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好人才準備



  周裕新

  解决好“三農”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曆史任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中央做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體現了黨和政府解决“三農”問題的决心和信心。可以預見,中央這一重大戰略舉措,必將在全國掀起新農村建設的高潮,這將極大地影響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廣東要在新世紀新時期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早日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率先實現現代化社會主義目標,就必須在建設新農村方面有所建樹,開創新局面。做好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作,人才優先應該是基礎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長期以來,農村發展欠賬太多、地區發展很不平衡,情况復雜、困難很多。另一方面,中央所提出的生産發展、生活富裕、村容簡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既是新農村建設的内容,也是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面對經濟實力差、基礎薄弱的農村,要完成和實現上述的内容和目標,没有一大批素質好、農村適用的黨政領導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抓緊農村人才的培養,營造人才向農村流動的社會氛圍,對推動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爲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及早開展新農村建設人才的預測和規劃工作。培育建設新農村人才,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需要作長期的規劃和建立長效機制。因此,我省有關部門可根據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的内容和目標,結合我省各地農村的實際情况,摸清我省農村人才的現狀,並對未來人才需求進行分析和預測,提出我省新農村建設人才培養計劃,這對開展和推動我省新農村建設是極爲重要的。

  二、制訂政策和措施,引導人才合理流動。長期以來,人才從農村向城市流動,從不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是一個不争的事實,要改變當前的現狀,依靠市場無形之手是不可能的,必須發揮政府有形之手,運用行政、政策和財政等手段,引導和吸引人力向農村方向流動,包括提高工資待遇、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對確有困難的貧困地區、對人才的需求給予特殊的照顧。例如,每年高考録取,是否可以考慮有選擇地針對當地農村急需的某些專業人才,委托我省一些院校定向代培録取,畢業後返回當地農村工作。而在録取條件、學費、生活費等方面給予政策性的照顧,這對解决新農村建設人才需求有重要作用。

  三、當前大學院校每年擴招,畢業生逐年增加,爲數衆多的畢業生都集中於經濟較爲發達的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造成就業困難的現象。如何疏導這些畢業生流向迫切需要的廣大農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洪流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有關部門可以舉辦類似“農村建設幹部班”的形式,吸收素質好、有志於建設新農村的畢業生,通過培訓提高對新農村建設認識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掌握農村需要的技能,爲農村輸送新型的建設人才。在初期,政府財政應給予支持,避免增加農村的負擔。

  四、新農村建設要以塑造新型農民爲重任。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因此, 要大力發展農村居民素質教育,在教育資源的配置上,要切實對農村傾斜,改善農村的辦學條件。當前除了要繼續貫徹國家規定的普及義務教育外,大力發展專業技術培訓和加速農村的信息化建設。這對推動農村居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有直接的影響。

  五、營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社會氛圍。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除了政府政策扶持和財政支持之外,必須有全社會的參與,因此,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加大對新農村建設和有關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爲了動員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做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建議在適當時候,在政府統一指導下,成立“新農村建設志願者”機構,爲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爲新農村建設出力的渠道,這對解决農村人才短缺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06年10月9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