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



  近些年來,中國的民營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並在國民經濟中居於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本文試圖展現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綜合實力及所面臨的課題。為了研究的方便,這裏所說的民營企業是指個體私營企業。

  一、民營企業的成長  

  1. 民營企業的數量和註冊資金規模持續擴張

  中國民營企業的數量和資產規模持續高速增長,而且在全國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也在不斷提高。從表1來看,自2000年到2005年,民營企業的數量已經翻番,2005年是2000年的2.44倍。這表明近年來民營企業在數量擴張上已經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特別是在2005年2月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政策背景下,2005年的企業數量比2004年增加65萬戶,增幅達17.8%,從環比增長的角度來看為歷史最高。

  同時,2005年全國民營企業的註冊資金為61331.1億元,註冊資金佔全國企業註冊資金的比重達26.33%,從表1來看,民營企業註冊資金的規模正逐漸擴大,占全國的比重也在逐漸增加。自2000年到2005年,民營企業註冊資金已經翻了兩番多,2005年是2000年的4.61倍。2005年的註冊資金比2004年增加13395.1億元,增幅達27.9%,從環比增長的角度來看為歷史最高。

  2. 民營工業企業快速成長

  中國民營工業企業在2005年繼續高速發展,並取得了良好的發展績效。這突出表現在:一是民營工業企業的數量快速增加。2005年民營工業企業的數量從2004年的22128家增加到123820家,是2000年的5.6倍,比2004年增加了4463家。

  二是民營企業的工業產出能力和產出水準越來越高,這標誌著民營企業的增長模式也在從最初低水準低附加值的行業,逐漸轉向現代工業領域。2005年民營工業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分別為47778.20億元和12855.55億元,均較上一年度有較大幅度增加,增幅分別為12636.95億元和4565.55億元。5年內工業總產值增長了9倍多,年均增幅高達55.7%,工業增加值增長了近10倍,年均增幅高達57.7%。2005年全國工業增加值76190億元,民營工業企業的工業附加值占全國的16.9%,反映了其產出能力正在逐漸增強。

  三是民營企業的資產規模迅速擴大。2005年民營工業企業的資產規模達到30325.12億元,比上年增加6600.32億元,增幅達27.8%。5年間的資產總額增長了7.8倍,年均增幅達50.9%。

  四是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不斷提高。2005年民營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45801.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314.18,增幅達36.8%,5年間的年均增幅達57.1%。2005年民營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達2120.65億元,比上年增長690.91億元,增幅為48.3%。

  3. 民營企業成長中的短壽現象

  民營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也出現了短壽現象,據2005年《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披露,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2.9年。每年新生15萬家,死亡10萬家。60%的企業5年內破產,85%的企業10年內消亡。另據《IT經理世界》2005年第5期提供的資料,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從1995年到2003年8年間,1995年時的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前20%企業,只有38.5%生存下來。在生存下來的企業中,只有22.9%的企業仍然居於2003年中關村科技園區規模最大的前20%之列,還有2.1%的企業進入中關村最小淨資產企業的名單。這說明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存能力還不強。

  二、中國民營企業的地位和作用

  1. 民營企業的投資水準顯著提高

  中國經濟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投資的持續增加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至關重要。但在全部的固定資產投資中,雖然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仍佔絕對多數,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力,但其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卻在逐漸下降,而民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卻高於其他所有制經濟,從而使其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從固定資產投資的絕對量來看,民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從2000年的4709.37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3890.65億元,年均增幅24.2%,2005年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上一年增加4010.1億元,增幅為40.6%。這顯示了我國對民營企業投資領域對擴展和民營企業投資能力對增強。

  從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來看,民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從2000年的14.31%提高到2005年的15.65%,結束了連續兩年低於2002年的下降局面。如果2005年與2004年相比,則提高了1.63個百分點,呈現出快速提高的勢頭,這充分顯現了《若干意見》的政策效應。但是,政策效應通常會有一定的時滯,這也是2005年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所佔比重與2002年相比並沒有出現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

  2. 民營企業對解決就業貢獻巨大

  就業是當前中國最急需解決、也是最難解決的民生問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而為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表5可以看出,2001年以來民營企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和水準越來越高,2001年到2005年,民營企業就業人員數量從1527萬人增加至3458多萬人,年均增幅22.7%。2005年私營企業提供了3458.431萬個就業崗位,比上年增加464.702萬人,增幅仍高達15.5%。

  2005年城鎮私營企業就業人員數量佔全國城鎮就業人員總數的比重為20%,遠高於2004年的11.3%,而且高於除國有單位以外的其他經濟部門(圖3),如果再加上個體經濟和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民營經濟成分,這一比重將更高。

  三、中國民營企業的競爭力

  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民營企業就總體而言已經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進入到做大做強,不斷提升競爭力的新發展階段。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一些民營企業已經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的民營企業就是一個集中的體現。

  1. 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的民營企業數量

  在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多年排出的中國企業500強中,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上榜,而且所佔比重呈快速上升趨勢,2002年為3.8%,2004年迅速提高到14.8%,2005年為15.8%,2006年進一步提高到17.4%。這充分顯示了民營企業在迅速做大,以及在全國企業中的相對競爭力在不斷增強。

  2.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的民營企業地位

  從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比較來看,在按2005年營業收入水準排序的2006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實力最強的企業雖然仍是國有企業,但民營企業也開始居於重要的地位。從表6和表7可以看出,在中國企業500強中,私營企業的企業數量位列四種所有制類型中的第二,比上年增加8家;營業收入位列四種所有制類型中的第二,增加3351億元;利潤總額位列四種所有制類型中的第二,增加19億元;從業人數位列四種所有制類型中的第二,增加326145人。

  3. 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的民營企業經濟效益和效率

  在中國企業500強中,私營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表現較好,其中資產利潤率為5.91%,在四種所有制類型中位列第二;人均利潤2.95萬元,在四種所有制類型中位列第二;資產周轉率1.57,在四種所有制類型中位列第二;人均營業收入78.39萬元,在四種所有制類型中位列第三(見表8)。就總體而言,民營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低於外商企業,但卻高於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顯示了民營企業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4. 中國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的相對劣勢

  在中國企業500強中,雖然進入的民營企業數量在迅速增加,但絕對量仍然偏小。這意味著民營企業的規模和實力相對較弱,與其在我國社會經濟中的地位是不相稱的,也是不適應重化工業化發展,以及國有企業改革要求的。這也表明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提升競爭力仍然任重而道遠。

  四、中國民營企業的融資

  1. 民營企業的信貸融資

  雖然《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定了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援,也出臺了一些具體措施改善民營企業的信貸融資,並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民營企業信貸融資難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從表9可以看出,2005年度全國金融機構對私營企業及個體企業的貸款餘額比2004年末增加了近100億元,顯示了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援在加強。但是僅僅100億元的增加額,對民營企業的發展需求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而且從月度資料的情況來看,全年有5個月份的貸款餘額比上月下降,顯示了對民營企業對金融支持仍處在波動中。

  此外,從表10還可以看到,國家銀行的信貸仍然存在著所有制歧視,即使在《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大力號召下,2005年國家銀行對私營企業及個體企業的貸款餘額比2004年末下降了近60億元,特別是從月度資料來看,全年有7個月份的貸款餘額比上月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營企業融資環境的改善。

  2. 民營企業的上市融資

  上市是快速成長型企業的重要融資方式,這對於缺乏信貸融資的中國民營企業而言尤為重要。根據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東方企業家》雜誌共同主辦和評選「2006民營上市公司100強」的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國內和海外證券市場上市融資,2002年為276家,2003年330家,2004年412家,2005年達到568家(非國有上市公司被視為民營上市企業)。評選出的「2006民營上市公司100強」企業的營業收入指標門檻從上一年的11億元提升至18.89億元。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上市表明:民營企業自身的卓越表現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這將有利於進一步拓展民營企業的上市融資通道,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也有助於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

  民營企業在國內上市融資的歧視性限制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2001年時滬深兩市1175家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118家民營企業,即使在這點有限的民營上市公司中,只有很少是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PO)的模式上市的,其中65家是通過買殼上市的。在2005年國內上市公司中,民營上市公司已經超過了200家,直接上市的比例大幅提高。

  但是,也應充分認識到:現在民營企業上市融資的政策性障礙雖然已經掃除,但玻璃天花板的現象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民營上市公司在整個上市公司中的比例過低就說明了這一點。這顯然是與民營企業表現出來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不相稱的。

  3. 民營企業的債券融資

  在《若干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在加快完善中小企業板塊和推進制度創新的基礎上,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健全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功能,為非公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創造條件」,「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企業債券」後,民營企業的債券融資管道得以開放。從2005年5月人民銀行出臺《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至2006年2月,先後有85家企業發行了105期總額達1748.9億元的短期融資券,其中,民營企業共有5家,雖然所佔的比重很小,但仍是非常可喜的起步。

  五、中國民營企業的品牌實力

  中國民營企業的品牌意識正在覺醒,大多數民營企業家已經認識到,品牌是企業一項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一個企業必須擁有持久且口碑好的品牌,才能夠長盛不衰。有競爭力的品牌是企業對外拓展業務的名片,而品牌必需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才能成為真正持久而有生命力的品牌。起步較早且持續經營至今的民營企業中,大多都制定了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品牌戰略,其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在國內市場中居領先地位。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理人週刊根據中國企業2005年的各項指標資料對中國企業品牌的市場價值進行評估後聯合評選出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2006)」顯示:華為、國美、新希望、蘇甯、蒙牛等一大批民營企業的品牌價值排在前列,而且位次明顯好於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的表現,這說明民營企業在無形實力方面具有相對比較優勢。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在第三屆中國民營企業峰會上發佈的「2005中國製造業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50強」和「2005中國最具品牌競爭潛力的100家民營企業」顯示出,中國民營企業的品牌建設在全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50強企業分佈的省份為12個,100強企業分佈的省份達到了17個。但存在的問題是,品牌企業的地區集中度較高,如在50強企業中,浙江為23家,江蘇為12家,廣東為6家,三省就佔了82%;在100強企業中,浙江為37家,廣東為16家,江蘇為10家。品牌企業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

  當然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民營企業在無形實力方面具有的相對比較優勢,是與其有形實力相對而言的,但在與國有企業的比較中,民營企業的品牌實力還是相對不足的,如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2006)」中民營企業排名最靠前的華為僅位列第14位。此外,就總體而言,中國民營企業的品牌實力仍需要加強。

  六、中國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我國有65%的發明專利和80%的新產品產生於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

  民營科技企業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生力軍。截至2005年底,我國共有民營科技企業14.4萬家,比上年增加1.87%;民營科技企業的從業人員數1212萬人,比上年增加7.26%,其中科技人員佔從業人員比例超過30%;總資產為63120億元,比上年增加19.09%;技工貿總收入達61218億元,比上年增加27.32%,總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874家;為國家貢獻利稅2958億元,比上年增加26.30%;出口創匯1742億元,比上年增加44.09%;全國53個國家級高新區中,民營新科技企業數量已超過70%。

  以電子資訊技術為先導知識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生產力。根據資訊產業部評選的「電子資訊百強企業」名單來看,整個電子百強企業全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485億元,同比增長18%;利潤總額237億元,同比減少29%;上交稅金282億元,同比增長3%;出口交貨值2481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不乏以華為為代表的一些民營電子資訊企業。

  七、中國民營企業的區域發展

  1. 民營企業的區域分佈

  2005年各省市自治區的民營企業都比上一年有了較大發展,企業數量有了較高增長,各地區勞動人口在私營企業的就業人數也比上年有顯著增加,各地區的民營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但民營企業的發展水準在不同省市自治區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

  從表12來看,全國私營企業數量最多的前5個省市是:江蘇、上海、廣東、浙江、山東,前5個省份中的私營企業的數量佔全國私營企業總量的48.9%。也就是說,近50%的民營企業分佈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省份,這說明經濟發展水準與民營企業的發展密切相關。

  全國私營企業從業人數最多的前5個省市是:江蘇、浙江、廣東、上海、山東,前5個省份中私營企業的從業人數佔全國私營企業從業總人數的47.5%。與私營企業數量的排位相比,雖然位次有點變化,但仍是同樣5個省市。這說明企業數量與就業人數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也意味著這五個省市的民營企業仍然都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但位次的變化特別是上海的位次變化又說明,這五個省市的民營企業在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分佈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因為,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對吸納相對要少。

  全國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最多的前5個省市是:山東、江蘇、廣東、浙江、河南,前5個省份中私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佔全國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42.0%。與前兩項排名相比,在前5個省市中,河南省進入,上海退出,這說明河南省民營企業的發展在加快,體現了中部崛起的新氣象。

  2. 民營企業的省際差距

  通過比較私營企業數量、就業人數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前5名和後5名省份的指標數值,就可以反映出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省際差距。

  表13比較了2005年私營企業數量的前5名和後5名省份,前5名省份私營企業數量的合計是後5名省份企業數量合計的20倍左右,私營企業最多的江蘇省民營企業數量是後5名省份民營企業數量之和的5倍。私營企業數量前5名的省市都在東部沿海,而私營企業數量後5名的省市自治區有四個在西部,西部地區遠遠落後於東部,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東西部的發展差距。

  表14比較了2005年私營企業就業人數的前5名和後5名省份,前5名省份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合計是後5名省份合計的近20倍,私營企業就業人數最多的江蘇省的就業人數是後5名省份數量之和的5倍多,這顯示了東西部地區在依靠民營企業解決就業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表15比較了2005年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前5名和後5名省份,前5名省份的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合計是後5名省份的20多倍,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最多的山東省是後5名省份數量之和的近6倍,東部地區民營企業的投資能力和以此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比西部地區要大很多。

  (作者:黃泰岩,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硏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遼寧大學特聘教授;金鐵鷹,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