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荔灣區“濱水文化創意産業帶”的概念規劃與方案簡介



  王  河

  一、“濱水文化創意産業帶”的大致現狀

  荔灣區是廣州的老城區,其獨特的“西關文化”是廣州人之風俗,城市文化之精髓。因此將荔灣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定性爲以商貿人文旅遊爲主是非常正確的。

  荔灣區所屬珠江的白鵝潭南岸一帶和荔灣區的西關隔江相連,有成片尚未開發江岸的處女地,在這裏,既有衆多的歷史文化遺迹,又有大量的生態大樹濃蔭,區内水網交織,與珠江相連,具有典型的嶺南水鄉特色。因此沿珠江白鵝潭南岸一帶打造“濱水文化創意産業帶”具有得天獨厚的絶對優勢。

  “濱水文化創意産業帶”位於珠江白鵝潭的南岸,長約2.4公里,平均縱深400米,在“産業帶”的中部,沿衝口涌向西延伸500米到泉龍村,其寬度約300米,以上共計占地面積爲111萬平方米。

  區内現有德國教堂、協同和機械廠、信義會館、聚龍村、毓靈橋等文化保護單位和歷史遺迹,文化底藴深厚。

  區内現有10多家國營企業,部分企業將計劃搬遷,約有50多萬平方米的廠房、倉庫、碼頭可供改造和二次開發。

  二、“濱水文化創意産業帶”的功能分區

  “濱水文化創意産業帶”的規劃思想是突出“文化品牌”,把地方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起來,搆造文化、商貿旅遊互動的産業鏈和價值鏈。“産業帶”的功能分區是按點、綫、面的關係有機地進行組合。

  (一)“點”是以“産業帶”的中心凸現西關、嶺南文化的“西關小姐”水上劇場。

  (二)“綫”是以“西關小姐”水上劇場爲中心,從北到南將“香梅創意學院”、“國際信義會館”、“藝術設計城”、“影視動漫城”、“旅遊餐飲城”、“環境藝術設計城”、“遊戲動漫城”、“服裝設計城”、“廣告設計城”、“聚龍民俗博物館”、“聚龍民俗賓館”、“旅遊商貿博覽會”、“中國功夫城”等13個功能分區串通成一個創意産業鏈——“綫”。

  (三)“面”是通過“創意産業鏈”輻射到周邊的“花博會”、“古刹祠堂”、“茶葉城”“花鳥魚蟲市場”、沙面、上下九、十三行商業圈、名店美食等名區,形成一個更大範圍的文化、商貿、旅行互動的創意産業區——“面”。

  三、“濱水文化創意産業帶”的功能簡介

  (一)水上劇場。水上劇場主要是爲“西關小姐”提供實景演出的平臺,其主要目的是爲塑造廣州的“文化名片”。作爲建築的劇場,它的看臺平面采用了嶺南圍屋的形式,並在看臺頂層建造高級包厢,其屋面將以多種西關大屋的形式進行有序的組合。舞臺是由水面(陰)和陸地(陽)兩大塊組合成太極圖的形式,既呈現了嶺南水鄉的特色,又滿足了水陸演出的需要。劇場的後面布置了一組現代高層建築,力求使地方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和諧共處,相互發展。

  (二)香梅創意學院。這是一所以創意設計爲主要内容的高等學府,又是産、學、研相結合的文化藝術園區,它的辦學模式是半開放式的,即教學與市場緊密聯繫與互動。學院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把學區内現有的廠房按照教學的需要進行改造,充分弘揚原有工業文化,並在這個基礎上開創新型工業建築文化。

  (三)信義國際會館。它的主要用途是以品牌發佈,産品展示、學術交流、文化往來、項目推廣等等。會館臨近白鵝潭風情酒吧街,與白天鵝賓館隔江相望。這裏三江匯流,水域開闊,原有古舊建築星羅棋佈,古樹參天,生態資源保存度良好,生態環境與生態建築的模式建設良好的會館。

  (四)創意商貿區。它是以創意設計爲特徵,將設計與商貿金融爲一體的商區,它包括“藝術設計城”、“影視動漫城”、“環境藝術設計城”、“遊戲動漫城”、“服裝設計城”、“廣告設計城”等。其用房按一般的商業建築設計,采取一條街或一個街區的形式布局,將其設計與展示、銷售結合在一起。而影視動漫與遊戲動漫更要有獨立的影視廳、遊戲機廳等配套設施。

  (五)聚龍民俗文化旅遊區。聚龍村是清末民居建築群,位於衝口涌北岸,占地面積爲2,388平方米,合計21棟建築,按3排布置,總建築面積約6,700平方米,是典型的粤中三間兩廊式建築,至今保存得非常好。我們建議將這片民居認真加以保護,力求將該村演進爲一個開放式的民俗村落,並利用其中一部分民居,引進民間藝人開設手工業作坊,琴棋書畫活動室,博物館、風味酒吧、工藝美術展銷室等,爲毗鄰的民俗賓館提供娱樂、文化等設施。

  (六)聚龍民俗賓館區。這個區緊鄰西區的聚龍村,因此利用與古建築爲鄰的優勢,組建一個多層的五星級民俗賓館是適宜的。與民俗賓館配套,還必須興建相應的酒吧、飯店、文化、娱樂、特種商品、具有中國特色的工藝品等設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一片高密度低層住宅區,實際上就是城中村的改造,既然是改造,因也就可以按仿古建築修建現代的五星級民俗賓館,使廣州的賓館有一個新的突破,與嶺南西關的傳統建築文化相協調。

  (七)旅遊商貿博覽會。這個博覽會將會集全國乃至東南亞的旅行社,景點推廣、旅遊産品專賣、商務服務、旅遊博覽於一身,輻射泛珠三角、港澳臺、東南亞等地區。博覽會沿大衝口涌布置,涌的兩岸應規劃爲緑地,使博覽會和生態緑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景觀帶,將這條景觀帶劃分爲若干個景塊,提供給各省、市的旅行社自行建設布置,但要求在這塊緑地内塑造 省、市的著名微型真山水,如黄山、張家界、九寨溝等,博覽景點於建築室内布置,展出其旅遊景點的模型或照片,開設該省、市的風味餐廳、特色紀念品商店。

  (八)中國功夫城。以百拳百館爲主體,將健身、醫療、觀光組合爲一體,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海内外旅遊創新項目。開展主要面向港澳臺及海外的傳統武術和現代國際規範武術的培訓班,開闢中國武術發展史展廳,展示中華五千年炊燦的武術文化。組辦武術表演藝術園,開展别開生面的“武舞藝術”主題晚會。功夫城内的建築應采用中國建築的民族形式,其中“百館”建築應按“百拳”發源地的建築形式及裝修特點設計修建力求使中國功夫城的建築就是一座很有“功夫味道”的中國城。

  (九)此外,還有若干設項(略)。

  附注:設計團隊部分成員名單

  林兆璋 (教授、廣州市規劃局原總工程師、副局長)

  陳開慶 (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原院長)

  沈    粤 (教授、一級註册建築師、廣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    河 (建築師、博士)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