圍的圍牆。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趨勢,WTO體系的產生與發展,加速了自然經濟系統由國家層面向地球村層面發展進程。在未來的生活中,隨著人流移動趨向的作用,物流能力的增強,區域性經濟將階段性地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歐共體的產生發展,尤其是統一貨幣後的歐共體發展的主流已讓人們有所憧憬。

  開展區域性旅遊合作,增強地區內人們的交流、理解,促進區域經濟協作發展,是增強區域經濟實力、資源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區域旅遊產業,將會由於它的產業特點,逐步整和區域內旅遊資源、人力資源、及其他物質資源而形成更有力的經濟佈局,突顯出區域的經濟、文化優勢,從而增強區域的競爭力。隨著區域性旅遊合作的增強,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區域性旅遊產業的競爭力的增強,不僅便於區域內人們的近距離旅遊,而且還會在國際旅遊市場的競爭中,達到共贏,有利於爭取更多的區域外客源流入。

  (4)有效利用生活資源、改善人們生活品質

  隨著韓國的雙周日的實行,環黃海區域的人們生活都開始有了大週末的概念,加之當今世界工作日數逐步減少、休息日的增加以及集中休息日的增加、帶薪休假制度的實行等,人們自然更需要近距離移動的旅遊目的地的增多。區域內旅遊合作,會給加大區域內人們旅遊的可利用空間,給區域內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和改善,提高區域內人們的生活品質。

  3. 「環黃海經濟圈」旅遊合作現存問題

  (1)政治、政策對於旅遊合作的影響

  中、日、韓三國間由於歷史原因,友好關係上時時有波動,這種波動對相互間的旅遊合作自然有很大的影響。

  如今年的3月韓國與日本就獨島(在日本稱為竹島)領土主權問題,又一次引起紛爭,韓國年初開始出現的赴日本旅遊的客流就出現了很大的波折。三月份隨著旅遊季節的到來,旅遊人數本應該上升,但四月份旅遊人數卻比三月份有所下降,而到了5月份更出現了負增長(圖表2-1)。

  同樣,今春由於日本政府首腦參拜靖國神社、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和成為聯合國常務理事國的申請等涉及到歷史的問題,引發中國民眾出現了對日本不友好的情緒波動,甚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發生了民眾的遊行、集會,為此,進入春季後到中國的日本遊客市場出現了異常冷清。從2005年瀋陽市的1-9月份接待日本入境旅遊人數就可看出其中的變化(圖表2-2)。

  今年7月,日本國作為愛护地球博覽會的特例措施之一,對中國全境內實行開放旅遊簽證。可就在8月份就以會導致外國人犯罪率上升、中國入境遊客有非法滯留現象為由,縮小了旅遊簽證的批准率。8月1日到20日,從瀋陽的旅行社送簽的275名旅遊簽證中只發給了其中100名的入境簽證。而且並沒有說明未批准的理由或簽證審查的具體標準。這只有近30%的簽證率,嚴重影響了該地區赴日本的出境遊的實際工作,並且給從事中日間出入境遊的旅遊社帶來極大的反感,使準備嘗試開始赴日本國際遊的中國的遊客的情緒受到極大挫傷。

  (2)相鄰不相知

  中、日、韓均為相互間的主要客源國和出境遊的主要目的地國,但是相互間對對方國的瞭解十分不足。尤其是環黃海區域內的中國地區和日本九州地區之間的瞭解。以瀋陽市學生青年群為例,在瀋陽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做了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收回問卷80份,其中對日本九州,知道「九州」這一地名的有63份,佔78%;就關於九州有什麼瞭解,為對九州的最大感知,首舉今年3月的福岡地震,有34張問卷,為42.5%;另有27張答卷分別寫有知道長崎、阿蘇山、九州有溫泉等為33.8%。估計問九州地區的民眾對瀋陽等城市的瞭解程度也十分有限。這讓我想起一件幾年前的有趣事兒。瀋陽是中國的大城市,當年我在九州時,說瀋陽幾乎沒有人知曉,上年紀的人跟他說奉天,還能知道。還是2002年的朝鮮人闖入日本瀋陽領事館事件,讓我周圍的人知道了瀋陽。

  (3)專業人才匱乏

  現在隨著各個地區以及各自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個性化需求,三國間掌握對方語言、瞭解對方文化、對方人們心理的旅遊專業人才十分匱乏。現在日本把中國作為一個客源市場在大力開拓,按中國人們的喜好,更希望日本人導遊帶他們瞭解、感受日本(稱之為原汁原味),但是日本好像能夠達到中文導遊水準的專業人士奇缺。即使日語普及較好的遼寧也將出現問題;由於大學體制的改革,出現了小語種專業外語開課難的局面,因此,雖然遼寧地區韓語、日語都有師資優勢和學苗優勢,但是也很難找到有一定日語水準的非日語專業畢業生。這將對區域旅遊的深度開展十分不利。

  (4)一些地區作為對方旅遊目的地接應工作不到位

  這一點尤其嚴重的是中國,在旅遊經常光顧的地方很少看到對方國的文字標識。以遼寧瀋陽為例,日本和韓國的遊客佔入境外國人遊客總數的70%以上,但是機場、飯店、旅遊景點及其他公共設施很少有日文和韓文的標識。遼寧的旅遊資訊網只有英文、日文表示也沒有韓文版面。而且這種資訊網的其他語種的頁面內容也極其簡單,幾乎沒有什麼實際應用價值。這與中國旅遊業的信息利用技術還很落後的整體水準有關。赴日本旅遊的遊客普遍反映日本提供外國遊客可下榻的飯店沒有本國母語的電視頻道,會中、韓語的飯店工作人員也顯十分不足,英語也不是很理想。

  三、振興「環黃海經濟圈」旅遊業的建議

  振興「環黃海經濟圈」旅遊業,首先應該是營造環境,要讓區域內的政府、相關組織、相關企業以及生活在這個區域的人們有區域意識。有了區域的意識,自然也就會為這個區域做自己應該承擔的工作。

  1. 政府協力為區域旅遊一體化創造條件

  (1)政府行為應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政府的行為應該以人民的意願為宗旨。當今世界、區域的和平,與鄰國間和平相處,尋求共同發展才是各國人們的根本心願。如果政府的行為會激起周邊國家強烈不滿,那自然會使相鄰國家間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合作受到嚴重影響。

  (2)政府牽頭成立達成共識和協定

  為有效實現區域旅遊一體化,應有政府牽頭,就合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提出實質性政策和協調出共同的意見。如牽頭由各地區的區域經濟專家和旅遊業資深人士以及各地區的政府主管部門、旅遊企業業務主管參加的區域旅遊協會;對區域旅遊資源進行整合,整體包裝區域旅遊產品,對區域外提出可行的跨國的區域性旅遊線路,對外做好行銷;對區域內的客源,通過對旅遊資源的分類整理,不間斷推出新型旅遊產品,以保證內需。號召各國及各地區媒體加強有利於區域合作的報導,引起區域內外人們的更大的關注。

  (3)政府為開展區域旅遊合作提供政策保證

  三國政府均應為最終徹底實現相互間自由往來作出各自的努力。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日本政府將中國人遊客的旅遊簽證的准簽條件透明化(這在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2005年6月所作的《關於國際觀光立國報告》中也提出過),以便旅行社在組團時參照執行,避免出現前面提到的瀋陽地區送簽的30%簽證率之類事情,避免出現令實際的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局面。調整旅遊投資政策,加快吸收區域外資金投資和區域內的民間資金投資旅遊業,加快旅遊業的發展速度。

  通過政府間協調,解決人民幣在日本的貨幣通兌問題,(現韓元與人民幣在兩國間的一些地區已經實現了通兌)使遊客真正感受到區域旅遊的一體化。

  2. 實現區域旅遊一體化

  (1)對環黃海旅遊圈進行形象定位

  環黃海旅遊圈協作組織成立、實現資訊溝通的基礎上,整體包裝環黃海旅遊圈,對環黃海旅遊圈進行形象定位。如利用環黃海區域內共識的儒家思想,道教文化對旅遊圈進行定位、包裝。同時利用媒體和文化傳播途徑對外宣傳,注意與環黃海經濟圈的其他產業產品進行聯銷、互為載體,從而多管道擴大影響,促進行銷。

  (2)多種形式開展區域旅遊行銷

  在區域內,環黃海城市可以共同舉辦定期的區域旅遊會議、企業聯合會以及專題論壇會,到目標客源地現場召開產品說明、展示會,洽談會等,或組織考察團、促銷團和市場行銷團等到客源國家和地區展示本地區的旅遊資源、經濟、文化等,從已有客源中回饋客源的意見、建議等。同時瞭解客源物件地區的風土人情、性格愛好以便有的放矢做好接待服務工作。

  在區域外,利用環黃海旅遊協作組織,到世界客源市場國做市場行銷,給世界一個環黃海區域一體化的概念,使區域內各地區的旅遊資源得到最佳利用。

  (3)利用資訊技術,建立資訊平臺

  利用資訊技術,利用國際互聯網讓世人以最快捷、最明瞭、最深入的方式瞭解本區域。最終實現旅遊資訊化,如就一些服務設施提供了網上訂購、預約、諮詢等便利功能等。①利用資訊平臺建立區域整體化的理念,設立介紹區域資訊的獨特網頁,便於區域內相互間瞭解和資訊傳遞。對區域外進行整體宣傳,擴大區域的對外影響。②各地區將本地區及區域內其他地區的資料、資訊實現網上多語言體系化,便於區域內外人們對該地區瞭解。韓國觀光公社的網頁http://tour2korea.com/就十分成功,它有十種文字表示,內容極其豐富、細膩、生動;可利用面大。九州觀光機構所做的〈可愛的九州〉 http://www.trip.co.jp/lovekyushu/,用韓文、英文、日文、中文(繁、簡體)五種文字表示,也十分方便好用。

  3. 加強區域內旅遊硬體、軟體的建設

  (1)培養專業人才

  人才是區域建設的第一需要。培養能夠投入到區域建設中去的人才是開展好環黃海區域旅遊的關鍵。區域內學校應迎合市場,培養掌握中文、日語、韓語的專業人才。其中學校,可實行學生3+1、2+2(短大、高職實行1+1或2+1)或鼓勵學生在校期間短期留學;學科建設將培養外語型專業人才作為主要方向之一,加強第一外語非英語學生的專業外語學習,外語為英語的學生加設其他語種外語的選修課。為培養專業人才而努力。

  (2)增加區域合作必要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在機場、港口、公車站、服務網點等公共場所的路牌、公廁、電話亭等設置中文、英文、日文、韓文的標識或易懂圖示。在報亭、旅遊飯店和餐館等地,向遊客提供多種語言的交通圖、旅遊指南、旅遊服務手冊等資料。遊客下榻的飯店增設衛星電視頻道,增加遊客母語電視頻道的播出;提供便於非本國遊客使用的電腦上網方式等。開設像韓國1330那樣的免費旅遊諮詢服務熱線電話,提過多語言對應服務,或開設能夠即時應答的旅遊資訊、諮詢網際網路站等。

  參考資料:

  1. 張廣瑞、魏小安、劉德謙,2002~2004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 社會文獻出版社,2005。

  2. 遼寧、北京、上海、天津山東等省市統計局,各省市〈2004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各省、市統計局,2005。

  3. 遼寧、北京、上海、天津山東等省市旅遊局,各省市〈2004年旅遊統計公報〉各省、市旅遊局,2005。

  4. 夏春玉. 〈東亞城市會議研究部會報告-大連市〉, http://www.pysih.net/。

  5. 詹小洪.《大長今》折射韓國文化戰略[N], 新民週刊,2005-09-2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4中國統計年鑒》, 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7. 孫鋼, 在〈博鼇亞洲旅遊論壇(中國桂林)〉主題大會上的演講[EB/OL], http://consulting.winbird.com/,2005。

  8. (社)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 《國際観光立國に関する報告書》, http://www.keidanren.or.jp/。

  9. 國土交通省, 《觀光白書平成17年版》, http://www.mlit.go.jp/hakusyo/。

  10. 武原行政書士事務所ウェブサイト,《中國人団體観光客の訪日ビザ審査を厳格化》(2005.8.29), http://immigration-info.air-nifty.com/

  11. 松井 範惇、木村 公一朗,《環黃海地域における観光產業への提案》。http://www.pysih.net/,2005。

  12. 経済產業省九州経済產業局,《九州アジア國際化レポート2005》. p://www.kyushu.meti.go.jp/seisaku/,2005。

  13. 韓國觀光公社,《統計公告》, http://tour2korea.com/。

  (作者: 張琪,瀋陽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