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把我省建成資源節約型的經濟强省



  劉家琛

  經濟高速發展背後却産生了土地資源、淡水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基礎設施承載力的四個難以爲繼,局部性水荒、電荒、地荒的連續不斷,將嚴重制約我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爲了我省可持續發展,緩解資源瓶頸,就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今年,上海市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上海更應當率先倡導和推行循環經濟”的要求,以清潔生産、資源利用循環化、資源消耗减量化爲重點,統一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分類推進,試點先行、面上推動,逐步構建和諧的、穩固的、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體系。我省作爲改革開放的前沿, 也必須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故建議:

  一、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各類規劃編制。

  加快編制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循環經濟專項規劃,提出發展循環經濟戰略目標及分階段計劃。要防止落後區域以高耗能的趕超方式盲目發展經濟。

  二、按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産業結構調整與昇級。

  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的産業鏈,加快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産業和高技術産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産業。

  三、建立循環經濟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

  抓緊制定《循環經濟促進條例》、《資源綜合利用條例》、《廢舊家電及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管理條例》、《包裝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等循環經濟法律法規;加快制定設備能效標準、重點行業取水定額標準、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範、强制性能效標識、再利用品標識等循環經濟標準。現行的環保法規局限於污染治理,循環經濟從對廢棄物被動“末端處理”代之以從生産源頭控制廢物産生的“管端預防”爲主,要根據“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的原則重新修訂現有環保法規。

  四、加快建立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撑體系。

  設立循環技術研發基金,推動資源節約與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産業鏈技術、相關産業鏈接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緑色再造技術。環境無害化技術、生物技術、再利用技術、系統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工業園區開展循環經濟技術試點,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諮詢服務體系。

  五、構建由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廢物處置與再生産業組成的“3+1”循環經濟模式。

  小循環在企業層面進行,選擇典型企業和大企業,通過産品生態設計、清潔生産等措施進行企業内部生態工業試點,减少生産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實現污染物排放最小化;中循環在工業園區層面進行,通過企業之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業之間形成共生關係,建造生態工業區;大循環在社會層面進行,在全社會樹立緑色生活方式與消費方式,建立循環型社會;建立廢物和廢舊資源處理和再生産業,從根本上解决廢物和廢舊資源在全社會的循環利用。

  六、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政策體系。

  一是建立循環經濟産品標示制度,鼓勵公衆購買循環經濟産品;二是確定政府采購循環經濟産品的法定比例,推動政府緑色采購;三是明晰環境産權,調整資源價格體系,建立緑色資源賬户,按“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原則,推進生態環境有償使用;四是對虧損或微利廢舊物品回收利用産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産業,通過税收優惠和政府補貼使其獲得社會平均利潤率。

  七、構建緑色産業鏈,建立工業生態園的共生體系。

  工業生態園是依據循環經濟理論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設計的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態,它是繼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之後的第三代産業園區,與前兩代産業園相比,生態工業園着力於園區内生態鏈和生態網建設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從生産源頭上將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實行資源綜合利用,使廢棄物資源化、减量化和無害化,實現園區清潔生産。

  八、實行緑色設計、緑色營銷、緑色消費和緑色統計。

  緑色設計是推行循環經濟的起點,在産品設計中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統一起來,注意物質循環利用,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功能要便於昇級换代,不必整機報廢,産品生命週期結束後,易於拆卸和綜合利用,包裝設計盡量降低包裝殘餘物;政府要在緑色營銷和緑色消費上發揮模範作用,優先采購緑色産品,帶頭倡導緑色生活方式與消費方式,把節能、節水、節材、節糧、垃圾分類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變成自覺行動,使用能效標識産品、節能節水認证産品和環境標誌産品等緑色産品,扺制過度包裝産品;要建立緑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發佈扣除了自然資源和環境污染損失後的緑色GDP,以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九、建立循環經濟指標評價體系,舉辦循環經濟技術國際博覽會。

  研究和統計資源生産率、資源消耗降低率、資源回收率、資源循環利用率、廢棄物最終處置率等指標,盡早推出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編制廣東省循環經濟白皮書,發佈循環經濟綜合指數;舉辦循環經濟技術國際博覽會與演討會,加强循環經濟理論、技術與應用的國際交流;建立生態循環經濟巡查與評估制度,實施循環經濟信息公開發佈制度,通過權威媒體向社會公佈結果,促進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

  (2006年4月3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