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應高度重視鄭和下西洋在粤遺存遺址的發掘和研究



  ——茂名市海上絲綢之路遺迹遺址調研報告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廣東文化祖
  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開發,經過幾年的努力,已取得許多開拓性的成果,相繼出版一批論著,獲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應,舉世矚目,對建設廣東文化大省和“海上廣東”作出了積極貢獻。

  隨着這個項目的研究開發向縱深發展,最近我們又有了新的發現,顯示有必要進一步加强該項目研究。特别是去年鄭和航海600週年,引起世界海洋各國高度重視,我國也舉行隆重紀念活動和學術研究會。其原因在於,鄭和航海是一項和平友好的偉大事業,促進了各國之間的溝通和理解。鄭和航海每次都經過廣東海域,相信會有不少遺迹遺址保存下來,它們作爲一種文化資源,也是一筆極其寶貴精神財富,具有重大曆史和現實意義。

  2006年12月6日至8日,由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廣東文化研究組的參事、館員和珠江文化研究會的專家教授聯合組成的調研組,前往茂名市進行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在當地黨政領導和文博部門的積極配合下,沿電白縣水東鎮至電城鎮一帶海岸,發現海上絲綢之路多處遺迹遺址,結合歷史文獻記載,基本上可以認定,茂名港也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一個千年古港,而且也可能與鄭和下西洋的航海過程有重要聯繫,甚至可能會發現有關的重要歷史遺存或遺物,應給予高度重視。其根據是:

  一、  豐富歷史文獻記載

  茂名古代屬高凉郡,《樑書·王僧孺傳》雲:“天監初……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奴隸)’及海舶每歲數至,外國賈人以通貿易。舊時州郡以半價就市,又買而即賣,其利數倍,歷政以爲常”,説明茂名沿海某一港口古代作爲海上貿易之所,也是販買人口之地。按六朝時代這一帶爲俚人居地,使用古越語,電白“博賀”港,“博”含義爲口,“賀”含義爲貨,故博賀古代即爲商港。1976年、1983年和1995年在茂名境内化州、電白發現隋代以前獨木舟多艘,印证古代茂名有過發達航海業。

  據《明史·佛郎機傳》和《明熹宗實録》記載,正德年間(1504~1521年)廣州市舶司(海關)移至高州府電白縣,但具體地點不明。到光緒《電白縣誌》卷25古迹條才説“市舶提舉司廢署在水東圩,或雲在蓮頭”,即在今電白縣城或在電白舊治電城鎮附近蓮頭港,兩地皆在海岸綫上,顯見市舶司所在即電白港。而史書所載明代朝貢貿易與這吻合。萬曆《粤大記·廣東沿海圖》在電白縣城西南標“番貨澳”、“可寄泊”,據明《水寨條約》雲:“蓮頭港係電白咽喉,距城五裏。左哨三號船兩艘、六號船一艘扎守左港;右哨六號船一艘,七號船一艘扎守右港;艟艨一艘,專責尋哨蓮頭外洋,接前藍海面止”。到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蓮頭港“在電城北額南三十裏”,“水深港闊”。在蓮頭嶺東南標“番船澳”,並注“可泊南風船三十只”,有人認爲這是指今博賀港,都與外貿相關,故設海上巡邏部隊,以保障安全,直到清光緒《廣東輿地全圖》則清楚標明蓮頭嶺對面、電白縣城附近橋水河有蓮頭港,無疑是海上絲綢之路上不同港口。

  二、  造船手工業支持

  史載明代高州是廣東四大造船中心之一(另爲廣州、潮州、瓊州),所造“廣船”,規模巨大,最大者可載三四千石,《明史》卷90指出廣船“可發射佛郎機(洋槍),可擲火毬”,擁有强大戰斗力,能有效地爲海上貿易船隻護航。這次考察電白南海堡,當地群衆告知,那裏過去曾設造船廠,所生産船隻長達百米,可容跑馬。雖未見船廠遺址遺物,但結合文獻所記,此説當可相信。當然,最後論定仍需考古成果支持。

  三、  海神崇拜見证

  海神崇拜是航海業出現和發展的一種折射,媽祖(天妃、天後)崇拜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精神世界的代表。這次考察在電白南海鎮南海堡、樹仔鎮登樓鄉,均見到宋代以來興建的媽祖廟,爲舊時政府官員、過往船民、當地居民祀奉,反映祈求海不揚波、商貿興旺的良好願望。據悉這類廟宇在茂名境内不在少數。

  四、  田野調查所見

  考察組深入茂港區、電白市沿海岸綫作田野調查,特别是登上海拔 250米的蓮頭嶺,觀察電白一帶,有大小放鷄島等爲屏障,港灣衆多,水域寬廣,避風條件好,適宜海舶停靠和補給,爲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海區無可置疑。

  綜合上述,考察組認爲,茂名港(具體而言應爲電白港)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一個始發港,從南朝算起,至少有1500年左右歷史,可定位爲“海上絲綢之路千年古港”,是與粤東潮州、柘林、樟林、汕頭、汕尾。粤中廣州,粤西陽江、雷州、徐聞等古港齊名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明永樂年間鄭和航海是一項與海外和平友好往來的偉大壯舉,但已有研究都認爲從江蘇出發,近年經省文史館館員、中山大學歷史係黄啓臣教授從萬曆《廣東通誌》卷6發現,“永樂五年秋九月,命太監鄭和使西洋諸國,首從廣東往占城”記載,這有可能改變以往出航地點結論,廣東也是首航地之一。但具體從廣東哪個港口出發,目前難以論定。這次對電白港的考察,反映了兩者之間有某種聯繫。因爲一是正德年間廣州市舶司移至電白,此前必有發達外貿與港口條件。二是明初在電白縣城置神電衛,是一個海防重地,職能之一是保護海上貿易。三是高州是廣東最大的一個造船基地,大有可能落在電白海岸某個港灣。四是上述考察發現。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工作,以查明以上志書所記,這對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建設“海上廣東”意義甚大。

  近年,國家文物局正與有關國家合作,擬將海上絲綢之路作爲一個整體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最悠久、經過海區最大省份,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完全可能走在其他省區前面。爲此,我們建議:

  1.在廣東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向縱深方向發展,加大經費投入,繼續支持省參事室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項目組工作,批撥專項經費30萬元。

  2.成立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專門研究機構,可由省文化廳、省文史館、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共同物色專家組成,機構設省文化廳内。

  3.廣泛發動沿海縣市,注意發掘、保存有關海上絲綢之路的遺址遺迹和文物,甚至可在有歷史記載的地方(如茂港區南海堡)進行有目的的探測挖掘。

  4.今後對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應與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緊密聯繫,特别注意第二次從廣東出發的歷史記載,以確定其具體出發港。

  21世紀是海洋世紀,廣東作爲一個海洋大省,不僅在海洋産業上應大有作爲,而且在海洋科學各個領域也應有所建樹,海上絲綢之路又是其中最具有綜合性研究的一項。沿海各地幹部、群衆對此深爲關注,熱情很高,我們這次考察所到之處甚受歡迎和大力支持,感觸很深,相信今後會有可能取得更大成果。

  
  (2006年12月19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