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淡化碩博導師制度健全研究生培養機制



  陳其光 譚元亨

  淡化碩、博導師制度,在全國高校教改中,已經日益凸出了,早在2003年,北京首開了副教授擔任博導的先例。去年北大更宣布施行不固定博導資格制,相應舉措亦在進一步進行中。要淡化我國業已异化了的碩、博導,使之成爲真正的工作崗位,而非事實上的學術資格,與國際全面接軌,已成爲高校有識之士一致的呼聲。

  導師遴選,已不僅僅是一個名譽、資格問題,甚至影響到了培養研究生的方方面面,扭曲、制約瞭高校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其不良後果如今已逐漸浮出了水面。

  本來,在國際上,碩、博導僅是一個崗位的設置,與學術資格本無關係。指導碩、博士完成論文,就是講師、副教授亦可勝任。但在中國,由於遴選、評審等制度介入,令博導走進了誤區,似乎又比教授高了一等。崗位與資格的混淆,令教授降格而博導門檻的提高。不少教授出國名片中打上“博導”字眼,貽笑大方,高校中無形又多了一個等級。也許,這與中國幾千年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不無關係。

  於是,一個個碩士點、博士點,省級、國家級基地,都成了某些權力者的禁臠,你學問再高,他總有藉口不讓你申報,而没學問的,只要攀上關係,自會一一過關,哪怕連學科都不搭界。總之,有了這個“點”、那個“基地”,便可以待價而沽,進行商業運作了。難怪兩年一度的申博大戰前夕,某些院校和某些人士都在拉關係、找親朋,忙於疏通關係。

  而拿到了碩導、博導的,更將自己的點、自己的研究生,視爲自己的私産。這裏一共用了三個“自己”,旨在引起關注。雖然衆多高校,在淡化導師制的承諾下,稱只有在修完全部課程後,論文開題時,才在導師與學生之間作出雙向選擇。但事實上,是一入學便已經確定了導師,學生要求更换則關塞萬重,幾乎不可能。過去,有過論文答辯時,導師一票否决,學術委員會全體通過亦無效。現在更愈演愈烈,發展到開題時都一票否决,成爲某些人挾嫌報復的手段。

  在國際上,教授均擁有相應的經費,用於帶研究生做項目。但在中國,理工科不説,文科的教授,由於項目申報的環節、機制問題,至少一半以上很難有相應經費。於是,要麽出局,水平再高也帶不了研究生,要麽,經費用盡,索性拒絶帶了,更甚者,只能弄虚作假,謊報經費。

  種種弊端,不一而足。

  針對上述現狀,我們認爲,雖然目前一下子解决不了崗位與資格混淆的問題,與國際接軌尚有很大距離,但至少可以在操作上,逐步進行淡化導師制的運作。具體建議如下:

  1. 放寬碩導、博導的遴選,明確爲崗位而非學術資格,允許能指導論文的副教授、講師進入,且形成三人的論文指導小組,不可獨專於一人。遴選的是崗位,因此不可設置種種資格的門檻,從而促成人們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及淡化。

  2. 針對博士點、導師制成“禁臠”、“私産”的弊端,制定相應的紀律與明確的規定,杜絶專制與腐敗的發生,學術民主不可因管理上的弊端而廢。

  3. 嚴格實行學生與導師的雙向選擇,確認修完全部課程後進行論文開題之際方選擇導師的承諾。發揚學術民主,不可一票否决,允許學生申訴及更换導師或導師小組。

  4. 廣東毗鄰港澳,是否可以考慮借鑒港澳相應的導師制度,從而先行一步與國際接軌,率先健全碩、博研究生培養制度,讓人才培養水到渠成,脱穎而出。

  

  (2006年6月8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