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加强宣傳珠江文化對泛珠三角區域聯合支持作用的建議



  司徒尚紀

  由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並付諸實施的泛珠三角概念,已經三年,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示這一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成爲推動區域經濟聯合和發展的一種創新方式。今年6月初在昆明舉辦第三届“泛珠三角經貿合作洽談會”,參加人員達1.2萬人,其中廣東達2000人,盛况空前。泛珠三角區域經濟聯合出現非常强勁的發展勢頭,前景非常誘人,舉世矚目,這已成爲不争事實。而廣東作爲泛珠三角概念和區域聯合的提出者,面臨着繁重的區域經濟協調和溯源梯度推進等任務,除了依靠廣東强大經濟實力以外,還必須藉助於文化的力量,這就是珠江文化。

  泛珠三角是一個嶄新的地理概念,雖然它作爲一種歷史存在有着深厚的自然和人文淵源,但要爲世人所認同,需要一個過程。何况泛珠三角所包括(9+2)各省區,幅員甚廣,民族龢民係甚多,各省區情况復雜,歷史和現在社會發展水平不一,各種差异較大,在區域聯合過程中會碰到許多矛盾和問題,甚至意料不到的困難。正因爲如此,在這一概念提出之初,就有人認爲泛珠三角聯合條件尚未成熟,還是一個虚擬中經濟區,甚至是一個“烏托邦”。但三年來事態發展,已證明這些議論是一種短視,經不起實踐的檢驗。然而,這些議論也提醒人們,區域經濟聯合和發展,既應有現實需要,也應有歷史淵源,兩者都可歸結於文化作用力,在泛珠三角,這種作用力來源於珠江文化。

  在當代經濟全球化和空間一體化背景下,經濟和文化變得不可分割。文化影響經濟决策和進程,經濟又體現文化成果,經濟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於文化認同和融合。所以泛珠三角區域經濟聯合和發展,也必須獲得文化支持,以作爲這種聯合的共同文化基礎。在泛珠三角範圍内,歷史上已經形成了多種地域文化,包括雲南的滇雲文化、貴州的黔貴文化、四川的巴蜀文化、廣西的八桂文化、廣東和桂東以及港澳的嶺南文化、湖南的湖湘文化、江西的江西文化、福建的福建文化、海南的瓊州文化等多元文化共存格局。但從文化本質和更寬廣文化視野觀察,都可用珠江文化作爲主流文化來涵蓋這些地域文化。因爲珠江文化具有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風格,即它的多元、開放、兼容、重商、創新、領潮等風格,凝聚了泛珠三角各族人民世代勞動的成果,特别是近現代的珠江文化已發展爲一種時代先進文化。改革開放以來,珠江文化的創新性和領潮性更爲彰顯,所以能提出泛珠三角概念,並爲它的經濟聯合和發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由於歷史原因,以及長期以來,甚至今天,對珠江文化宣傳不足,以致社會不少人士,包括各級幹部和大部分群衆,對自己所在的地域文化瞭解較多,而對珠江文化認識膚淺、模糊,甚至持否定態度。實際上那些地域文化基本上是珠江文化的一種亞文化,有必要大力宣傳和普及珠江文化,使之走向群衆,藉以協調、整合好各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關係,磨平一些地區封閉、保守的地方觀念,消除觀念上的隔膜,促進各省區建立更加緊密的區域合作關係。爲此,建議:

  1. 在成立泛珠三角協調機構之下,建立有關珠江文化的教育、宣傳的組織機構與區域經濟聯合同步推介珠江文化。

  2. 宣傳内容應包括珠江文化歷史、文化内涵、文化風格、珠江文化對推動(9+2)區域聯合的作用,與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關係等,寓這些内容於珠江文化旅遊、鄉土文化教育、産品推介等形式之中。

  3. 大力發展以珠江文化爲内涵的文化産業,包括創作、出版有關珠江文化的學術和科普著作、影視、音像,音樂、戲劇、動漫、工藝製品等,把珠江文化推向全國文化市場,讓珠江文化走向世界。

  4. 在當前,應在泛珠三角範圍内,輪流在各省區中心城市舉辦珠江文化論壇或幹部培訓班,加强對珠江文化認同,提高對珠江文化認識,藉以統一思想,指導泛珠三角各項規劃制定和管理,可首先在泛珠三角概念策源地廣州設立這樣論壇或幹部培訓班,繼而推廣至其他省區。

  實際上,早在1926年郭沫若在《我來廣東的志願》一文中最早提出“珠江文化”概念,並肯定和預言:“我們要改造中國的局面,非國民革命策源地的廣州不能擔當;我們要革新中國文化,也非在國民革命的空氣中所醖釀的珠江文化不能爲力”。大革命時代廣東如此,改革開放廣東如此,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廣東提出泛珠三角觀念也應如此,但這都離不開珠江文化作用力。望有關部門能從歷史中得到啓示,並結合泛珠三角現實,發揮珠江文化作用,做好各項宣傳工作。

  

  (2006年6月14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